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北宋陈氏四令公史述》序‖时春英

作者:时春英(政协南部县委员会主席)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办 发布时间:2021-12-06 10:29:34 浏览次数: 【字体:

西汉初(前206),南部县为充国县地。献帝初平四年(193),分充国县置南充国县。南朝宋元嘉八年(431),改南充国县为南国县。梁武帝天监二年(503),改南国县为南部县,沿用至今。南部县钟天地之灵秀,毓山川之华物,山有龙盘、虎覆之胜,香柱、禹迹之奇,水有嘉陵、西河之清,升钟、八尔之秀。

 在南部县2229平方公里秀美土地上,状元文化、成汉文化、红色盐乡文化、嘉陵江文化民间传统文化、现代品牌文化……灿若星河;节孝、选举、乡贤、名宦……代不乏人。新井陈氏一门,崇文尚武,笃行明伦。其一门二相,四世六公,昆季双魁,兄弟多士,叔伯继率百僚,子孙咸列仕籍。欧阳修称赏于前,司马光赞颂于后,曾巩传其事,韩维书其祠,吕公著题其额,陆九渊序其谱。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陈氏一门的德业文章,彪炳史册,流芳千古,泽被天下,福荫后世。政协南部县委员会文史同仁仰慕先贤之风范,推崇大家之教化,博采冥收,校对核实,爰以注解,辅以图像,在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指导下,历时三载,数易其稿,完成了《北宋陈氏四令公史述》编纂工作,其志可嘉,其情可感!

 “陈氏四令公”指北宋利州路阆州新井县(今四川省南部县大桥镇)陈氏家族中的秦国公(陈省华)、英国公(陈尧叟)、郑国公(陈尧佐)、崇国公(陈尧咨)父子四人。司马光在《陈氏四令公祠堂记》中首次提出这一称谓。他们出身布衣,仕宦天下,参调鼎鼐,辅弼朝堂,为国开太平,为民谋福祉。陈省华勤政励治,颇有政声,数得奖擢,终官京尹。他悉心教子,开创基业,对陈氏的昌盛有定鼎之功。陈尧叟入仕后,为朝廷器重,先后到陕西、京西、西川、河北、河东、广西等地察访、赈灾、劝农,又到广西为转运使,多有惠政;其伟姿强力,奏对明辩,多任知数,久典机密,累擢枢密使、同平章事。陈尧佐“为人少处先登第,举族贫时已为官”,他十典大州,六为转运,居官无大小,所至必闻,优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陈尧咨进士高科,文武双全,遍历词臣,屡镇边关,敕封武信军节度使。

 不仅如此,陈尧叟蟾宫摘桂,擅赋长文,宋真宗赞其“文苑昭清誉,朝端仰盛才”。陈尧佐“不试而知制诰”“工二韵诗”,司马光、沈括、杨慎、纪昀赞其诗“诗意清远”“词调隽永”“曲尽东南之美”“自然萧散”。陈尧咨未第时,与南阳茂才张君房对诗,“联句律诗自十二韵至二十韵四章,凡五百八十言”;文彦博赞其《渚宫集》“垂诸不朽,比岘山而名高;竞以相传,致洛都之纸贵。”此外,他们对书、乐、射等也通晓透彻,冠绝群伦。“陈尧叟善草隶”“陈尧咨书宝”,朝野皆知,陈尧佐独创“堆墨书”,人莫能及。陈尧佐对音律琴技也颇为精通。“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世称“小由基”。

 《北宋陈氏四令公史述》以传统文化为纲,以历史名宦为鉴,以人文资源为本,它的编辑、出版、发行是南部县文化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行政效能;对推动南部县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传统文化为纲,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她有着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团结统一的家国意识,民为邦本的治理理念,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有着重仁守信、爱好和平、匡正扶善、自强不息的优秀品德。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陈氏四令公”上忠于君、下惠于民、入孝于亲、出悌于幼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其世代绵延的家教家风,尤其值得今人学习借鉴。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觉,提升文化品味。

 以历史名宦为鉴,提升行政效能。“陈氏四令公”是中国科举史上的盛世“豪门”,是南部县的千古“名宦”,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一是情系百姓,教化民众,以身作则。陈省华知郓州时,“礼仪之设,所以牖民,终乃教化”;陈尧叟任广西转运使时,“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陈尧佐通判潮州时,“修孔子庙、韩公(韩愈)祠,率其州民之秀者就于学”,“知寿州,遭岁大饥,自出米为糜以食饿者,吏民以公故,皆争出米,其活数万人”,佐曰:“盖以令率人,不若身先而使其从之乐也。”

 二是因地制宜,精准施政,德政千秋。陈省华在栎阳,“尽去郑白渠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赖之”;陈尧叟在广西“以地气蒸暑,为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人免渴死”“以所种麻苎折换桑枣”,并发展交通,规划海运;黄河在滑州决口,水力悍甚,陈尧佐创“木龙”以杀水怒;在杭州,“易钱塘江堤以薪土”;在河东,“凿泽州路”,在河北,“凿怀州路”,而太行之险通,并曰:“吾岂为今日利哉!”陈尧咨守长安时“地斥卤,无甘泉,其疏龙首渠注城中,民利之”,知郓州时,“浚新河自鱼山至下杷,以导积水”,“天雄城壁器械,久不治,尧咨至,并加完葺”。

 三是改革吏治,知人善任,清正廉洁。陈尧叟同知枢密院时,“请以孙冕同领议减三司烦冗,参决滞务事”;陈尧佐任两浙转运使时,“表周启明行义于朝”“赐林逋粟帛”,提出的“检法事”为宋真宗采纳,至今为廉政建设所借鉴;陈尧咨同判吏部流内铨时,“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

 以史为鉴,资于政道,学习和借鉴“陈氏四令公”的民本情怀、执政理念、经验智慧,能够提升我们的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以人文资源为本,助力乡村振兴。“陈氏四令公”不仅惠及当世,而且泽被后人。

 在他们出生、学习、生活的南部县大桥镇,至今保存着漱玉岩、金鱼桥、陈翔墓、瑞笋堂、思乡井、慈光院等大量遗迹;流传着“天生瑞笋”“悬梁刺股”“尧咨善射”“杖坠金鱼”等经典故事。

 在他们学习的阆中市大象山南岩,至今保存着状元洞、紫薇亭、捧砚亭、将相堂等遗迹;流传着“紫微高照”“龙爪显现”等传说。

 在他们的发祥之地济源市延庆寺,至今有舍利塔、四令祠、龙潭等遗迹,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流传着“不求金玉贵,但愿子孙贤”的千古名言,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有《状元堂陈母教子》杂剧。

 在他们的归葬之地新郑市宰相陈村,至今完好的保存着“四令公”及其妻室和部分子孙的墓葬,完整的保存着陈省华神道碑、崇孝寺、陈尧佐自制墓碑等珍贵文物,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在广西桂林有四令公祠堂,在潮州有灵护王庙、尧佐亭,在惠州有文惠公祠堂,在苏州有陈尧佐祠堂等等。

 这些独特、宝贵的人文资源和文化遗产,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是繁荣地域文化的不竭源泉,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丰厚土壤。充分挖掘和再现这些资源和遗产,并使之“活”起来,就会成为当代人们的精神食粮,激励后人奋发有为;也会为自然生态旅游产业铸造灵魂,为“水韵南部”张贴厚重的历史标签。

 是为序,以发潜德之光,以启后来之秀!

2021年10月

(此文系时春英为2021年10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北宋陈氏四令公史述》所作的序)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办
终审:朱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