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艺术】笔墨生香绘玮瑰——工笔画家姚建英画作赏析‖唐雪元

作者:唐雪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3-19 19:39:57 浏览次数: 【字体:

笔墨生香绘玮瑰

——工笔画家姚建英画作赏析

唐雪元

画家简介

姚建英,实力派工笔画家。1960年4月生于成都。祖籍山西代县,父亲系南下干部,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尤其是退休后,向成都书画院副秘书长、知名工笔画画家王洪蓉系统的学习工笔画,画艺大涨,尤以工笔牡丹、荷花、虫鸟见长,多次在省内外书画展中获奖。其工笔画作以写实为主,喜用瓦蓝,纯白、淡粉等清雅之色,作品的表现力层次感极强,表现手法细腻灵动,布局严谨又不失清雅,给人一种宁静、舒缓、清凉、恬淡之美,作品被众多单位和个人收藏。

在中国画中,画工笔画是不容易的,要花很多功夫,也要求作者有较深的功力和耐心。但工笔画以其精微雅致,而深受藏家喜爱。实力派画家姚建英便是成都工笔画家中涌现出来的新锐者之一。仔细品读她笔下的画作,能感到一种宁静、清新,也能读到那种淡淡的含蓄和情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她的画风凝练,线条流畅而飘逸,结构工整、严谨、清秀,细节处理一丝不苟,形神兼备,作品的意境深远。

如她的画作《凌霄花》《令箭花》《柳穿鱼》《芙蓉》《马蹄莲》《鸟语花香》,这些作品中的花枝,一束一束错落而别致地伸展着,婀娜多姿而富有自然之趣。作品中的画眉和蜜蜂灵气十足,羽毛清新亮丽。她以静的花枝和动的鸟儿,组成虚实相生的构图,宜动宜静,用笔潇洒流畅,简洁明快,灵动之感尽洒纸面。那鸟儿喳喳鸣叫,相互呼应,体现着喜气和热闹,将整个画面的气氛都调动得生动而别有情趣。

姚建英女士的这些作品,构图简洁而灵动,色彩饱满而又单纯,寓稳健于秀美之中。在她的笔下,每一朵花都有着超凡的表现姿态和不同的花语气质,枝、叶、花、鸟和谐巧妙地融为一体,似在呢喃诉说,又似在倾诉无尽的情怀。一蜂一蝶一花叶,一虫一鸟一缕香,或浓或淡,或雅或娇,或富丽堂皇或清新雅趣或怀旧念古,不无都在诉说着一个个美丽而又迷人的梦。她笔下的花朵有的犹如丰腴的美人光彩照人,气质不凡;有的却似小家碧玉般淡装清丽,楚楚动人。观之皆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娇羞怜爱之情油然而生,和过目难忘的心灵触动。

花鸟外,姚建英的仕女画也让人印象深刻。仕女,顾名思义。仕,学也——《说文》。对于仕女的解释主要有三种:1.宫女。2.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也作“士女”。3.旧指贵族官僚家庭的妇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对于美人图形象的诗句描写,并且描写的甚是栩栩如生。如《诗·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国女性题材的工笔仕女画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古今都亦如此。另外,仕女所指代的含义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而当代赋予仕女的含义则为“以美女为题材的中国画”。

创作中的姚建英

自唐代以来,中国工笔人物画以其比较原始的形态开始传承至今,仕女画也囊括在内。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相对其他绘画形式来说更具有纪实、通俗易懂的特点,也具有更优越的传播性。或者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工笔人物画充当着“照相机”的功能,如传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是对于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的真实记录。工笔仕女画则更强调女性的身体造型,色彩刻画的精妙绝伦以及画面所呈现的工整细腻、清新雅致的特点。而在现代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工笔仕女画的题材形制、审美情趣、艺术表达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现代工笔仕女画中更加体现出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真实感悟,并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现代仕女画是要较之古代仕女画而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古代仕女画是现代仕女画得已发展的规范和基础,现代仕女画是古代仕女画丰富性的延伸及表达。

绘画是一种无声的表现语言。纵观姚建英女士的工笔仕女画,记者发现其共同特点有二:一是对于仕女“眉目传情”的特点刻画的最为生动形象,通过描绘仕女的面部神态从而传达出人物的丰富内心活动,引人注目之处也恰恰在此。二是仕女整体面部的神态表现出一种“无表情化”,更加折射出对人生自我状态的表达:在摒除纷纷扰扰的世俗杂物之外,使得自己的情绪回归平静,心灵得到净化。

姚建英女士笔下的仕女秀润而娴雅、淡妆而高洁,或从诗、或弹琴、或伫立,即便是观音、仙女也都气质非凡,这些形象总是给人一种优美而崇高的感觉,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她以纯熟的技艺逐渐形成特有的质朴而典雅的画风,其作品已多次参展并被收藏和选入多种画集。如她的画作《思》和《碧桃千树花》的表现是最为朴素干净的,是属于清新自然型的仕女形象。没有纷繁复杂的背景衬托,更加专注于对仕女形态的传神描绘。仕女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加之双眉微微颦蹙仿佛若有所思,主要通过对人物头发细密的刻画和人物面部的简化处理来营造出画面虚实的关系,从而更加追求一种恬淡安静之美。《思》画中的仕女神态是青春、又有点游离的状态,有点古意文气的仕女形象在内。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最让记者吃惊的是姚建英女士仿画的《五牛图》,颇具神韵。

仿《五牛图》

众所周知,《五牛图》是唐朝著名画家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韩滉(723—787),字太冲,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是唐代宰相韩休的儿子,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他画的牛,姿态真切生动,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

姚建英女士仿画的《五牛图》,全长一丈二,在横卷上仿画了五条神态、性格各异的牛。从右至左,首匹为棕色老牛,描绘成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次为黑白杂花牛,身躯壮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第三匹为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纵峙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第四匹为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第五匹牛,络首而立,体态丰厚,凝神若有所思,双眼流琢出倔强的个性。《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

仿《五牛图》(局部)

姚建英女士在仿画此图中,用粗壮有力的墨线勾勒牛的轮廓,表现出牛的强健、沉稳和行动迟缓。尤其是对牛的眼睛、鼻子、蹄趾、毛须等部位的着意渲染,更凸显出牛有力劲健的筋骨和质感真实的皮毛。“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姚建英女士在仿画中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五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记者细观之,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的五牛。

“我画画时,通常一坐就是一天,很是磨练意志,可我很是享受这种乐趣。我的每幅画,从起稿到完成,笔墨之间,变幻无情,那简淡的神情,那无言的期许,那超然的娴雅与从容。似乎无需言语,一幅作品,一种心情,在无言中传递着画者的心声,我的绘画,我的心情,褪却了年少的莫名与冲动,流转为一份淡定与从容。”品画之余,在与姚建英女士的摆谈中,她这样深情地告诉记者,画笔赋予她美的灵感,同时也赋予她内心满满的成就感,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

诚哉斯言,记者眼中的姚建英女士,是那种有着自己执着追求,并能在一种平和的心境下进行艺术创作的画家。她没有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牵绊,没有被社会的宣泄杂乱所污染,没有被艺术的多元、文化的多义所困扰,只是在画自己的画,整日徜徉在自己所营造的纯净浪漫、诗情画意的世界里,思索人生、憧憬未来、幻想美好,没有画之外的杂念。这种单纯,这种淡泊,这种坦然,是当前我们每个奔波急走在名利场上的人都应该好好学习的。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唐雪元(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四川省文促会理事,国防时报社记者部主任兼《国防时报·军民文艺特刊》主编)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