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艺术】不朽的心碑——展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的大型乌木根雕艺术品《心碑》创作记‖李靖

作者:李靖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3 17:55:48 浏览次数: 【字体:

不朽的心碑

——展现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精神的大型乌木根雕艺术品《心碑》创作记

李 靖

杨力营,艺名杨三,80后,第八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也许出生在武术之乡河北沧州的缘故,杨三粗犷的外表与气宇轩昂性格,或多或少流露出侠骨柔情的影子。从小对根雕艺术的痴迷,博览群书后的沉淀,业精于勤遍访名师的磨砺,虽成名于年少,却内敛谦逊,厚积薄发,不觉间,大师的儒雅与气韵浑然一身。

杨三在雕刻中

也许和“山”“三”二字有缘。“山”从他乡来到芦山,扎根芦山,将根雕的血脉融入芦山,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芦山。“三”开了个根雕店,起名《三根演艺》。顾名思义本人是个“三国迷”,也是个“雕根者”。

杨三在雕刻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受8.0级强烈地震。山河变色,地动山摇,房屋垮塌,百姓哀嚎。从那天起,这个普通的山区小城,瞬间牵动着数万万同胞的心,山川破碎,人心凝聚,真情横溢。第一次经历地震的杨三,很快就从惊慌失措中平静,并与全国同胞的心聚在了一起,关注着灾区。一个灾民,一个士兵,每一张揪心的照片,每一段落泪的文字,每个现场直播肝肠寸断的画面......虽眼泪婆娑,但被灾区民众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信念与决心,大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前仆后继共同面对灾难与困难的勇气感动着,温暖着。

《心碑》大型根雕1号作品: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杨三 创作)

《心碑》大型根雕2号作品:多难兴邦(杨三 创作)

此时此刻,杨三的内心就两个字“感动”。是人间真情,用鲜红色彩涂抹了生命的蔚蓝,是爱的激情,融化了坚硬的山石。为了祭奠逝去的遇难者,为了感谢关爱灾区的民众,更是为了告诉劫后余生的同胞,家没了,你们还有13亿人在帮助支持,凤凰涅槃浴火归来,重建家园指日可待。杨三用自己的特长,去构思,去雕刻,用雕刻作品真实地还原抗震救灾中每一个感天动地的瞬间,讴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

《心碑》大型根雕3号作品:生死救援(杨三 创作)

《心碑》大型根雕4号作品:浴火生 众心齐(杨三 创作)

从构思设计,寻找材料,动手雕刻,到《心碑》大型根雕作品最终完工,前后历时三年半时间。创作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多少困难、多少艰辛,还有多少曲高人寡无尽的孤独。杨三,如同经历了一场震撼心灵的“长征”后,历经劫难,破茧成蝶后铸成心中不朽的丰碑。

《心碑》大型根雕5号作品:温暖满人间(杨三 创作)

《心碑》大型根雕6号作品: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杨三 创作)

2012年4月29日至5月12日,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心碑》大型根雕展引起全省乃至全国轰动,吸引了众多当地百姓、游客、媒体的目光。这是世界上唯一以根雕艺术形式的纪实手法,表现“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全过程的大型系列乌木根雕艺术品。

2012年,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心碑》大型根雕展现场

《心碑》乌木根雕作品大气磅礴,雄浑震撼,将乌木雕刻发挥得淋漓尽致。该组根雕作品全部用名贵、稀有的乌木精雕而成,共8件,最重的7吨,最轻的3吨,以“5·12汶川特大地震”为创作背景,从地震发生时的“生死救援”,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多难兴邦”“浴火生众心齐”“温暖满人间”再到“艰苦奋斗重建家园”,最后是“感恩祖国”,整组作品从细节入手,刻画宏大背景。

2012年,杨三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心碑》大型根雕展现场介绍根雕作品

作为地震和灾后重建的亲历者,杨三希望用雕刻方式、用艺术的手法来展示经历、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杨三多侧面地撷取地震发生前后的经典场景,通过不同的雕刻艺术手段和表现方式,生动地刻画人物,深情地描写感情,深刻地挖掘人性,真诚地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生死观、道德观、爱情观和价值观,塑造出令人难忘的群体形象。

《绵阳晚报》对《心碑》大型根雕作品的报道

其中最大一件“艰苦奋斗、重建家园”作品长9.7米,高2.2米,重达7吨,共有28个人物。主要描述灾后重建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这里的很多场景都是真实还原再现。

《心碑》大型根雕7号作品:艰苦奋斗 重建家园(杨三 创作)

《心碑》是13亿人凝聚在一起的心碑,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的丰碑。

杨三放下《心碑》的荣誉与辉煌,空杯归零,重新投入对文化艺术境界的探索。经过无数次斧凿敲打,势必要将在芦山沉睡千年的金丝楠乌木唤醒,倾心地去聆听它为我们讲述那段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历史!

《心碑》大型根雕8号作品:感恩祖国(杨三 创作)

杨三常说:“对于很多艺人来说,平生未能有一件作品让自己满意,而深感遗憾,又何来流芳之说?然笑谈千年,雕塑万古,亦是大菜。千古云烟,化于根上,亦能下酒,在风烟俱静的日子里,足以慰平生,荡心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靖(四川省芦山县作家协会)

供图:杨力营(艺名杨三,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