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金秋朝真行‖王代伦

作者:王代伦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5-19 21:26:46 浏览次数: 【字体:

金秋朝真行

王代伦

沥沥淅淅的秋雨,洗净昨夜灰蒙蒙的天空,躲藏多日的太阳,早早映出灿烂光芒。我与老黄、贾哥自驾小车,8点钟就从绵阳出发,直奔游仙区仙鹤镇朝真场。

朝真原是一个乡,因清乾隆时修建的朝真观而得名,位于绵阳东北方向45公里,面积37平方公里,与梓潼县、江油市交界,1.1万人。2019年底全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朝真乡与柏林镇合并组成新建制的游仙区仙鹤镇。朝真设为朝真场。

过了仙鹤场镇,往朝真走,我们明显感觉地势在缓缓抬升。车子爬至游仙区第二高的灵童山,进到了刘家垭豁。我们停车下来眺瞰朝真场,高山围合,仿佛深底的背篓。我们又上车沿着s形陡坡,快速下行到了朝真场。过小学、医院,直直的一条街快出头,就是政务服务大厅的原乡政府院内。

朝真有一棵柽柳树,当地人一直叫作药柏,听说有80多年了,生长在原乡政府院内。车刚停稳,老黄就迫不及待的问:“药柏在那儿?”

镇干部凯哥是土生土长的朝真人,他热情地带我们左拐到了树前。这棵药柏原来很粗大,两人伸臂才能围抱住。经年的风吹雨打,寒冬酷暑,主干上端早已折断仅剩不到两米高,且破裂分开成两个半边,距宽达两三尺,老枝枯朽脱尽,树皮皲裂皱纹巴巴。它像相依伴的两位老者在叙说饱经的沧桑;又如双手紧挨两掌相向托举之形,仿佛托举着明天的希望。

枯木又逢春。药柏裂开的两个老主干上,长出了新枝绿叶。有几簇密密的,细细的,绿绿的,随意伸展。右主干生发的其中一枝,碗口粗已超老干两三米高,奋发向上,直顶蓝天。

朝真人民珍爱着这棵药柏。近年来,政府对这棵树进行了保护,地面用瓷砖砌成了菱形的围栏,对已裂的树干进行固定和支撑。

这棵药柏与朝真,朝朝暮暮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朝真的过往,正在见证着新时代的朝真。

1935年4月11日,王维舟、王宏坤率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12师34团,在这里播下了红色的火种,建立朝真观乡苏维埃政府。

“苏维埃政府地址就设在当年一姓李的地主大院内,现龙江村8社”,84岁的赵大爷说。以朝真观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宗联为首的贫苦农民,纷纷参加革命和游击队,给红军带路、搭宿营棚、碾米、担水、做饭、护送物资和伤员、打探消息、修筑战壕、捉拿土豪劣绅,支援红军,保卫红色政权。

1935年4月29日大雨滂沱的夜晚,红军根据总部部署,奉命撤离这里。当时朝真参加红军的就有14人,《朝真印象》一书罗列了他们的姓名和所在的村社。

红军刚一撤离,地主武装就对革命群众反攻倒算,进行了残酷的报复,56人惨遭杀害。李宗联被敌人抓到朝真观马王殿,用镣环挂住锁骨,一刀一刀割死,英勇牺牲。

我们站在药柏老树前,听着赵大爷讲述朝真的红色故事,无不深深为先烈信仰之坚定与与英勇献身所感动,我的泪水几次在眼眶里打转。

朝真境内有一块不属于朝真的“非地”,这是极为少见的现象。

朝真龙江村1社、2社、3社、8社之间的大房弯,有一块3个社500余人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归属于梓潼县黎雅镇龙井村。我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吗?朝真退休干部阳大爷说:他们生产生活跟我们这边的社员一样,只是在具体政策上执行的是梓潼黎雅那边的。

朝真是游仙区仅有的赶不起场的乡镇。

赶场是一种民俗,北方叫赶集。农村群众通过定期到场镇进行集市交易,实现各取所需;乡镇政府通过赶场的形式,繁荣当地经济,促进发展。朝真赶不起场,区位和地理环境使然。

朝真属高丘地带,“四山夹三沟”。灵童山、毛草坡、寨子山、望圌山,绵延起伏山山相向,形成了宽窄不一深浅各异,纵深皆达10余里的龙文沟、邓家沟、夏家沟。山山沟沟自然地把朝真定格在龙文、崇林、龙江、朝真、金竹、石龙、青荣、青龙、小沟9个村的版图上。朝真场镇在童灵山下,直线落差达660余米。周围农民来朝真赶场,得翻过一山又一山,越过一沟又一沟,极为不便。

朝真处于三县交界。离江油战旗镇、梓潼黎雅镇卧龙镇、游仙柏林镇太平镇都不太远,周边集市环绕,朝真农民自然是多到周边赶场。

为活跃场镇,发展经济,听说朝真乡曾用给农民奖励工分、组织供销社或个体工商户摆摊设点等方式,都未能赶起场。看来,赶场这一民俗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朝真一个偏远的山旮旯,走出了多名博士与博士后。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李安虎及张立树、任青春、刘胡林、张勇等博士,已在各自研究领域取得骄人成果,他们都是从朝真读书出去的;青龙一个村,就出了20位教师……“金宝慈云引凤凰,迎水朝真出才郎。”李大爷掰起手指,给我们数说着朝真走出去的人才,自豪神情,溢于言表。

曾于1980年起担任朝真小学和初级中学校长13年,已80岁高龄的贾元正老师,回答关于朝真为何那么多人“走出去”的问题时,只对我们说了四个字:穷啊!苦啊!过去,朝真大人常对娃娃们说:“好好念书,翻过刘家垭豁,才算你有本事。”阳大爷对我们描述道,以往朝真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去”,这是老百姓常吊到嘴边的话。

朝真场镇旁的寺包儿山有一魁星楼。有人说“魁星点斗”,是掌管人间科举文运的魁星保佑朝真学子。其实,父母的含辛茹苦,老师的挥汗浇灌,学生的十年寒窗,才使他们考出了好成绩,一届一届的走出刘家垭豁,走向精彩的人生。

国家改革开放,很多朝真人,早些年毅然翻过刘家垭豁,到全国各地打工或闯市场。从今天他们老家的摆布样貌看,会令很多城里人羡慕的。我们在朝真的一路上,“绿树村边合”,黛瓦粉墙,不少的农家别院,停着小轿车,他们的幸福日子可见一斑。

朝真的过去,不正像我们眼前这棵药柏吗?赋有顽强生命力,拼搏奋进,老树发新枝。

别过这棵老药柏,我们一行在凯哥的引领下,慕名去止语山庄。

我虽曾在2007年3月至4月,兼任了朝真乡一个月党委书记,但后来很少去朝真,一直没看过止语山庄。止语山庄是朝真招引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短短几年,名气远扬。我们今天要身临其境,看看是否如“止语”之名,少说多干,实实在在做实事。

沿朝真场,顺6.5米宽的朝卧路,不出两公里,拐左上山,就进入了止语山庄。

在绿树掩映的水泥路上,慢慢开车盘绕。一片一片的珍稀苗木花草,扑面而来。我们下车走走停停。紫薇、樱花、果蔬、垂丝海棠、桢楠、红枫、栾树、桂花、银杏、核桃、油牡丹、波斯菊、马鞭草、千日红、格桑花、玫瑰等数十种花草苗木,分区成园,错落有致,绘制成一幅幅画图。人在画中行,景随我们移。枫叶红得通透,桂花浓郁飘香,波斯菊姿态万千,瓜果缀满枝藤,斑斓的鸟儿卖弄婉啭的歌喉,止语瑶鸡、草鹅、藏香猪、野兔、斑鸠在我们身边蹿。

我们到了观光平台。登高望远,蓝天白云映衬下的万亩止语山庄,金秋如春,五彩缤纷,心旷神怡。

随公司负责人到了止语草堂。约3000平米的二层楼的两个相连四合院,矗立在我们眼前。老总介绍说,止语草堂是集休闲、餐饮、住宿、会议、户外拓展于一体的绵阳市八大森林康养基地之一。门口的十个吊牌中,两个特别显眼:一是绵阳市游仙区止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一是“国家级生态循环农林业示范基地”。

“止语山庄给农民带来了哪些好处?”我问。

镇干部凯哥说,公司租赁周边几个村农林地1.5万亩,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投资8000余万元,发展种养殖、康养等项目。常年有约50人在里面干活,多的时候每天需要200人务工。每年公司发放劳务费300万元左右。村社集体和社员每年的土地流转收入达100万元。农民直接受益,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在山庄里做活路有了务工收入。凯哥越说越兴奋。

走出止语草堂大门不远,我们迎面遇上一位48岁姓蒋的农民。他正开着电动三轮车,给当天打工的几十号人送午饭。我问他是哪里人,每月挣多少钱?他说:他就是这个生产队的,他与妻子一直在这里做活路,主要是帮老板组织和管理到这里打工的农民,每月5000元。他妻子跟其他来的农民一起做活路,每月3000元左右。我们说:那你两口子一年在这里约有10万元收入啰?他笑了笑后肯定地回答:差不多吧!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竟放春满园。

离开止语山庄,沿途我们还看到绵阳市丑小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浩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欣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产基地。当我们穿行在较为开阔的十里长沟的小沟等村,醒目的“仙鹤粮仓”四个大字,在秋日暖暖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朝真在践行与坚守。

我们一行颇有感触。老黄说,引进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开发农业项目,一举多得,发展经济,致富农民,朝真走出了一条实在的路子。

朝真田园风光

半下午了,我们准备回绵阳。

在快要出朝真境地的公路边,一位姓张的中年人,正在与几位匠人砌砖修新房。我停车下去跟他摆谈了几句。他说,他们一家人都在外面打工,也在城里买了房子,但现在朝真路修好了,通了天然气,用上了自来水,家里也买了小汽车,山林长得黑蓊蓊的,空气好得很,家门口都有几个企业,他重修老屋,要回老家来住,在本地挣钱,哪点不好?你说是不是?本来是我在问他,他却反问得我缄口无言,不住的点头。

朝真人过去千方百计“走出去”,现在想“要回来”。其实,都是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绵阳的一路上,我思绪万千。那棵药柏又浮现在眼前。

今天的朝真,不正如那棵药柏吗,它焕发勃勃生机,将更加的绿意盎然。

写于2021年11月

作者简介

王代伦,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1985年6月毕业于绵阳师范专科学校(现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绵阳市游仙区财政局三级调研员,绵阳市游仙区决策咨询委员会社会发展组组长,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领导科学》《四川散文》《绵阳日报》《蒲公英》等十余种报刊。著有《教书育人文集》《做与思文集》《岁月叙事》。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王代伦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