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文笔山游记‖李鸿健

作者:李鸿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6 18:58:45 浏览次数: 【字体:

文笔山游记

李鸿健

今年春节,儿时的玩伴又聚在一起。我们中年龄最大的说:“爬一下文笔山吧!这不媚俗也不低俗”。我们欣然应诺。

这本是三兄弟的登山之旅,谁知走漏消息,顷刻间得知消息的朋友冒出了二十多个(其中包括小孩),要求我们在山脚下等他们到达之后,才一齐进发。提议者嫌烦,我打圆场地说:“来就来哦,人多也为这山、这水、这景增添了些许生机”。当他们与我们汇集后,我诧异了。女士们每人提着一个大包,里面零食琳琅满目,加起来可开一个小超市。我不免觉得好笑:你们咋不背口锅,再弄点柴火来?谁带的东西谁负责弄上山!提议者如是说。

山高人为峰

文笔山位于天全县城东麓,高1300多米,有两条路可抵达山顶:一是由山麓拾阶而上,二是坐小车可到山腰停车场,然后两路合一直通天梯,旋至山顶。文笔山公园始建于2004年,山下各景点与山顶文笔塔相映成趣,巍巍乎壮观之至!

登山的目的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坐车是轻松的,但错过了一路好风景,因此小路通幽是我们的首选。拾级而上,道路蜿蜒起伏斗折蛇行,夹道两旁茂林修竹,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美丽的画卷之中,郑板桥先生若至,他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观念定会改变!这里,鱼和熊掌都可兼得,况山色可餐乎?

这时,一小女孩走不动了,因为我们上山前说了句“谁带的东西谁负责弄上山!”小女孩的母亲不干,非要我背这孩子上山!背就背呗,这更能体现我负重攀登的忍耐力!因为人多,在大伙欢歌笑语中缓慢而行,我觉得登山并不是很累,但大汗淋漓是显见的。尽管这样,老三和他的女友还是被我们拉得远远的。我憎于他们登山都难舍难分,便给大伙说:“人永远年青的秘密是什么?是人一直处在恋爱之中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尽管他的一笑,岁月早在他额头上刻下了皱纹,但我觉得他的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啊,人人都需要友情、亲情、爱情。

我们已走了全程四分之一路程。马鞍腰到了,我放下小女孩,接过提议者递来的一瓶矿泉水一气喝下,甘冽至心田。女士们坐在廊亭上,大呼“走不动了,累死了!”男人们便拿出报纸,铺在石桌上把啤酒、水果、零食拿出来,邀约大家斗地主、扯大贰。众多人中,愿继续前行的只有我与提议者。我便说:“你们在这里打牌,我们登上山顶返回时,相约大家一起下山。”此话一出,一片赞同。提议者对我说:“就这爬山也能看出每个人的心态和性格。我说:“是的,回不去的是过去,这已经不是当初的模样了。在这众多人中,有的人想的是春游,有的人想的是打牌,有的人想的是浪漫……而我们呢?我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大浪淘沙始见金,人的一生需要坚定坚持是很难得的!我们与其说是败给困难,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的懒性。我们可以征服一座山,甚至可以征服珠穆朗玛峰,但,你征服不了高洁之士的自由灵魂。“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山高人为峰,象历代的圣贤,他们的德性和操守,就象一座山峰,我辈无从逾越。有高山仰止崇敬之情肃然而生,使我们迸发出爱国之情。这也是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危而不亡,生生不息精神之所在!山高人为峰,如静水深流。

文笔山景点及由来

文笔山诸多景点中,景苏亭是最具浓墨重彩的。它建于山腰悬崖峭壁处,人文渊缘颇浓。亭记云:成化丙子春三月,使君高公茂才谓余:郡东二里许有山曰梅岭,岭有亭曰“景苏亭”,宋苏老泉携二子,子瞻、子由,谒雅州太守雷简夫,遂游天全与吾祖相友善,后至嘉定间,余先祖高金毂建亭景仰,世远继慕兹,余欲重新以承先志,且为四方观,不知惬意乎?越明日高公拉余往登其处,索纡而上,芟芜剔藓,得故址焉。石刻“景苏”二字,犹存公息。肩与肩与余四顾,山水明丽,天开画图,诚西南第一景也!文笔山,是搭了历史名流三苏、雷简夫这些高量雅士之末班车了。可以考证:眉山与雅安毗邻,苏洵、苏辙、苏轼来文笔山一游,是铁板钉钉的。

文笔山风光(刘祯祥 摄)

文笔山的由来:唐至清初,州久为土司治。重武轻文,令其文风渐衰,乾隆初年,李姓学士任天全州官,闻之寝食难安。一日暮春出游,得至月池巷,忽见一潭,形若弯月,洁颜如华,玉垒山巅,倒映其中,皎洁如雪,晶莹夺目。严冬积雪,银光益发。见此古梅坡景苏,至贤名,声驰海内,树士习文风,首屈一指。皆于其间,遂思之建一塔,奉为“神笔”,以其美文乃若笔于其巅,因曰“文笔”其后文风日盛,后势强劲,名士尽出,群贤汇集,因“文笔塔”而得文笔山名!塔基有捐助新修文笔塔贤达之众名单于石碑上,但仅隔九个春秋,上面的人,有的驾鹤西去,有的退居二线,有的铛锒入狱。他们的名字刻石碑之上,欲流芳千古,然不可得,现是物是人非。万世风光宜放眼量,时间对谁都是公平的。逝者如斯夫,人在这宇宙中最终都是过客,迟早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唯有不灭的是精神!

怡情弄文

中国文人,困,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忧国忧民,浪漫才情,泱泱乎甚也。文笔山顶有陈怀烱手书的文笔山碑林石刻序:碑林著春秋,高塔壮河山,览尽笔山多景点,首推碑林一处绝!

此间文人大我与小我,现实与浪漫一应俱全,在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遴选一二以飧读者!

其一,清朝和川书院院长,冉符中的“不尽古今开天孔,况多岩壑荡心胸!”使人浮想联篇,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浩然正气,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有视富贵如浮云,与我有何加焉的本真,使人钦之敬之……

其二,清嘉庆天全知州杨道南著的《采茶歌》:

采茶采茶初采茶,

清明谷雨茶发芽。

茶到发芽初侬采,

采侬去者是谁家?

采茶采茶再采茶,

姑嫂房中齐嗟呀。

小姑向嫂低声道,

哥哥背茶未回家。

采茶采茶三采茶,

采得茶来卖商家。

商家娘子不知若,

不去采茶去采花。

此首采茶歌写得嬉谑浪漫,情趣盎然。他把没有生命的茶拟人化,向茶姑道:茶到发芽初被侬采,而侬到了适龄婚配年龄,采侬去者是谁家?像是黛玉葬花,却不尽相同!黛玉葬花体现的是悲观失意,而此句用茶拟人化的口吻,表达了人们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美好渴望。第二句是姑嫂在闺房中各有闺蜜,小姑戏嫂:哥哥背茶未回家。使我们读此句时,犹如此情跃然纸上。第三句写的是,现实与浪漫,采茶付出劳动的目的是什么?是卖钱过上好日子。如果你商家的娘子不肯定我采茶所凝聚的社会共同劳动时间,我不去采茶了,去采花可也!这里的花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体现了作者乐观、旷达、浪漫不羁的真性情。

前者是文人励志的大我,后者是文人自娱自乐的小我,时空穿越了几百年,而我有幸结识他们,其情、其文不死,不亦悦乎?

见贤思齐

经通天梯而上,山顶一墙上刻满贡生、秀才、举人、进士、探花、榜眼、状元之字。上山之人必闭目上前用手摸之。我远远地闭上眼睛一步步踱了过去,用手一摸睁开一看摸到的竞是“状元”!我叫提议者摸,起初他不愿,在我敦促下,他走近墙前用手一摸,摸到最易摸着的“中”字。我愕然了,满墙的字,围绕的中心不就是“中”吗?摸秀才是中,摸状元也是中,这是无为而治呀!他的睿智总是表现在不经意间。

我为啥爱登文笔山,是有其情结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乃魂,政府建一状元碑,列举恢复高考后的历届文、理科状元名单于状元碑上。希望他们致力于家乡,而激励桑梓,使后来者见贤思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同时使有志登此文笔山者,览其碑,于文笔山一游,心领神会而效仿之……

下山路上,相遇多年未曾谋面的熟人刘乾儒。他原来是新场邮电所负责人,二十年前我频繁在他所在邮电所取汇款单上的稿费,由此相识。不料二十年后,与他在文笔山一遇。告辞时他说:“军鸿慢点!”我愕然了。我们这忘年交,竟相忘于江湖了!是他返璞归真还是时间模糊了一切?我转念一想,人生不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一个过程吗?这不是正印证了佛家偈语“包不异空,空不异包。包包既空空,空空既包包”啊!

朋友,你若有空,请到天全县攀登文笔山吧!和川欢迎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鸿健(四川省天全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