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散文】拜谒张思德雕像‖杨正平

作者:杨正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7 19:25:14 浏览次数: 【字体:

拜谒张思德雕像

杨正平

一曲山丹丹,一首南泥湾,让我记住一个神圣的地方。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是延安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诞生地。有生以来,我一直向往延安、热爱延安、崇拜延安。

一生有缘,我曾三次去延安。第一次,是1995年11月参加市委党校第五期中青班学习期间,由党校老师带队去延安考察学习,参观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宝塔山、南泥湾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第二次,2012年去宁夏出差,开车路过延安,特意在延安市委党校窑洞宾馆住宿一夜,次日上午登上凤凰山,瞻仰延安宝塔和中新社窑洞遗址,再向北驶去。第三次是2017年11月,全省机构编制系统在延安举办“传承延安精神”专题学习班。我们同行三人乘坐成都至哈尔滨西K546次列车,从广元上车直达延安。

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诗句时常回荡在我耳边:“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在这里。”当我接到赴延安学习的通知时,我的心就飞向来延安,也想着一定要去延安枣园拜谒张思德雕像。恰好,学习日程中安排有六堂实景教学课,其中有《张思德与为人民服务》一课。

回延安

音乐:

霍勇 - 生死不离

记得上小学时读过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此文与《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合称为“老三篇”,那个时代,几乎人人都能背诵下来。从此,张思德的名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地铭记在我心里。张思德是我们四川老乡,他老家仪陇距广元不足百公里,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一直激励着家乡人民奋勇前行。入党时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每名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座右铭,也是我工作和学习的行动指南。

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不同的动力与心境。无论历史时代怎么变化,伟大的延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放射出万丈光芒。在延安,我们住进设在延安大学的“延安干部学院”窑洞宿舍。学习采取集中听课与专题讨论、实景教学与现场参观的方式进行,统一作息时间、统一作装、统一学习,利用晚上分组交流学习体会、学唱陕北民歌、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学员们来自省内不同市区县,但十分珍惜难得而短暂的学习机会,相互团结,遵守纪律,精神饱满,激情高涨。

延安大学(蓬州闲士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图)

初冬的延安,北风呼啸,寒气袭人。那天,天空飘着稀稀雨点,显得格外清冷。吃过早餐,学员们穿上八路军服装,头戴军帽,腰扎皮带,手提小板凳,八点三十分准时排队集合,集中乘车前往枣园参观中共中央旧址、中央警卫局旧址和张思德纪念台。枣园是当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办公时间最长的地方。我们参观过枣园革命旧址,步入张思德纪念广场。苍松翠柏掩饰中的枣园西山山麓,毛泽东手书体“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耀眼醒目。山麓脚下正中位置矗立一尊张思德负薪雕像,两侧石墙分别镌刻着张思德生平事迹浮雕和《为人民服务》全文文字。纪念广场占地约两千平米,张思德雕像由花岗岩石做成,高六米、重六十吨,象征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驻人间。

这里,是当年为张思德举行追悼会的地方,是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的现场。学员们整齐列队坐在广场,认真聆听延安干部学院青年老师潘民声情并茂的讲述——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1915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母亲和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不知下落。张思德成为孤儿由叔父收养。1933年10月,张思德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长。1942年11月调中央警卫团当战士。1944年延安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张思德服从安排,带领警卫战士,背上行李,带着锯子斧头来到安塞县石峡峪村烧炭。为了加快烧炭进度,张思德把战士分成两组,一组负责挖炭窑,一组砍伐青冈树备料。烧窑是个技术活,火要烧得均匀,压火要恰到好处。战士们不分昼夜,忘我劳动,争取提前完成任务。9月5日阴雨天,张思德和战友们,有的砍树有的打窑。突然一孔炭窑坍塌,张思德被埋在里面,牺牲时年仅29岁。

枣园的早晨,天气阴沉。毛主席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深感意外和突然,悲痛不已。他当即作出三点指示: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站岗;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安葬;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

1944年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多人,在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参加追悼会,献上花圈,亲笔题写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

延安枣园与安塞县石峡峪村相距四五十公里,以前走羊肠小道步行需一天时间。“一名普通战士的牺牲怎么会让毛主席如此重视呢?”潘民老师站在雨中,表情沉重,喉咙有些咽硬,他讲述道:“张思德与毛主席以前有过两次遇见,让毛主席记住了张思德的名字。”他指着张思德生平浮雕介绍说:“1941年冬,张思德和战友外出执行任务,途中发现一辆车陷在冰窟窿。张思德见状立刻跳入冰中奋力将车推出,正巧这辆车坐的有毛主席。他下车后,表扬张思德:“你是路见不平奋力相助,这种精神值得称赞!”第二次相遇是在1942年修建杨家岭大礼堂。一天工地发生险情,参与施工的张思德奋力顶住大梁,为保护工友自己却受了伤。毛泽东路过这里认出了张思德,亲切地说:“老朋友,是你啊,张思德同志,赶快送去治疗。”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蓬州闲士摄,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图)

安塞县人民永远没有忘记张思德。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安塞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张思德牺牲的地方立碑纪念,相继建起了为人民服务纪念墙、张思德生平事迹陈列室、塑立张思德雕塑,成为广大干部群众重温党的宗旨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张思德牺牲纪念地,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张思德精神被纳入党中央批准列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之中。

雨,还在下着。潘民老师站在张思德雕像前讲得大汗淋漓,学员们坐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张思德参加革命以来,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就出现在哪里,心中只有他人而没有自己。”他接着讲述道:1936年夏天,张思德所在的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因担心战友误食野草中毒,张思德主动先尝野草。一次他尝完一株野草后,昏倒了,苏醒时首先叮嘱身旁战友:“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部队到达延安,长征时期担任老班长的张思德,被安排到警卫连任战士,他毫无怨言,还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请首长放心,我保证当好一名革命战士。”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张思德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参加大生产运动。1944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直至不幸牺牲的最后一刻。张思德追悼会结束后,毛泽东看到根据记录整理的讲话稿,部分作了删减,随即在讲稿顶部写下“为人民服务”的标题。从那时起,张思德成了人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毛泽东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为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和精神境界。

雨,没有停住,还越下越大。一个小时的实景教学,学员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倦、忘记了淋雨。潘民老师是延安干部学院的青年骨干教书,主要研究和讲授《延安精神与为人民服务思想》课程,他的现场教学,体现出知识渊博、语言精炼、通俗易懂、声情并茂的特点,给每个学员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授课结束后,全体同志忍受寒冷,冒雨向张思德雕像默哀、鞠躬、献花,依次缓缓离去。

延河宝塔,枣园窑洞,广场雕像,永远存留我心中。在延安拜谒张思德雕像,领悟张思德精神的深邃内涵,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洗涤和触动。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对张思德精神作了最本质、最完整、最深刻的诠释,为我们树立起一个光辉典范,永远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

今天,窗外飘着小雨,静坐窗前,重读《为人民服务》,字字句句暖我心房,倍感亲切,倍受启迪,倍增力量。

写于2022年年5月30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正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元市作协全委会委员。供职于广元市市直机关,一级调研员)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