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艺术】丹青写使命 思源话回归‖李兰春

作者:李兰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7-02 20:13:11 浏览次数: 【字体:

丹青写使命 思源话回归

李兰春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香港回归祖国已整整25年。

2022年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

回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

此构想在人类政治实践中前所未有,激发起四川射洪画家邓尚贵强烈的创作激情。他以一个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为“一国两制”构思国画作品。

他在电影院工作之余,挑灯夜读,反复研读邓小平同志的构想,不知怎样才能将这举世瞩目的伟大构想融入国画中。他不停地在宣纸上画速写,山水、花鸟草稿堆了满满一屋子,始终不理想,找不到一种强烈的震撼。

确实,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作品首先得感动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被打动,又怎么可能感动读者?怎么可能融入这伟大的构想?

就在他冥思苦想之际,七十多岁的母亲颠着尖尖脚,双手颤颤巍巍地给他端来一碗汤圆。他接过冒着热气的汤圆,雾气缭绕双眼,眼泪在眼眶打转。泪眼朦胧中,母亲努力生活的画面,一幕幕快闪。

寒冷的冬天,母亲街边摆摊卖油茶汤圆,夜深人静为缝纫社锁扣眼;酷热的夏天,母亲担着小挑担,迈着尖尖脚,手摇货郎鼓,翻山越岭贩卖小商品;每次归来,拿出一大叠纸给他:“你喜欢画,就好好画,将来当个大画家。”

有啦,有啦,有啦!种子在心里萌芽!

邓尚贵激动地放下碗,对着母亲深深地鞠躬。母亲被他的举动感染,微微一笑,端着碗,悄悄退出房间。

望着母亲的背影,思绪万千,伟大祖国不正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母亲吗?母亲历经沧桑,艰苦卓绝,砥砺前行,孕育无数辉煌。

母亲热爱每一个华夏儿女,无论是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是母亲的心头肉,都是母亲血脉的一部分。

想到这里,他脑海里浮现出无数次在长江、黄河写生的画面,“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是啊,谁能离得开祖国母亲这源头活水呢?

此时此刻,邓尚贵心中激荡着对祖国母亲强烈的眷恋,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无限向往。

唯有充沛的情感,胸有成竹,才有可能下笔如神。他挥毫泼墨,《思源》终于诞生人间。

《思源》国画 邓尚贵 作

《思源》简洁明快,中心突出,泼墨写意,意境深邃。

这幅画大胆泼墨,浓淡干湿对比强烈;小心勾勒,笔痕墨力见诸毫端;有血有肉,血肉相连;母亲的头发浓密时尚,低头哺乳,慈祥端庄,看不见母亲的眼睛,却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恋;孩子躺在母亲怀里,微眯着眼睛,吸吮甘甜的乳汁,一脸满足,强烈的安全感直抵人心。

国画大写意的美妙,就在于画家能在短短一瞬间,寥寥几笔,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酣畅淋漓的宣泄,与观赏者发生激烈的碰撞,即使过去一千年,一万年,仍会引发人们对画中景意的共鸣。

《思源》构思巧妙,寓意丰富,饮水思源,源远流长。

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思源》被香港美术出版社永久收藏,并被邀请参加齐白石弃斧从艺110周年展览,好评如潮。

1997年8月,《中国和世界》杂志庆祝香港回归专刊,艺术桥梁栏目再一次推出邓尚贵作品与个人简介。

25年过去,邓尚贵虽年近八十,但从不曾忘记一个艺术家的使命和担当。几十年来,默默耕耘,用手中画笔,谱写时代精神。

《人民日报》记者魏玉琴采访他后,在《简笔泼墨写人生》中满怀深情地写道:“他既是一位偏安一隅、执着于艺术追求的默默无闻的画家,又是一位获得过国际水墨画大赛两项大奖,被国家文化学会授予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而扬名世界的画家……他要以艺术家的责任感,努力去为民族摘取世界真正的明珠!”

华灯初上,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年的声浪此起彼伏。街头巷尾,到处传来优美的歌声:“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让海风吹拂乐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黄色的脸。”

作者简介

李兰春,笔名天一山人,四川射洪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射洪陈子昂研究会会员,射洪陈子昂文学社会员,射洪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现代艺术》《华西都市报》《川中文学》《潮头文学》《文化遂宁》《射洪文艺》、国际艺术新闻网、中国编剧网、方志四川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兰春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