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寻找康巴》>详细内容
2022-11-29 23:59:45

王怀林 ‖ 《寻找康巴》 第一章 西部民族在迁徙(六):小邦时代——西部走廊“春秋战国”

发布时间:2019-04-29 14:54:32 浏览次数: 【字体:


西部民族在迁徙
  小邦时代——西部走廊“春秋战国”

 在新石器时代结束后,由于西北游牧部落的西进、南下,在西藏高原曾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类似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邦时代”。经过长期征战,逐渐形成象雄、吐蕃(雅隆)、苏毗等几大部落联盟。

 西部游牧走廊的区域,隋唐时称为西山。这里有许多新的羌人部落,习惯称西山诸羌。其中“西山八国”出现较早,即哥邻国、脯祖国、南水国、弱水国、悉董国、清远国、咄坝国、白狗国。由于通过部落征战,社会形态逐渐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国家发展,加之隋唐时期,中原王朝开始对西部各族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改单纯的武力征服为“和亲”和羁縻政策,使西部各族得以休养生息。加之生产力水平已有较大提高,除了原来已形成的畜牧业外,农业上,开始种植青稞和小麦。生产工具上,铁的冶炼技术开始成熟(苏毗因大量出口铁器,一度被吐蕃称为“铁国”),城市也相应地形成并得到发展。因此,在初唐时期,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附国、党项、苏毗、东女国、白兰、羊同、嘉良等诸羌部落或国家。其中兼有母系氏族残余和奴隶制国家形态的“女国”极富特色。根据恩格斯和摩尔根的观点,民族是从血缘关系过渡到地缘关系,即“杂居于同一地域”而逐渐形成的。据此我们可以说,随着爰剑子孙们的各自发展和血缘关系的淡化,在羌人这一共同的族源下,慢慢形成了不同的聚居区域,他们也可以称为不同的民族集团。

当时,在这一带主要分布着这样一些邦国或部落联盟:

1
苏毗

 苏毗,汉文史籍又称西女国,分布在现在西藏北部、青海南部的广大地区。当时已有三万余户。以大女王和小女王共同执政,实行王位终身制,并被家族垄断。男子主要从事征伐和生产,不参与政务。经济上以狩猎为主,兼有农业、商业,有不固定的税收,已和唐朝建立了联系。

 在松赞干布继位之前,青藏高原就已形成一个三足鼎立的势力格局,即位于今阿里一带的象雄、位于雅隆河谷的悉补野部(后称吐蕃)以及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苏毗女国,当时论实力,以吐蕃最小,但经过历代吐蕃赞普的励精图治,发展很快,后来居上。对象雄部,最先吐蕃采用和亲政策,如松赞干布之妹最初就是嫁给象雄王李迷夏的,后里应外合,逐渐将象雄征服。在松赞干布的祖父达布聂塞赞普时,由于苏毗强大,赞普将其妹嫁予苏毗女王的大将。后强大的苏毗王朝内乱,给吐蕃东进造成了机会。当时苏毗的大小女王分驻在不同的地方,大女王达甲吾为政混乱,不听劝告,激起部属的不满,达布聂塞趁机与苏毗大臣娘氏、韦氏、农氏三部秘密盟誓,怂恿小女王樨邦松杀死达甲吾,造成苏毗内乱,苏毗的国势因之受到影响。到达布聂塞之子囊日松赞继位后,吐蕃继续和苏毗旧大臣结盟,里应外合,征服了苏毗。在此时期,吐蕃对苏毗旧大臣采取怀柔和重用的政策,以后为松赞干布到尼泊尔和唐朝求婚,在松赞干布之后又左右吐蕃局势数百年的禄东赞及其家族,便是苏毗旧大臣之一。 

新疆出土的佉卢文木简证实了苏毗的存在

2
附国

附(音部)国,在今四川甘孜西北,青海南部,苏毗之东。应为被秦汉羌人击败的“戈基”羌人的后裔。当时附国有南北800里,东西1200里,有二万余户,统辖嘉良夷等21部。他们善造高达十余丈的碉房居住。长于击剑,以漆皮为甲,弓长六尺,一竹为弦,对仇敌每每加以报复。盛产铁器。其习俗尚保留原始公社的残余,婚姻可与群母(非生母)及兄嫂子弟妇通。有羌人二次葬的习俗(在现在昌都三岩地区还有遗留),死家杀牛,亲属送酒,吃喝完了埋葬,十年后方举行大葬,杀马招待亲属,立神位祭祀。 

3
党项

 党项,在附国的西北,今甘肃南部和阿坝西北部一带,是无弋爰剑的直系子孙,由若干小部落组成,以性别为部,分居在三千里长的山谷地区,活动区域曾北到今青海南部的积石山一带,东到四川松潘,南至四川的西北和昌都的东北,西面达到新疆的东南。党项人崇尚武力,没有法令、赋役,平时各自为生,不相统属,战时集合起来战斗。好为盗掠,更重复仇,对仇敌不畏艰难,必杀之而后快。党项是纯游牧社会。婚姻庶母、伯父母及兄嫂子弟妇通,但同性不娶。党项人长寿,活到百岁以上老人较多,80岁以上死的为善终,亲戚不哭,少死则为夭折,一致痛哭。死后用火葬。各部落每三年会盟一次,杀牛羊祭天和祖宗。从社会形态看,游牧社会的私有制已经建立,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世袭的部族长和世袭贵族也开始奠定下来。总的处于氏族社会向家长奴隶制过度的阶段。党项人的部族后来和鲜卑吐谷浑融合的后裔,建立了著名的西夏王朝。西夏被元朝打败后流散各地,成为现甘孜木雅人和尼泊尔夏尔巴人的祖先。 

4
东女国

东女国,在附国的西南部,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南部是白狼羌,国土广大,包括今甘孜、阿坝西部、昌都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国都在康延川(今昌都一带)。它的国境,按当时算,东西有9日程,南北20日程,有城80,户4万,军队1万余人。由大小两女王执政,内官全为女性,外官全为男性,号令由女内官传达,男外官执行。女内官有数百人,在女王领导下,每五日评议国事一次。女王死,国人以金钱数万交纳王族,请求大小女王即位,或是姑死妇继,没有篡夺。其风俗重女轻男,女官有侍男,而男官不得有侍女。一般女子为家长,可有几个丈夫,子女皆从母姓。男子的职务是战争和生产。

东女国建有高大的碉房,女王居9层之上,国人只能居六层以下。一般男子披发,女子辫发,男女都用彩色涂面。官员死后剥皮,用金粉和骨肉装在瓶内埋葬,过一年把皮取出,另装在铁器内埋葬。其宗教还较为原始,盛行鸟卜。女王死后有数十人殉葬,国人服丧三年,不得娱乐梳洗。生产为半农半牧,盛产黄金。

 古东女国之都—梭坡古碉群

5
吐谷浑

 在唐朝以前的西北,还有一个原来不属羌人的强大国家土谷浑。土谷浑是一个由其部落首长名字命名的国家。其首领原为东北辽东的鲜卑族。鲜卑族是秦汉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的一个强大游牧部落,在汉朝削弱并赶走在西北称霸一时的匈奴势力后,鲜卑趁机西进南下,其所属各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东燕、西燕等强大政权,其中鲜卑拓拔部北魏政权的孝文帝以其彻底的汉化政策而著称于史,比如他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禁止鲜卑人著胡服、在朝廷上说鲜卑语,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说汉语,著汉服,使洛阳成为与南朝同等繁荣的大都会,北魏也兴盛一时,后来这支鲜卑族西进部分成为土谷浑和元代西夏人的祖先。

 土谷浑因与其弟慕容傀所在的部落发生争执,遂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12年)率部族由辽东经阴山到了青海湖一带,土谷浑部十分团结,据说其九传子孙阿豺有子二十人,为争夺王权明争暗斗,阿豺临死时将儿子们叫到身边,令一人折一支箭,即折断之,而将19支箭放在一起,则折不断,以形象地向后人警示团结的重要性。由于有这一精神和传统,土谷浑慢慢打败了甘青一带互不统属的羌人各部,成为甘青一带的强大部落。在近两百年的历史里,他们基本与当地的羌人融合在一起了。也许是长途的迁徙使他们见多识广,也许是东北的白山黑水较早交给他们农耕技术,他们在畜牧业上善于改革创新,比如用波斯和当地的马种交配驯养了号称“日行千里”的良马“青海骢”,用家马和野马杂交,从中选出良马“龙种”,还有虽然体小,但耐寒且善走高地的“蜀马”都是土谷浑人所培育,他们使得甘青一带的马匹名扬四方,成为后来“茶马互市”中良马的主要产地。

由于土谷浑的强大和与中原王朝较早就建立了往来,从隋朝开始,中原王朝就将公主嫁给土谷浑王,以联姻关系保持了两地的友好关系。以后在松赞干布第一次派人到唐朝请婚时,由于过去联系较少,唐朝同意了土谷浑的请婚而拒绝了吐蕃,这使正处在上升时期的吐蕃十分愤怒,于是派大军袭击唐朝西部的羁縻各州,并由于怀疑求婚受挫为土谷浑在唐朝的争风所为,于是也发兵攻打土谷浑,土谷浑被击败,唐朝派大将薛仁贵西征,在青海湖边的大非川战役中先胜后败,于是土谷浑遂成为吐蕃的附庸,并逐渐为吐蕃所同化。后来土谷浑与党项人通婚形成的拓拔部建立了西夏王朝,在西北又称雄一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西夏被元所灭后,其中一支流散到康区,成为木雅人的祖先。

 此外,还有汉代以来汉文史籍统称“西南夷”的西南各部族。如活动在今大理一带的昆明族,西昌一带的磨沙(后为纳西)、笮都夷(后为彝族)、在今甘孜巴塘、里塘一带的白狼国等。在今天昌都盐井一带,传说还生活着一个藏语称为“炯人”的部落,《格萨尔王》中记叙岭国和炯人因争夺盐池的大战就发生在这一地区。

 在西部游牧走廊发生的“春秋战国”时代,仅从秦人迫羌南迁算起,就有近千年时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这些部落英雄们通过征战,促使各分散的部落不断统一和融合,形成部落联盟或邦国,使氏族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进化,并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和奇异的风俗,这些文化对今天的康区仍有巨大影响。由于没有文字,在“百家争鸣”环境中产生的众多思想光辉和辉煌业绩多已湮没无闻。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这段“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争霸史,除了汉藏史籍的零星记载外,还可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领略那壮阔的历史画面和不息的刀光剑影。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