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寻找康巴》>详细内容
2022-11-29 23:59:45

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五章 横断之水天上来——康巴的明天(五)康区生态SOS

作者:王怀林 来源:《寻找康巴》 发布时间:2019-06-16 10:08:42 浏览次数: 【字体:

《寻找康巴—来自香格里拉故乡的报告》,2004年8月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第3版书影

横断之水天上来——康巴的明(五)康区生态SOS

季节河已经干涸

道路也被遗弃

横陈的牛尸风干成标本

一只羚羊也不见

一只狼也不见

灿烂夕照为谁光明

草青草枯又为谁

听说此地曾遭遇百年不遇雪灾

人们挥泪别去

          ——马丽华《迷途》

 青藏高原发育的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哺育了中华文明。其中,长江水系主要来源于横断山区的良好生态。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阻止了人类的脚步,特别是藏东南察隅、波密、林芝、米林、墨脱一带,由于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还未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其原始森林蓄积总量达13亿立方米(其中,非法麦克马洪线以南为6亿立方),就单位蓄积量来说,为全国之冠。

横断山脉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其中98%为山地,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3500-5000米的高山,更是占到总面积的73%,贡嘎、梅里、四姑娘山、玉龙雪山,雀儿山、格聂、央迈勇、雪宝顶,一众名山,密集相拥(图片来自网络)

 正因为横断山区的良好生态和它发育的大江大河,成为南水北调、再造一个中国的基石。

 然而,目前长江上游及其横断山区的生态环境正遭到破坏,他们正向世界发出SOS——救救横断山区的森林和生态环境!

 尽管目前对横断山区的生态状况缺乏全面的调查,但反映出的现象仍然是触目惊心的。

横断山区央迈勇(亚丁三神山之一,图片来自网络)

 长江流域人口密度大约每平方公里220人,其人口承载量大大超过亚马逊河、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的总和,而以上三条大河的径流量是长江的三倍。目前流域内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9亩,仅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三,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而这点可怜的生存空间还在被迅速蚕食。

 历史上,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曾经达到60%,水土涵养的长江水清澈如泓,白居易诗句“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但近几十年来,长江也变得像黄河那样,泥沙翻滚,浊浪滔天。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图片来自网络)

 多年来,长江上游许多地区70—90%的财政收入来自森林采伐。1957年,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3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0%;到1996年,森林覆盖率只剩下10%,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73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1%!

 长江上游是我国仅次于东北的第二大林区,更是这条大江的众水之源。多年来,四川森林的采伐和更新之比为11比1,全省在元朝时的森林覆盖率是50%以上,到建国初尚有20%,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只剩下12%,如今,四川一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就超过50年代长江流域的总和。

 以长江主要支流的岷江为例,从50年代起,国家先后在阿坝建立了16个重点森工企业,到1988年底,阿坝森工企业消耗阿坝州森林蓄积量1.18亿立方米。建国初期,阿坝州森林覆盖率在30%以上,木材蓄积量达3.37亿立方米,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木材蓄积量仅剩2.1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降到不到18%。森林的减少,使岷江上游水量锐减,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年径流量从188亿立方米下降到137亿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达44%,每年输沙上千万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高达1000多处,到1998年,岷江居然也出现季节性断流!

岷江茂县流域(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人类的污染。2000年四川省环境监测站提供的长江上游的几条主要支流水质情况:岷江,30%的监测断面未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沱江,76%的断面未达到规定水质标准;嘉陵江,47%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规定水质标准!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下达长江上游天然林禁伐令,吹响了横断山生态保护的号角。

长江三峡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形势并不容我们乐观。横断山区靠近西部的昌都、甘孜西部、玉树、迪庆等地由于地处偏远,国家有计划地森林砍伐不多,但由于地质构造、气候和认为破坏等等原因,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据《西藏自治区2000—2005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透露,西藏生态环境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西藏草原“三化”继续发展,全自治区冷季草原超载1800万绵羊单位,普遍超载30—50%,退化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14%。二是土壤侵蚀(水力、风力和冻融侵蚀)严重,其中藏东“三江流域”犹甚。三是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近年来,天然林面积以每年8700公顷的速度递减,同期增加的人工造林面积已有一半以上因此抵消。由于木材加工水平低,木材利用率只有30—50%,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四是水资源利用不足与旱灾并存,土地退化严重。目前,受风沙危害的耕地面积达310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近14%,藏东地区由于坡耕地面积占总面积70%以上,情况犹为严重。农村能源严重不足,在农村能源消耗量中,畜粪占60%,薪材占30%,青稞小麦杆占10%,造成对植被和水土保护的严重威胁。五是沙漠化问题日益突出,沙漠化和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全区近19%。六是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如泥石流、崩塌、滑坡、冻胀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溃决等。其中,泥石流在昌都林芝一带分布就达13万平方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密度超过50个。

昌都风光(图片来自网络)

 以昌都地区为例,10. 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分为牧草地51. 76%,林地占27%,裸岩石砾地占17%,水域占2. 4%,耕地占0.67%。由于海拔多在3500米以上,气候呈高原温带季风特点,冬季长,夏季短,气温偏低,降雨集中日照长,辐射强,蒸发量大,气候干燥,造成以上有限的自然资源质量较差,在以上面积较大的草场和森林中,森林分布极为不均,而且质量不高,真正完好的森林覆盖据统计部门调查,只有17.5%。草场质量就更差,真正优质草场不到30%。

昌都地区每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人,但由于生态系统脆弱,在现有人口和生产方式下,生态环境已经在不断恶化。1959年到1999年,昌都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从2.3人增加到5.6人,平均每年增加千分之21.7,由于人口增加,青稞种植的海拔上限已由3900米上推到4500米,土地垦殖指数由民改前的0. 3%提高到0. 66%,耕地面积由59万亩增加到108万亩;牧草地的利用也由水草条件较好的滩地、海拔4800米以下的草坡地扩展到5300米左右的冰川脚下。耕地面积虽增加了1.8倍,但人均耕地面积还减少了0.42亩,草场质量也呈递减状态。加之当地仍然主要以木材为家庭能源消费的主要形式,造成沿路、沿河人口集中地方的森林砍伐严重,部分地区的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笔者在芒康县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县城周围还有树木,而现在城里人烧柴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才能找到了。由于县城嘎拖镇周围没有植被,冬风吹来,寒冷刺骨,故有“嘎拖门前站不得”的俗语。

芒康县嘎拖镇普拉村风光(图片来源:华龙网)

 由于高原生态系统本来就极为脆弱,加之近年还在不断恶化,生态破坏后又极难恢复,使得这一地区的自然灾害不仅十分严重,而且呈递增势头:1992年,昌都地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占实播面积的37%,因灾死亡牲畜8万余头,以后各年受灾面积已达40—50%,死亡牲畜上升到10万头以上,1996年高达22万头。

(未完待续)

来源:《寻找康巴》(王怀林著),2010年4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怀林

来源: 《寻找康巴》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