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杨晓东‖一个来自武汉疫区的电话
征文启事:见《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的征稿启事》
投稿邮箱:59890114@qq.com
截稿时间:疫情结束后十日左右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审核通过后的作品,均在四川省情网“‘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展示”专栏及“方志四川”头条号发布(关注“方志四川”头条号即可查看)。因微信平台文章发布数量所限(每天最多发布8篇文章),择部分征文作品在“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搜狐号、企鹅号)发布;择优在《巴蜀史志》杂志发表,并收入正在编纂的《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一书。
1332973…,一个陌生电话,来电显示着湖北武汉。
“你好,我是一名退伍老兵,我想要找仁寿的战友辜亨高和辜述武。”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不标准的普通话,可能是怕我听不懂,语速非常的慢。我坐到了办公桌前,拿起笔。而我没有顺着他说的问下去,我好奇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的地方,这个老兵身体怎么样?他为什么要打来这通电话?
我问道:老兵,您怎么样,怎么现在想要找战友呢?
老兵慢慢说道:“这次的新冠病毒传染力太强了,武汉的患者太多了,我怕这次我过不了这关,我想念我的战友,想念我们一起在湖北随州当兵的生活,我想找到他们,你理解我这种心情吗?妹子,你理解我这种心情吗?”心里五味杂陈,身在疫情中间,让人焦急的除了看不见的病毒,还有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战友。
我马上在全县退役军人信息系统里面查询,查了几次,可怎么也找不到这两个人。给老兵解释有种可能,他们在外地采集的信息,由于权限问题我们这边是查不到,或者在信息采集之前这两个老兵都已经去世了。
电话那边传来一声叹息……
没能帮助老兵完成寻找战友的心愿,我不甘心,或许这两个老兵在仁寿,只是没有进行信息登记呢!
拿起笔,一遍一遍的记录、核对辜亨高和辜述武的信息。由于地方口音的差异,原来“辜亨高”真实叫“郭亨高”,“辜述武”真实叫“郭述武”。郭亨高,大概是1948年至1949年出生,1970年入伍,武汉某空军部队,退役时间不详,回来是安置了工作的,老兵依稀记得是安置在物资部门工作;而郭述武的信息基本就没有了,只知道他要晚两年入伍……
在简短有限的描述中,郭亨高是政府安置了工作,上世纪80年代退伍,马上想到了我们企业军转干部,他们有武汉空军退役回来的,可以通过他们找找;而另外一个重要信息,武汉空军,这个响当当的部队,在抗击疫情捐款捐物中,我曾经看到一篇“仁寿籍空降兵组织慰问队到一线”的报道,他们正是武汉某空军部队的空降兵,他们中间应该有人认识郭亨高。找到郭亨高,应该就能找到郭述武,我感到了一丝希望。
在叮嘱我一定要帮忙的时候,老兵要求把我的电话号码发给他,加个微信,他说有什么消息可以及时沟通,打字也容易交流。
前排右二是郭亨高,前排右三是郭述武,三排右三是鞠永才
挂了电话,我主动加了老兵的微信,而微信名让我感到很惊讶。“恒飞”,永远翱翔在祖国的蓝天,可能是这位70多岁的退役老兵对蓝天的向往,也可能是他时刻在提醒自己要保持中国空军的优良作风。
第二排右边是郭亨高,第二排左边是鞠永才
通过微信,了解到老兵叫鞠永才,他和家人现在情况都比较好,疫情暴发后,他们全家人一直在家中,响应政府号召,做好自身防控。他说,作为军人,他始终相信党、相信政府,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定会战胜病毒。
一边沟通一边开始找人,请企业军转干曾伯伯帮忙,他耐心地给几位武汉空军回来的退役老兵打了电话,可没有一个人认识。信息系统此时又打不开,唯一的办法只有问问空降兵协会的。通过朋友联系到了上次捐款的负责人,在他们的战友群里面,说明了事情由来,郭亨高和郭述武的情况。等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在微信群中有人留言,说认识他们了。
郭亨高,清水镇人,1988年退役回来安置在清水镇物资站,而郭述全在两年前已经过世了。联系到郭亨高,他很高兴、很意外,更多的却是急切,急切的希望与老战友通话,确定是鞠老兵要找的人,交换了他们的联系方式。
过了会,微信连续响了几声,鞠老兵不停发来感谢的话语,看得出老兵很开心,邀请在疫情过后一定要去武汉去游玩,也嘱咐一定要带上郭亨高。顺便还发了两张他和郭亨高的照片给我,1972年在武汉照的,48年了,照片保存得十分好,他应该是很珍惜那段军旅生活、想念照片里面的人。
我想,这会儿他们应该在聊过去、聊疫情、聊重逢……
或许老战友的问候,可以慰籍身在疫情重灾区的鞠老兵,帮助他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杨晓东 (四川省眉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