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动”征文】石 竹 ‖宅家日记摘选
宅家日记摘选
石 竹
2020年2月11日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19天,对更新的各项数字,慢慢已有所适应。我只能关注,我无能为力,能做到的就是不被传染,不成为传染源,尽量不给他人、不给社会、不给国家添麻烦。
平时匆匆忙忙的,很难得像这段时间一样静下来打量周围的人和事。很有感受的,上班时,早出晚归,和同在一个小区里的人也只是偶尔见一面;遇到有眼缘的,就多看几眼,打一声招呼;忙碌中,连门挨门的邻居都不知道姓什么做什么。现在才知道,同一个单元的,有同一行业的教师,有个体老板,有政府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有超市售货员,也有原住居民,是这个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让我们认识了。虽然没有近距离亲密接触,但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也就在这段时间,我才知道我们这个小区“藏龙卧虎”。疫情之前,我知道前面那栋楼有一个拉二胡的,时不时会拉上几曲,也没有认真去听,就觉得还是不错;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有如此雅兴能坚持拉上几曲的,应该是儒雅的人、有生活积淀的人。全民宅在家里这段时间,我才知道这个小区还有能吹笛子的、吹小号的,还有能拉小提琴的。我就在想,等这场疫情过后,把小区这些有才艺的人组织起来,自娱自乐,增进了解和感情,倒是一件可以做的事情。
听惯了电视里电脑里的音乐,这个时候听到来自同一小区的音乐声,心里也是一种安慰。挺好的!
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还没有复课,学生都还在空中课堂网上学习。对这一举措,可能很多家长还觉得让孩子宅在家里久了,这也是一种调节方式,却没有意识到知识获取的方式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现在已经进入5G时代,远程教学和优质网络资源整合应该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主流。只是觉得每一个老师都去录课,有些浪费资源,良莠不齐,也不能保证质量。还有如留守儿童、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没有开通网络等等问题,也影响着教育的均衡,影响着实际效果。
要把好事办好,尽量惠及到每一个孩子。
2020年2月12日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二十天,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刷着手机,微信、百度、新浪,凡是关于武汉、关于全国抗击疫情的情况我都在关注,一则新浪新闻让我心碎了一地,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新闻题目是“泪崩!火神山医院护士母亲过世,她向家的方向三鞠躬”。讲述的是一位叫吴亚玲的护士,母亲前一天突然离开人世,她就只能向着家的方向三鞠躬,表达对母亲的思念,擦干眼泪又走进了病房。
视频中看不出她的年龄,估计和我女儿差不多的年纪,我不想用自古忠孝两难全、坚强等字样来劝慰她。妈妈去世,却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如果再冠上一些空洞的劝慰,就会更加悲从心来。也许她没有告诉领导,没有告诉同事,甚至没有肩头可以靠一靠,我好心疼她。我的女儿也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工作结束还可以回到父母身边,这是多么的幸福。
又想起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战斗在武汉前线的人民军队、医务人员就是在为武汉、为全国人民负重前行。
平复了自己的心情,才想起还有一件工作没有完成。昨天收集了我县部分学校开展师生和家长心理健康防护工作的情况,就写了一篇报道:架起连“心”桥 隔离不隔爱——我县各校加强疫情防控心理健康防护工作。下午就发在教体局的公众号上。
抗击疫情,我在尽着自己最大努力,宅在家里,也是为抗击疫情作贡献。看同事在机关群里晒出的照片,夜深人静了,空荡荡的街头,值班的同志还在责任区的大街小巷值守,检查出入证,心里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心疼他们,也为他们点赞。共克时艰,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而是在每一个教体人的细微工作中。
2020年2月13日
有朋友一早就发来信息,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我只能告诉他,坚持吧,总有个头。
我和他交流,如果自我评估心理状态,我觉得焦虑、恐惧、担忧等不良情绪占三分,更多的还是充满信心;不是盲目自信,虽然看不到头,不知道这疫情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生活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但我心里有底。他很赞同我的想法,只是宅在家里这么长时间,心里烦躁。
我就给他分享了自己一天的活动轨迹,虽然还是厨房、饭厅、客厅、书房、卧室、阳台这几个地方,但我把时间还是好好安排了,写作、看书、看电视、锻炼,还一样没有耽误,更重要的是很难得换着口味给家人做饭吃。
他说他基本上也是这样,有时候想到武汉人民,想到那些被隔离的人,心里面又要好受一些。
宅在家里已经20多天了,随着不断更新的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死亡人数,心里的惶恐焦虑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但心里有底,这个底是国家给的,是党中央给的。在和平时期,中国共产党再一次给全国人民、给全世界的华人、给全世界人民兜了底。就因为心里有底,这一段时间,我倒觉得心静了很多。就想起《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了繁琐的事务,没有了应酬,用不着对着不喜欢的曲意逢迎,身心轻松了很多,说了很多次的坚持冥想,宅在家里这段时间还真的做到了。心在驰骋,斗室就有无限辽阔。我不是圣人,还不能完全做到境随心转,但我努力地做到心不随景转;我不能改变外在的,我就接受,我能改变的就只有自己的心态。
推开窗,外面除了居委会防疫宣传的喇叭声,街上少有人烟,而且都戴着口罩,遮住了大半容颜,匆匆而过;又觉得以前抱怨的交通拥堵是多么的美好,还有诸如“锅巴土豆”“老馒头”这些吆喝声似乎消失的久远。这似乎又是一种修炼,是一种等待,等待着春暖花开。看妻子在安静地看着电视织着毛衣,给爹妈打个问候电话,等女儿下班回家,挺好的。
2020年2月14日
今天是西方的情人节,因为蔓延的新冠疫情,这个情人节就显得更是冷冷清清。花店关了,餐厅关了,公园关了,酒店歇业了,所有人都尽可能地待在家里。该做点什么的那些真正的情人,一家的,就在家里互诉衷情;不是一家的,也只能通过电话通过网络说说情话。再有那些有点故事的人,每一家只能一人外出,也就少了出现事故的可能。
不过我倒是觉得,只要有感情,天天都可以过成情人节。没有感情的,鲜花、巧克力、钻戒也就是没有生命的物件;这些物件只能靠感情赋予生命,才能散发出芳香,才能熠熠生辉,也才能感受到甘之若饴。
情人节只是一种仪式,而仪式感能让经历过的人们能最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可以把本来单调的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并有敬畏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的仪式感不仅仅是某个节日某一件事某一个物质的表达,爱情的仪式感应该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应该与生命同在。恋人之间、夫妻之间需要仪式感,订婚日、结婚纪念日,都应该有表达爱的方式;不一定每次都是钻戒,一束鲜花、一场电影、一次旅行、一顿好气氛的晚餐,都可以。
家人之间也应该有仪式感,早起、晚寝、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这些时候都可以有仪式。汉民族没有祷告的习惯,但有春节,有清明节,有端午节,有中秋节,有冬至节,或是以家庭或是以家族举办活动,团聚在一起,就给人以仪式感。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四川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张伟率队驰援武汉,临行,和家人举行了一个仪式。他的儿子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很庄重地给他行了一个队礼。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仪式,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就又想到那些战斗在湖北、战斗在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军队,还有战斗在抗击疫情前线的所有人,他们才是最值得拥有鲜花和掌声的人。
今天晚上在新闻联播节目中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从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到现在,可以看出党中央真正地把人民的安危、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这一场硬仗,也检验了党和政府的治理能力,再一次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三台县教育和体育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