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18:30:52

四川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分布

作者:sky 发布时间:2013-04-23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分布

一、四川地震灾害的特点

四川是中国大陆主要地震活动省区之一。根据全国M6级地震次数统计,四川地震活动仅次于台湾、西藏、新疆和云南,列全国第五位。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河平三年)至公元1999年,全川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220余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9次,至于有感地震,更是无以数计。全省地震烈度在7度或以上的地震区达73个县、市,约17.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1.8%

四川地震具有下列特点:西强东弱,强震大多沿活动性断裂成带或成片分布,属浅源地震。四川地震大致以东经105°为界,其西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深度通常1020公里;东部地区多属零星分布的中强地震,频度低,震源深度一般520公里。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与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地震活动沿活动断裂带往返迁移或重复活动,其中西昌、康定、炉霍、茂县的叠溪都是强震重复活动地带。大震多在活动断裂端点,走向弯曲部位或两组断裂相交汇的地段活动,受活动断裂带控制。

四川也是地震灾害损失比较严重的大省之一。四川历史上已经历过4次地震活跃期,其中强度最大的地震是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康定、泸定磨西间7.75  级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的是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西昌7.5 级地震,震灾最重的是1933年茂县叠溪 7.5 级地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强度最大、损失最重的是197326日炉霍7.6级地震。四川地震活动区内人口稠密,工业集中,城市、乡镇较多,经济较发达,出现中、小地震亦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地震灾害成为对四川危害甚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二、四川地震灾害的主要区域

地球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而四川正处在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活动密集而强烈。四川地震灾害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川西地区,川西北岷江上游茂县、松潘、理县等地,西部康定、炉霍、道孚等地,西南部的西昌、盐源、会理等地,川东、川南也有少量分布。四川地震多具破坏性,形成“Y”字形分布格局。

(一)川西高原区

区内东经102°以西地带,包括岷江断裂带,甘孜、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新构造活动强,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0次,占全川同级次地震总数的53%6.06.9级地震21次,占全川同级次地震总数的46%5.05.9级地震56次,占全川同级次地震总数的39% 4.75 4.9级地震30次。地震与构造关系中,新构造活动强度和幅度大的断裂带,相应控制的地震震级亦大,频度也高;反之新构造活动相对较弱的断裂带,控制的地震震级也小。鲜水河断裂带是中国大陆少有的一条地震活动带,地震活动在区内居首位。1700年-1992年间发生5级以上地震50次,其中7级以上9次,6.0级-6.917次,频度和强度均冠于全川。

(二)川中构造块

东经104°30′以东地区,发生6.0级以上中强地震1次,5.05.9级地震13次,4.754.9级地震300次。

(三)南北构造带

展布于东经102°—104°30′之间,大致包括松潘、茂县、雅安、石棉、西昌、会理、峨边、马边一带。带内新构造活动存在西侧强、东侧弱的趋势,地震活动空间相应存在西侧强、东侧弱的差异。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9次,占全川7级地震总数47%6.06.9级地震24次,占全川同级次地震总数52%5.05.9级地震75次,占全川同级次地震总数52%4.754.9级地震48次。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