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生命的刻度——汶川地震志卷二:《大事记》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爆发。
面对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开展了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紧急动员、迅速行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广大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严防疫情,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及时报道,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建设者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广大文艺工作者不辞辛苦、赈灾义演,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临危不乱、奋勇自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慷慨解囊、大力支援,各地志愿者也纷纷前往、默默奉献。同时,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踊跃捐助,国际社会积极施援。所有这一切,汇聚成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随后进行的恢复重建中,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强不息、感恩奋进,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的恢复重建精神,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努力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19个省(市)的党委和政府,积极落实中央部署,为灾区恢复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支援和灾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仅用3年时间便完成了恢复重建的各项任务,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实现从灾难到进步、从悲壮到豪迈的历史性跨越,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品格。
为把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客观、系统地记录下来,国务院决定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其中《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大事记》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牵头编纂。
《大事记》记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大事和要事。充分反映了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的大势大略。《大事记》在编纂过程中,把握好了如下几点要求,具有如下几点特色与创新。
第一,该书站位高。它站在抗震救灾工作全局的角度,以宏观的视角,全面记述了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大事、要事。同时也站在事后总结、反思的角度,从下限时段来反映整个抗震救灾的工作。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原本将《大事记》分卷的记述时间下限定在2010年12月31日。在2011年6月召开的初稿编纂研讨会上,征求方志专家的意见,根据灾害重建工作实际,将《大事记》的记述时间下限延至灾后重建工作完成之时。最终,该书的下限记述时间到2011年10月14日,即“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召开的时间。由此,该书完整地记述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部过程,完整、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抗震救灾的全部大事。
第二,随着资料的不断搜集、整理,编委会逐渐确定了入志标准,适当把握了资料的平衡。本书坚持以记述灾区为主,但着笔不局限于灾区, 记述与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密切相关的大量事实。同时,与先前通过初审或复审的《抢险救灾志》《灾区生活志》《灾区医疗防疫志》《社会赈灾志》等分卷进行对比,把缺失的大事、要事提炼出来,补充进《大事记》分卷。本书表现出了抗震救灾的全过程和不同阶段,将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有关决策和实施情况分类、分块地反映出来,严格把握资料的丰富性和准确性,使得记述的脉络清晰明了。
第三,该书在记述救援的黄金时间即地震发生后72小时的一些重要的事件、活动时,在系时上精确到时、分。在系时上,以往志书的大事记编纂一般依据月、日来系时记述。这部《大事记》为充分发挥存史资鉴的作用,在记述抗震救灾黄金72小时内的重要事件、活动时,在系时上精确到时、分。这一点,较以往的大事记编纂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与亮点。惟其如此,中华民族在本次抗震救灾过程中展现出的风采风貌,被事无巨细地记述下来,为读者瞻仰,为后人流传。
第四,在基本要素齐全的基础上,事条还简记其核心内容。在记述要素问题上,以往的大事记在记述召开重要会议、发布重要文件、举行重要活动时,一般不会记述其具体的内容。而这部《大事记》在基本要素齐全的基础上,还简单记述了会议、文件、活动的核心内容。以重要会议为例,如果一次重要会议只记什么时间、什么部门召开,不记研究部署了哪些重要工作、决定了哪些重要事项,读者就了解不到重要的、有用的信息,就会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无从了解这次会议的价值,也就无从判断这次会议在不计其数的抗震救灾会议中为什么特别重要、发挥了什么作用。而本部《大事记》避免了此类问题,通过对具体内容的简单记述,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的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对抗震救灾工作产生客观、深入的认识。
第五,该志书灵活运用纪事本末体。在记述上坚持以编年体为主、纪事本末体为辅,依时叙事,一事一条。对于经历时间较长、影响重大、教育意义深远、存史价值高的重大事件,如交纳“特殊党费”、九洲体育馆向受灾群众开放、乞丐捐款、举办爱心食堂、抢运建材等事件,为了完整反映它们发展的全貌,使用纪事本末体,着重记述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有重要影响节点的内容。
第六,对一些紧密相关的内容适当进行一些归并,对同一活动或者事件进行集中记述,不分散记述。根据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为了避免事条内容支离破碎,采用“类为一事”的办法,将同日同一部门的多项活动合并。将同日不同部门、单位、地方开展的同类活动合并,将其视为一条大事,进行集中记述。这一记述方式,是对通常意义上的“一事一条”原则的突破和变通。
总之,《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大事记》是一部质量过硬的信史,编纂人员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付出力量巨大的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不少新的探索和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撰稿:张睿\ 编校:张健\ 审核:李江\ 终审:于伟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