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志卷八《社会赈灾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在50万平方公里的灾区范围内,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群众失去住所,4625.6万多受灾群众急需衣、食、住、医等方面的生活救助。
这场特大地震灾害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不论中央领导还是普通群众,不论企业高管还是普通职工,不论军营还是学校,不论是富裕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社会各界、各行各业、亿万军民纷纷向灾区捐钱捐物献血,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感人事迹。2008年5月16日,身患红斑狼疮的贵州毕节地区公安局警察马晓勤病危,她要求将自己的治疗款捐给灾区,以延续更多人的生命。重庆靠乞讨拾荒为生的王明胜,将自己积攒的所有积蓄投进募捐箱。广大共产党员更是充分发挥了在救灾捐赠中的模范作用。2008年5月13日14时,党员、浙江省绍兴县村民祁友富,交纳10万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北京、安徽等地的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也向上级组织建议,希望通过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向灾区捐款。中组部很快采纳建议,18日印发了《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党员李建华交纳两笔“特殊党费”,其中1000元是他自己的,500元是为他刚刚去世的父亲代交的,这是他父亲的遗愿。截至2008年11月5日,全国共有4550多万党员,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 在为灾区捐款捐物的同时,各地干部群众急灾区伤病员之所急,踊跃无偿献血。低保户庄凤菊在献血时说:“捐钱捐物,我没有这个能力,我献一点血出来,也许还能多救一条生命。”毕节市何官屯镇卫生院医生蒲先举已经有了7次献血的经历,震后他又赶到献血点献血。采血人员劝他献200 毫升,他说:“这次是特殊情况,抽 400 毫升吧!”
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社会,也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给灾区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援。截至2009年9月30日,全国筹集社会捐赠资金和物资折价共计797.03亿元,其中捐赠资金687.9亿元、物资折价109.13亿元。捐赠场面盛况空前,捐赠数量史无前例。
这些真实而隽永的故事,被一一记入《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卷八《社会赈灾志》,“数”说并直接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书中记录的各地赈灾活动数据
5月18日,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爱的奉献”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厅举行
这部由民政部牵头组织编纂的分志,集中、全面、详尽地记载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开展捐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国际社会给予积极援助,帮助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不论从编纂投入力度还是编纂工作程序来看,其编纂难度都堪比一场硬仗。
本志从筹备到成书,前后历时四年,共120多个单位参加编纂,仅各承编单位经过挑选后报送编纂室的资料(初稿)就达1000多万字,救灾司先后组织7次培训班,吸收各承编单位人员参加,组织50多次志稿撰写研讨会。所载内容包括中央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宗教界的赈灾工作,各省(区、市)的赈灾工作,港澳台同胞和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的赈灾行动,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和170多个国家、地区的援助举措。组织难度之大,编纂任务之重,实属罕见。
对于这部作品,读者或许有以下疑问。
疑问一:赈灾活动全部入志?
“5·12”汶川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围绕这次特大地震所展开的社会赈灾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动员范围最广、参与人员最多、捐赠数量最大的一次社会赈灾活动,仅直接和间接参与抗震救灾志愿者服务的人员就有上千万人,捐款捐物的干部群众数以亿计,而本书容量有限,无法将所有参与赈灾活动同志的先进事迹记入,只能有所取舍。
疑问二:选例标准如何?
在入志例子的选取上,曾考虑以不同的捐赠数量设定一个标准,按标准选取入志人物事例,但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民群众贫富差距较大,捐赠100万元的不一定比捐赠1万元的难度大,捐赠100元的不一定比捐赠1000元的爱心小,很难用一个数字、一个标准来衡量决定入志的人物事例、标准。因此,本书选例入志标准是从各承编单位报送来的资料进行比较,尽量选取较为典型的例子。
疑问三:数据可靠准确?
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救灾捐赠点多面广,社会各界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在多地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向灾区捐款捐物。受当时统计力量和统计条件所限,有些捐赠可能未被统计,有些捐赠可能被重复统计,造成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统计数字以及新闻媒体发布的数字不尽一致。因此,本志在统计数字的使用上,以政府职能部门统计的数字为准。
疑问四:图片如何选择?
在领导人图片入志方面,根据中央办公厅有关规定和国新办的统一要求,本分卷均没有使用中央领导同志的照片。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图片,基本是根据各单位报送的图片使用,没有报送的则从略。为兼顾地区、部门及单位之间的平衡,有的单位报送的领导图片较多,编纂委员会进行了删减。赈灾相关的大量图片集中收录于卷三《图志》中。
更多详细内容,请翻阅《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卷八《社会赈灾志》。
撰稿:范静\编校:张健\审核:李江\终审:于伟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