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资政参阅专刊第65期)
2023年度“四川之最”
编者按:2023年,四川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地区生产总值首破6万亿元。为更好地记录和展现2023年四川奋进历程,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特以年度为界、时间为经、事件为点,选编2023年四川在治蜀兴川中“年度之最”的标志性成就,力求将2023年鲜活生动的四川实践反映出来,以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四川答卷。
“首届地理标志天府峰会”在成都举行 1月4日,“首届地理标志天府峰会”在成都举行。该次峰会以“发展地理标志 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旨在通过行业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内涵,推进四川知识产权强省和品牌强省建设。会上发布《2021年度四川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报告》《四川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度天府地标美食品牌价值50强榜单》,举行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出海平台授牌和相关运营项目签约仪式。
电子科技大学团队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月12日,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北京揭晓。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言荣院士团队牵头开展科研攻关、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材料与能源学院夏川教授团队领衔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两项重大科技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列第四和第五。
全国规模最大银政合作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四川振兴穗禾乡村股权投资基金注册设立 1月31日,四川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子基金——四川振兴穗禾乡村股权投资基金在成都注册设立。该基金由四川省乡村振兴投资引导基金与中国农业银行农银金融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起,计划规模3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银政合作乡村振兴产业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川内优质“10+3”现代农业乡村振兴项目,以及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产业等重点涉农领域,为四川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生产配套、服务整合、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提供投融资支持。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多个项目取得首次突破 2月1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位于蓬莱气区的蓬深6井完钻并成功固井,井深最深达9026米,创造亚洲最深直井纪录。该井位于盐亭县境内,探明的灯影组含油气层是四川盆地最古老的含油气层。4月8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部署在四川内江的页岩气井——资201井测试稳定日产气量73.88万立方米。这是全球首次在距今5.4亿年的寒武系古老页岩地层钻获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高产工业气流,初步估算该井可采储量超过1.7亿立方米,可满足100多万户家庭1年的用气需求。7月20日,四川盆地首口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开钻。位于剑阁县的“深地川科1井”由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主导实施,设计井深10520米,计划钻至前震旦系20米完钻。这是全球地质条件最复杂、钻井难度最高的万米深井之一,也是继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地塔科1井”后,中国开钻的第二口万米深井。11月6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公布,在威远县发现了新的工业天然气产层——四川盆地奥陶系宝塔组孔隙性白云岩储层,系四川盆地第31套工业天然气产层。中国西南首个年产400亿立方米大气区正式建成。12月14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年产天然气量突破400亿立方米,达到400.001亿立方米,标志着中国西南首个年产400亿立方米的大气区正式建成。
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体系发布 2月22日,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公园城市国家标准化综合试点地区——四川天府新区发布《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标准体系(1.0版)》。该体系是全国首个公园城市标准体系,包括“强化规划先行”“打造幸福家园”“促进价值转化”“提升治理效能”4个子标准体系,涵盖290余项各类标准,构建起由国家标准价值引领、地方标准共性推广、内控标准特色提升、关联标准整合补充的“1—4—16”标准综合体。
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通过验收 2月27日,白鹤滩水电站最后1台机组(9#机组)通过验收。至此,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通过验收。16台机组系中国自主研制、全球单机容量功率最大为百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
四川主导制定的全球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3月6日,位于成都市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正式发布。该标准不仅是国内首项核聚变领域的国际标准,也是ISO发布的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
全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3月8日,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全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商业示范机组通过72+24小时试运行,各项性能指标达标,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全面具备F级重型燃气轮机研制、试验、施工、调试、运维、控制等全过程能力,填补了国内自主燃气轮机应用领域空白,解决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了自主可控全链条式“中国方案”。
全国第一部省级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编制管理工作规范发布 3月16日,四川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编制管理交流研讨现场会在旺苍县召开。会上发布《四川省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编制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该《规范》系全国第一部省级红色法治文化遗存目录编制管理工作规范。
四川首个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精准医学产业中心成立 4月14日,首届精准医学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与创新转化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上授牌组建的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精准医学产业中心是四川首个医药健康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依托国家级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布局建设。该中心对构建完善省精准医学领域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与创新服务生态,加速推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促进精准医学产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西南地区首家公务机公司在川成立 4月24日,成都机场公务机合资公司成立。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将构建起专业的公务机服务体系和西南地区公务航空服务网络,完善区域公务航空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成都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加快构建四川省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在成都举行 4月26—30日,首届“书香天府·全民阅读”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以“深化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天府”为主题,推出“川越书香长廊”等特色展览,开展优惠售书、名家讲书、家庭亲子阅读等系列活动。现场发布的《四川省2022年全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四川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由2015年的78%提升至8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已建成公共图书馆208家、农家书屋3.7万个、社区书屋5700个,天府书展成为全国四大书展之一,辐射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还发布了“四川书香之家”“书香天府金牌推广人”、四川省全民阅读“三个一百”示范工程推荐名单。
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馆 4月27日,位于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的全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开馆。该馆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基本陈列以“西南有巴国”为主题,分为“揭秘罗家坝”“寻踪觅巴国”“考古巴王城”3个单元。罗家坝遗址先后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与成都金沙遗址、古蜀船棺葬遗址并称为“继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第三颗璀璨明珠”。
全国规模最大、名角最多的川剧展演活动在川启动 4—11月,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圆满举行,全省18家川剧院团、300余名川剧骨干参加展演,线上线下累计观看量超712万人次,人民日报、新华社、川观新闻等推出系列报道传播量超3300万次,原创川剧节目《川流不息》《无名》72小时全网播放量超2000万人次。该次展演评选出优秀剧目奖17部,特别贡献奖5人,年度英才奖10人,组织工作奖14个。
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拉索”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通过国家验收 5月10日,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通过国家验收,标志着拉索正式建成。该观测站建于海拔4410米的甘孜州稻城县海子山上,占地面积1.36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线观测站。
四川省最大文献集成《巴蜀全书》结项 5月12日,四川大学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成功结项。《巴蜀全书》项目于2010年启动,是四川省对本地区文献进行的规模最大、跨时最长、体例最新的整理和研究。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为巴蜀地方文献大型丛书,分为巴蜀文献联合目录、巴蜀文献精品集萃、巴蜀文献珍本善本3个系列,成书610余种,约1.5亿字。
全国首个跨省公务员遴选在川启动 6月6日,《2023年度达州市市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发布,公开遴选51名公务员。其中,17个市直部门的22个职位、42个名额同时面向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的乡镇(街道)机关遴选。这是全国首个突破省级行政区划限制开展公务员公开遴选的实践案例。
首颗“四川造”SAR(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卫星成功发射 6月7日,“四川造”首颗SAR卫星——“涪城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地质灾害预警监测、交通、环保等领域提供遥感数据服务。该卫星是“绵阳星座”的首发星,具备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干涉成像功能,可实现对地表毫米级形变的监测。
“天府地标”公共品牌首发 6月13日,四川省“天府地标”公共品牌首发仪式暨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训会在成都举行。“天府地标”是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在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指导下,由四川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和地标生产企业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的省级公共品牌,将授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四川省全域内企业使用。
全球规模最大水光互补电站在川并网发电 6月25日,甘孜州雅江县境内的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投产发电,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该电站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电站,也是全省重大标志性清洁能源项目。场址最高海拔4600米,占地约2.5万亩,装机规模达100万千瓦。
四川省2023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主体数量居全国第1位 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2023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北京、上海、四川等13个省份揭榜国家改革任务,其中四川大学等18个主体揭榜全社会多元投入和开放使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机制等8项任务,揭榜主体数量居全国第1位,揭榜任务数量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上海。
成都至香港高铁列车开通 7月1日,成都至香港高铁列车首发仪式在成都东站举行。8时48分,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宣布:成都至香港高铁列车开通。“天府之国”与“东方之珠”通过高铁“双向奔赴”,进一步丰富了川港多层次交通结构体系,促进两地经济发展、人文交流及经贸往来,推动四川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再上新台阶,助力四川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川省首次举办两岸电影展 8月15日,以“品光影台湾,游魅力雅安”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两岸电影展之台湾电影展在雅安开幕。这是四川省首次举办两岸电影展。两岸电影展是大陆和台湾开展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分别在大陆举办台湾电影展、在台湾举办大陆电影展。两岸电影展自2009年开办以来,足迹遍布大陆16个城市和台湾10余个城镇,累计放映影片200余部。本次台湾电影展共带来6部影片,首次在大陆展映,包括《本日公休》《童话·世界》《你在我心上》《哈勇家》《一家子儿咕咕叫》《诈团圆》。
四川水利系统首个非遗项目管理保护方案出台 8月,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出台。这是四川水利系统首个非遗项目管理和保护实施方案。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和干砌卵石,是以李冰为代表的蜀地先民所创造,并不断完善建设和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技艺,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23年4月,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入选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国内首个基于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的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9月12日,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华为联合创新中心在雅砻江公司成都总部挂牌成立。这是中国首个基于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的联合创新中心。雅砻江公司和华为强强联合,通过“项目找技术”“技术找项目”组建联合创新课题组,将围绕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运维、电站运行安全及节能、气象大数据模型AI分析、光储发电机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探索“能源+5G+AI”创新解决方案,共同打造清洁能源科技创新高地。
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在成都举行 9月19—20日,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在成都举行。19日晚,金熊猫之夜活动举行。20日上午,以“文明共生:多彩、平等、包容”为主题的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启幕。20日晚,金熊猫盛典举行,共颁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4个单元25项大奖。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开展全球征集以来,征集作品总数达7024部,涵盖10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外作品占比超过70%。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9月22日,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在成都开幕。来自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等参会代表1300余人到场,就工程地质与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岩土体结构与工程地质特性等议题进行研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发起的全球学术盛会,被称为工程地质学界“奥林匹克”盛会,已召开了13届,此次系首次在中国举办。
四川运动员刷新亚运会参赛历史成绩 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四川运动员共获得29枚奖牌,其中17枚金牌、8枚银牌、4枚铜牌,金牌人次、奖牌人次、得奖牌率都创下了四川参加历届亚运会的新高。“四川邮政熊猫邮局”入选首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 10月12日,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国铁集团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首批共遴选出十佳案例10个、典型案例36个。其中,“四川邮政熊猫邮局”入选十佳案例,“大渡河风景道(乐山段)”和“CITY TOUR火锅巴士”入选典型案例。
亩产1251.5公斤的超级稻单产世界纪录在四川诞生 10月14日,在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阿月村,由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对当地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经过收割、除湿、去杂等环节,专家组宣布测产结果:亩产1251.5公斤!创造超级稻单季产量世界纪录。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科幻馆成功举办 10月18—22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科幻馆举办。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嘉宾、2万余名科幻迷参加本届科幻大会。10月22日的闭幕式上揭晓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科幻作品获奖名单,宣布世界科幻大会(成都)品牌推广中心成立。世界科幻大会创立于1939年,由世界科幻协会主办。2023年是世界科幻大会第二次在亚洲、首次在中国举办。
四川省地方债年度发行量首破4000亿元 11月6日,四川省全年共发行地方债13批次4468亿元,发行规模暂居全国第四。其中,新增债券2565亿元、再融资债券1903亿元。全年债券平均发行期限为15.7年、较2022年延长2.5年。债券平均发行年利率2.98%,较2022年降低8个基点。统筹做好债券发行,高质量完成“保发行、延久期、降成本”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争取债券资金,为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落地落实积极贡献财政力量。
四川9个县入选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 11月25日,首届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杭州举办,现场公布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四川9个县(市、区)上榜,分别为:成都市青白江区、新津区、彭州市,德阳市中江县,达州市通川区、渠县,绵阳市涪城区,眉山市东坡区,南充市顺庆区。
全国首个新污染物跨省际联合调查正式启动 11月,在生态环境部指导帮扶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印发《新污染物川渝联合调查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全国首个新污染物跨省际联合调查。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首破7000万人次 12月7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迎来重要时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总和首次突破7000万人次。标志着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在中国内地第4个晋升“七千万级航空城市俱乐部”的城市。3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都直飞塔什干航线正式开航,填补了成都至中亚地区国际航空网络布局的空白。7月4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起降航班1013架次、保障旅客超13万人次,单日航班量首次突破千架次大关。12月22日,成都天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4364.4万人次),跃升中西部机场第一位、全国第五位。
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锦屏大设施在四川投入科学运行 12月7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锦屏大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具备实验条件,正式投入科学运行。首批来自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的10个实验项目组进驻开展科学实验。锦屏大设施是“十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安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位于凉山州锦屏山地下2400米处,总容积33万立方米,具备“极低环境氡析出”“超低宇宙线通量”等多种优势。设施主要用于开展暗物质直接探测实验、核天体物理领域关键核素合成过程等基础科学前沿研究,为中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领域的重大研究提供支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年售电量创历史新高 截至12月11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年售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2023年,国网四川电力售电量比2022年增长约8.9%。2010年国网四川电力年售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2018年突破2000亿千瓦时,2023年再突破3000亿千瓦时,13年内实现千亿级“两连跳”。四川电网也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电压等级最多、运行最复杂的超大型枢纽电网。
四川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首次跨过千亿元台阶 12月19日,“2023中国(四川)出口商品‘世界播’品牌出海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公布,截至2023年11月,四川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达到1049.5亿元、首次跨过千亿元台阶,同比增长14%,其中进口50.5亿元、同比增长134.7%,出口999亿元、同比增长11.1%。
四川14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12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发布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共200个),四川共14个案例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四川14个入选案例中,有5个又分别上榜特别案例名单。
中国改革2023年度案例四川入选名单 | ||
案例类别 | 案例名称 | 数据 |
中国改革2023 年度特别案例 | 四川省:“三化”改革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 共10个,四川入选2个 |
四川省:探索园区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 | ||
中国改革2023 年度市域改革案例 | 四川省成都市:开展六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推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 共20个,四川入选2个 |
四川省绵阳市:聚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跨越式提升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 | ||
中国改革2023 年度县域改革案例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创新“三改”模式打造甜城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共20个,四川入选1个 |
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 |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新时代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的“涪城实践” | 共20个,四川入选1个 |
中国改革2023 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 四川省:“三化”改革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 共200个,四川入选14个 |
四川省:探索园区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 | ||
四川省成都市:开展六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推进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 ||
四川省成都市:探索建立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前置评价机制 | ||
四川省绵阳市:聚力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跨越式提升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 | ||
四川省攀枝花市:“三大创新工程”打造钒钛产业新优势 | ||
四川省泸州市:创新综保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模式 | ||
四川省德阳市:构建流通交易体系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
四川省广元市:创新沿袭“交树交印”古制探索建立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 | ||
四川省乐山市:以大数据赋能文旅产业数智转型 | ||
四川省南充市:组建“1+17”人才发展联盟赋能乡村振兴 | ||
四川省达州市:探索构建公共资源交易“1+2+3”监管体系,解决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 | ||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创新“三改”模式打造甜城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创新推行“田事甜办”赋能现代农业园区 |
四川省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生猪出栏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12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18.8亿斤,增产16.7亿斤、增长2.4%,连续4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全省粮食播面9606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全年粮食亩产增加12公斤、增长3.3%,增幅在13个粮食主产省中排第一位。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670.8万吨,比2022年增长1.5%,其中生猪出栏6662.7万头,比2022年增长1.7%,出栏量创2017年以来新高,继续保持全国第一。2023年末四川生猪存栏385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69万头。
四川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在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四川省有9地榜上有名,与浙江、山东并列全国第一。其中,阿坝州、成都市青羊区和成华区、攀枝花市米易县、绵阳市梓潼县、广元市苍溪县、宜宾市南溪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府新区直管区、甘孜州丹巴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四川省已累计建成3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请点击查看原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