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加强 ‖ 疫情后创新“八大产品” 恢复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2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刊
疫情后创新“八大产品”恢复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卢加强
这次疫情,首当其冲影响的产业是旅游业。近年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以生态经济发 展为主的西部地区 —— 四川、贵州、西藏、云南、 重庆、陕西、甘肃等省。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 投入巨大,综合效益明显,作为劳动密集性产业, 成为脱贫攻坚高就业高带动性的扶贫产业。春节 黄金周及三四月份的旅游收入,按惯例算,将 近占到全年收益的四分之一。按 2019 年旅游总 收入 6.5 万亿的基数,按近年旅游复合增长 20% 的比例,疫情对春节黄金周及三四月份旅游的影 响高达 1.45 万亿。由于旅游业是人员流动性较 强的开放性产业,恢复营业会较其他产业更晚, 估计这一影响会持续到整个春季。但二三月份的 影响是断崖下跌式的,大量备货的餐厅、投入巨 大的景区最后因不开业而颗粒无收;其严峻程度, 不管是中小微旅游企业的生存危机,或是大批基 层旅游从业者的失业压力都不容忽视,务必快速 决策、当机立断,用组合拳让旅游业化危为机, 走出困境,破茧化蝶。
1
疫情后恢复旅游业,要认识旅游业的“五大特征”
旅游业具有以下五大特征,加速恢复疫情后的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复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活力产业
一个地区旅游业是否发达, 不仅在于旅游收入本身,还体现一个地区的社会活力、市场活力、经济活力。旅游业的萧条将会让一个地区发展环境变得沉闷,而旅游业繁荣,则让一个地区充满生机和活力。
(2)支柱产业
全国旅游业对我国 GDP 的综合贡献占比已达到 12%,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西部不少省市、四川个别市县这一比重更高,旅游收益和旅游就业已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中之重。
(3)扶贫产业
落后贫困地区,多是生态优美、旅游资源富集地区,这轮脱贫攻坚中,旅游成了脱贫奔康的主要抓手和致富引擎,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景点、农副特产给贫困地区带来巨大变化,也是脱贫之后当地老百姓持续增收的重要产业。
(4)幸福产业
旅游是乐山乐水、是休闲度假、是生活审美,是最温暖民心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直接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快乐度幸福度。
(5)开放产业
旅游是近者悦远者来、是你来我往,助推一个地方的知名度开放度,不同品质、不同市场定位的旅游目的地决定一个地方经济文化的辐射半径和社会开放程度。
2
疫情后恢复旅游业,要抓好“四优化、四提升”
(1)优化队伍,提升管理水平
这次疫情后,无论旅游安全、食品安全还是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和广大游客都会对公共卫生提出更高要求。旅游管理者需要全方位提升水平,抓紧充电学 习,成为精细管理的行家里手。
(2)优化结构,提升产品质量
旅游业要从吃价格差的低层次产品服务中走出来,要从门票经济的单一产品模式中走出来,要有自己企业的特色产品、看家产品、拳头产品,从景点、服务到旅游商品要多样化,境外旅游行业一种旅游商品就可走向国际市场,我们要抓紧补课。
(3)优化资源,提升竞争实力
四川省、西部乃至全国,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现象没有根本改变,做大做强旅游企业主体、整合兼并资源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是旅游业做强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手段。
(4)优化服务,提升企业效益
优化服务,提升企业效益。本次疫情之后,旅游企业要优化线上服务使其更加方便高效,要压缩企业经营成本,盘活旅游存量,稳步推进增量,要将传统旅游“人的移动”与新业态“宅经济”有机结合,深挖个性化、品牌化、长效化服务。
3
疫情后恢复旅游业,要把握“三个阶段”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行业,其敏感性表现在受市场及社会环境影响,反应极为明显。旅游业又是一个韧性行业,短期压抑的需求,必然反弹。但市场反弹的流量流向何处?就看从业者和目的地的吸引能力。面对疫情后旅游产业恢复,我们要坚持“度过阵痛期、迎接黄金期”总原则,抓好“短期帮扶、中期刺激、长期引导”三个重要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短期帮扶,活下来
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现状,让其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不少从业者还是因情怀做旅游,本身是微利生存。然而旅游业是高就业行业,让其活下来既是保生存又是保就业。要及时用财政政策、发改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行业政策五大手段,迅速落实产业资金、奖励资金、退还资金、减免资金等配套措施,首先保障企业继续生存 3个 月左右,帮助企业熬过阵痛期。中央和省、市、 县要分别出台相关政策,根据不同地区特点, 务必抢时间、快速反应,事关企业和大部分景 区景点生死存亡,一切程序从简,确保政策到位、 资金到位。
(2)中期刺激,热起来
根据目前疫情, 这个中期可能在五月、六月、七月3个月。这个时期一方面人们长期“宅”后有一个报复性消费的反弹期,但这次疫情是因病毒传播,反弹期能否到来还取决于病毒阻击战赢得是否彻底。如果不彻底,人们心存畏惧,“宅生活”可能成为一种习惯,市场可能长期变冷。因此,需要做好五方面刺激:一是加大旅游行业的公共卫生建设投入,巩固防疫成果;二是延长假期、补休假期,抓好“五一”“十一”黄金周旅游激励措施 ;三是奖励抗“疫”医护人员及军人等率先休养旅游 ;四是开展会务、商务活动,把春节取消的商务会议和节庆活动有序放在刺激阶段;五是重塑形象,推出“新熊猫金卡”等系统活动吸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游客。
(3)长期引导,强起来
中国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战略只会更加坚定,四川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战略也决不会动摇。我们要谋划好“十四五”旅游蓝图,补足短板,创新长板,推进城乡融合的全域旅游,推进线上线下的智慧旅游,推进农旅融合的扶贫致富旅游, 推进康养医养结合的度假旅游,做强省、市、县不同层级的龙头企业,做大上游下游融合的产业集群,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打造国际化、区域化、现代化旅游目的地,把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推向一个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新高度。
4
疫情后恢复旅游业,要创新“八大产品”
(1)创新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要加快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发展,结合乡村振兴,整合产业扶持和奖励政策、集体建设用地政策及产 业配套项目资金,借助旅游业强大的市场网络优势及窗口优势,提升农旅产业升级。加大旅游商品扶持力度,推进旅游商品转型升级,将旅游商品从眼前小散弱差的工艺品、原生态土特产品向地标性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化、优质化、远程化转型,适当选择有条件的农业旅游商品向国际化迈步。
(2)创新健康旅游产品
疫情过后,健康旅游将迎来黄金期。中医药文化、健康理念及养生、康复、医疗技术体验将形成“健康 + 旅游”的新模式,游客可从文化、食品、花木、采摘、针灸、药疗等全过程体验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生物工程、生命工程、细胞工程等现代健康文化也将融入其中,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中西医融合、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旅游产品。既有东方国粹,又有世界文化,必将受到国内外游客追捧。政府要打通行业分割,形成合力,让健康旅游产品尽快上市。
(3)创新运动旅游产品
长时间的“宅生活” 必然以静到动,补偿性的旅游消费将是疫情过后的另一热点,滑雪、骑游、网球、赛跑、马拉松等各种形式的运动旅游将吸引不同的运动爱好者。传统运动项目必须换代升级,如何将运动旅游与生态旅游、田园旅游有机结合,将运动旅游常态化、生活化是运动休闲旅游要深度挖掘思考的新课题。
(4)创新文化艺术旅游产品
文化艺术已从专业化向大众化发展,让人们生活美起来缺不了文化艺术。这次疫情,大量普通群众用诗词、音乐、书画等多种艺术创作表达内心感动,说明艺术生活化的时代已经开启。旅游从业者要结合各地人文,开发艺术体验、艺术养生等多种旅游产品,并与社区兴趣组织、社会自组织有机结合,形成固定性、差异化、区域性旅游群体。
(5)创新科技人文旅游产品
这次疫情对 全国人民是一次科技人文精神的教育,人们更加喜欢科普知识,崇尚科技,崇尚科学家精神。从传统旅游的传奇故事讲解体验向科技人文旅游转化,是旅游品质的提升。对野生动物、森林公园、地质山川,人们将更愿意从科学的角度去游历、去探秘、去学习。
(6)创新区域研学旅游产品
加大区域研学旅游力度。中宣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1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生研学旅行, 往往举家出行,带动性更强。研学旅游要以盘活现有优质主题景区存量为主,按研学旅游标准,扎实推进德智体美劳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素质化教育需要。
(7)创新商务旅游产品
中国是超越美国的第一大商旅市场,成都正在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的路途中,商务旅游在全国及四川都是当前的重要旅游产品。要构建更科学的商务旅游 平台,实现精细化、专业化分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影响、区域影响的不同影响半径的商务旅游品牌,形成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培训更加专业的商业旅游团队,让商务旅游从大到强,把会展、论坛、产品发布、文化交流不同类别的商务旅游真正做成国际一流标准。
(8)创新入境旅游产品
入境旅游的指标体现着一个地区的旅游品质。入境旅游产品创新不仅仅是景区与酒店,还是入境旅游者从入境到出境全部旅游过程及服务体验的总和。疫情过后,要多渠道加大入境游力度,结合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后,让入境游更优更美,成为重塑形象、推动开放、扩大文明交流的重要窗口,力争今年入境游人数及产值稳中有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卢加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