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同志在上海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上海地方志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5年6月5日)
王伟光
首先,非常感谢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对我们来上海调研地方志工作所做的认真准备和周到安排。同时,我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上海市地方志工作者表示慰问,大家辛苦了!
刚才,听了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同志对上海市地方志工作的情况汇报,以及黄浦区方志办、市交通委、奉贤区方志办的同志对地方志工作的介绍,还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原成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邹逸麟教授的发言,我认为上海地方志工作按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要求,工作做得有特色,也很有成效。总结起来讲,我认为有三个特点:
第一,领导高度重视,把地方志工作纳入上海市的总体工作格局
“一纳入”就是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格局之中,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刚才我看了有关上海地方志工作情况的展板,上海市历届市委书记、市长在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地方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提出来,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总体规划当中。上海各区县领导对地方志工作也是高度重视的,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区县工作和规划中。
第二,基本上做到了“八到位”,形成了完整的地方志工作体系
“八到位”就是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我看上海市地方志工作在机构建设、地方志规划、地方志工作格局、地方志资料收集、地方志开发利用和地方志研究宣传等方面,形成了一个规范的、完整的、运行有序的体系,应该说基本上达到了“八到位”的要求。
第三,思路清楚,为下一步全面完成修志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刚才,洪民荣同志关于上海市地方志下一步工作开展的汇报,我看思路还是很清楚的。下一步工作设想也是按照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要求去部署的,为完成修志编鉴任务和做好上海市地方志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体来讲,上海市地方志工作体现了上述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实际上是上海市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一纳入、八到位”要求的具体体现,上海地方志机构所形成的以地方志办公室为核心的,办(办公室)、馆(通志馆)、所(研究所)、社(杂志社)“四位一体”的工作体制也值得全国学习和借鉴。
这里,我对上海市地方志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以及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
搞好地方志工作,首先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特别要学习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他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对编史修志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在福建工作时,担任宁德地委书记,对地方志工作发表过重要讲话。他在浙江工作期间、上海工作期间,对地方志工作也是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方志工作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对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已经把中央领导同志这些重要精神,转发给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希望同志们认真组织学习,认真贯彻落实。要反复地、认真地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同志、李克强同志、刘延东同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要组织地方志机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实质,作为开展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其次,就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会议精神主要集中在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里面,基本精神和要求体现在工作报告中对地方志工作总的要求、总的指导思想里面,要认真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第二,按照“一纳入、八到位”的总体要求,和存史、育人、资政的定位,抓好地方志工作的全面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地方志的工作任务
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以及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我看可以聚焦在“一纳入、八到位”的总体要求上。“一纳入、八到位”针对性是很强的。在第五次工作会议之前,我先后到一些地方做过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机构不健全,长期缺编,经费、设施、规划就更不用说了。有的领导虽然分管地方志工作,但实际上是长期不管。有的地方志工作条件,可以用四个字来说:非常困难。当然,上海不存在这个情况。有的同志说,地方志工作是坐冷板凳、吃冷饭,但是,我们还是有热心肠的。做好地方志工作,为什么首先提出要认识到位。认识不到位,行动必然不到位。认识到位最重要的是领导的认识要到位,主管领导和地方志机构领导的认识首先要到位。地方志机构虽然是冷部门,但干的却是存史、资政、育人的全局性工作。虽然地方志工作不能像信访办似的老有人来信来访,像财政部似的老有人来要钱,像宣传部似的天天都有新闻报道……因为地方志工作本身就是要坐冷板凳,本身就是冷部门,但是冷部门的工作不一定要冷起来,要让它热起来。怎么热起来呢?根本就是认识到位,认识提高了,工作热情也就高起来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也就高起来了。而认识到位,首先是领导的认识要到位。领导到位是指“两个”领导到位,一个是分管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到位,一个是地方志机构本身的领导到位。你自己要把自己当回事,有为才有位。你干事,领导才重视你;你不干事,领导怎么重视你呢?认识到位、领导到位了,机构也要到位。有了机构,还要有编制和人员,编制、人员也要到位。编制、人员到位后,要有规划,五年干什么,三年干什么,一年干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都要有计划。有了规划后,要干事,要干事就要有钱,所以经费要到位。有了经费,要有办公室,要有放志书和年鉴的书库,要有网络,要有计算机,要有方志馆,设施就必须到位。最后,工作也要到位。通过地方志系统这两年贯彻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的情况来看,还是相当好的。我们目前调研已走了18个省市区,情况大有改观。上海地方志工作的经费还是比较充裕的,机构人员也是到位的。地方志工作如果按照“一纳入、八到位”来办,工作就会上轨道,工作就会有成绩。地方志工作要定位在存史、资政、育人上来,要抓好地方志工作的全面建设。
关于地方志工作的全面建设,我认为有六大建设:
一是思想建设。就是一定要树立为人民修志的思想观念,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用这样的认识来统一所有修志人员的思想。有了为人民修志的雄心壮志,有了这样的正确方向,就能够甘坐冷板凳,才能干成地方志事业。思想建设,就是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用正确的政治方向,来加强地方志队伍的思想建设。
二是学风建设。做地方志工作是要写稿子的,是记实的,那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学风,就一定要按事实讲话,实事求是,一定要科学严谨。当然,文风要好,学风要好,就要密切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树立这样一个良好的学风、文风。做地方志工作,首先要有好的学风,不能说假话,不能记假事。文字也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在这方面,古人司马迁树立了良好的风范。
三是机构建设。上海市地方志机构是非常健全的,而且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机构体系,很有特点。市地方志编委会领导由市委领导来担任,全国只有三个省市是党委领导担任的,其他都是省政府领导担任编委会主任。
四是制度建设。地方志工作靠什么?靠依法修志,靠法规、规章、制度才能保质保量。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就是地方志工作的根本法。各省通过人大或政府颁布了《实施办法》,相当多的地方志机构建立了健全的地方志管理制度和办法。
五是队伍建设。就是要真正建立一支方向正确,学风好,甘坐冷板凳,专业知识强,能够修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志书这样一支方志人才队伍。
六是体系建设。整个地方志的运行体系建设十分重要,这方面我看上海市有好的经验。这是上海市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特色,希望能对其他省市修志工作有所借鉴。
地方志的工作任务,总体来讲要做到“三出”,即:要出经得起检验的成果;在出成果的过程中出人才;要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出服务。地方志工作是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的,如果脱离了这个大局,就离开了地方志工作的正确导向。
第三,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好上海市“十三五”地方志发展规划
《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即将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所以各省市区要编制好本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也希望把这作为一个大事来办好
在刚才大家发言中,对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地方志工作也提出很好的建议。丁惠义同志提出的目前指导小组办公室对于年鉴工作重视不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的意见,很值得我们改进。还有的同志在建议中提出,要树立地方志精神。地方志精神就是甘于坐冷板凳,甘于在冷部门做出一番火热的事业来,就是要有这样一种精神。我第一次做调研的时候,觉得地方志挺清贫的,有的同志总结为:冷冷清清,清清贫贫,辛辛苦苦。我当时讲了一句话:从古至今,做大官的有之,挣大钱的有之,但真正做大官的挣大钱的又留下名声的并不多。真正留下名声的做官的,第一为老百姓做事了,第二留下精彩的文字笔墨了,比如,杭州的白堤是白居易修的,苏堤是苏轼修的,老百姓就把这两个当官的记住了。从古至今,在杭州做官的多不多?老百姓能记住几个当官的?当然,白居易、苏东坡又是留下了千古文章和诗句的。从古至今挣大钱的也很多,但老百姓真正记住的没几个。我到江苏,江苏人想来想去历史上只有一个沈万三是挣大钱的。到底沈万三其人有没有?史书上查不出来,说朱元璋修金陵城的时候,沈万三捐了钱。但是《明史》上也没有记载这一段。挣了大钱,但也没有留下名声。从古至今,《史记》作者司马迁真正赢得了名声。司马迁死之前没有人去恭维他,但是死后的名声越来越响。当然,做地方志工作不图名利,但做地方志工作的,是可以留下名字的。我这次到上海调研座谈,感到柳亚子先生很不简单,1935年就编了《上海年鉴》,1936年编写了《上海通志》,而且还建了上海通志馆,留下好名声了。所以,修志编鉴,有青史留名之功。我希望同志们还是要重视这项工作。
邹逸麟先生刚才提出的加强学科建设也很重要。地方志工作要加强地方志的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志的学科建设,在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地方志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培养并形成一支专门的地方志人才队伍。这个建议很重要。我这次来,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联合成立上海研究院之事而来。昨天上海大学校长和我说办本科班的事情,就是对那些急需的人才办本科,搞学科建设。当时我就考虑能不能把方志学办起来,直接招生,直接定点培训,培养出来就到地方志机构去工作。有很多研究方志的专家,可以组织起来当老师。也可以把上海研究院作为培养在职的修志专门人才的一个基地,从全国抽一些年轻的方志工作者到这里来学习,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培养出来以后再回本单位修志。能不能这么做?希望大家研究。
(来源:中国地方志网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