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编修】依法履职聚合力 修志编鉴谱新篇——四川省地方志办持续组织指导督促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工作
依法履职聚合力 修志编鉴谱新篇
——四川省地方志办持续组织指导督促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工作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近年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简称省地方志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确定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职责,践行“三个服务”(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理念,深入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加强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工作指导,不断巩固“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持、政协参与、地方志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各承编单位分工合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第三轮修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坚持提前规划,布局工作谋发展
组织大事记编纂,做实省直部门(单位)资料年报制度基础。2018年,全省“两全目标”(到2020年,实现省、市、县三级志书和综合年鉴全覆盖)进入冲刺阶段,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推行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并形成常态机制”要求,省地方志办着手谋划第二轮修志结束后的省直部门(单位)地方志工作,并结合实际,以部门(单位)大事记作为推行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的尝试,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部门大事记编写报送工作的通知》,启动《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纂工作,自2018年起,一年一卷,持续编纂。通过逐年征集大事记稿件,促使省直部门(单位)明确处室、人员负责撰稿,建立起一支较为稳定的撰稿人队伍。通过编写大事记,保存年度资料的重要性、必要性深入人心,省委宣传部、公安厅、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等多个部门(单位)除积极供稿外,还主动在部门(单位)内部开展年度大事记征集、撰写工作,并逐步实现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省直部门(单位)资料保存意识显著增强。部分部门(单位)还将大事记作为重要载体,启动编纂《四川省扶贫移民大事记》《四川“三农”70年大事记》《四川省脱贫攻坚大事记(2012—2020)》《四川省水利厅大事记汇编1949—2020》《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70年大事记1954—2024》等。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部门大事记编写报送工作的通知(〔2018〕58号)
2018年11月9日,省地方志办召开《四川省志》分卷承编单位部门大事记编写单位工作培训会(潘认若 摄)
2024年11月12日,省地方志办工作人员前往财政厅指导志鉴编纂工作。
指导部门志鉴编纂,布局第三轮修志资料准备工作。2020年四川省完成“两全目标”,省地方志办将指导省直部门(单位)志鉴工作重心逐渐从第二轮《四川省志》分志转到部门(单位)志鉴编纂上。2018年以来,先后指导省直部门(单位)编纂《民建四川省委志(1980—2005)》《四川监狱志》《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志(2006—2025)》等,《四川建设年鉴》《四川省国土资源年鉴》《四川农村年鉴》《四川旅游年鉴》《四川教育年鉴》《四川环境年鉴》《四川河湖年鉴》《四川文化和旅游年鉴》《四川省地震年鉴》等,以及省委办公厅厅史文化录《忠诚》、《四川省机构编制工作纪实1949—2020》《四川审计四十年》等地方文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35家省直部门(单位)开展部门(行业、专业)志及年鉴编纂。为更好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为即将启动的全省第三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做好资料准备,2025年1月3日,省地方志办按国务院《》以及《》规定,对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作出重要谋划和部署,印发《》,鼓励和支持省直各部门、有关单位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及年鉴,并就做好编纂工作提出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编纂质量等要求。
四川监狱志(1950—2020)
启动教育志鉴编纂,探索“横向+纵向”联合修志模式。除鼓励部门(单位)志鉴编纂外,省地方志办坚持开放合作、开门修志,探索省直部门横向合作与市县部门纵向落实相结合的联合修志模式,打破行政条块分割局面,广泛推动行业、部门志鉴编纂。2022年3月28日,省地方志办印发《》,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志鉴编纂”。2023年8月11日,教育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川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的通知》,就全面、持续抓好全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作出部署。2023年11月1日,省地方志办、教育厅联合印发《》,对各地地方志部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教育志鉴编纂提供更有力的工作保障。通过省地方志办与教育厅的横向合作,教育志鉴编纂工作在省、市、县三级广泛落实。截至2024年底,成都、自贡、泸州、德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宜宾、广安、巴中、雅安、眉山、阿坝14个市(州)地方志机构联合当地教育部门制发文件,成都、绵阳、广元、内江、乐山、南充、眉山、资阳等地召开推进教育志鉴编纂工作推进会(培训会)。成都、巴中教育志鉴工作部署到位、推进有力、成效突出。攀枝花启动编纂教育年鉴2部。甘孜州地方志部门与教育部门达成一致意见,就教育志鉴编纂提出要求。成都市青白江区及蒲江县、宜宾市南溪区、广元市朝天区等县(区)以创新思维开展工作,积极策划并筹建校史校志陈列馆、学前教育博物馆,并将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全省推动各地编纂教育志鉴达161部。
2019年11月26日,省地方志办召开2019年度省直部门(单位)志鉴培训会(潘认若 摄)
2024年10月24日,省地方志办接待省体育博物馆来访,双方就志鉴编纂工作展开交流。
二、坚持规范先行,狠抓质量优成果
2018年以来,省地方志办将指导省直部门(单位)志鉴工作着力点放在推进编纂工作规范化、成果高质量化上。
明确指导规范标准。2018年、2023年,省地方志办先后印发《》《》,部署全省地方志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提升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纂质量,在实践经验基础上,2020年3月,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写规范》,明确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收录的主要范围、体裁结构、记述要求,以及统稿、总纂、审阅和校对中的注意事项、规范表述、语句细节等。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纂由初期探索逐步走向结构明晰、内容稳定、规范合理的成熟成书模式。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工作,2021年9月30日,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指导省直部门志鉴编修工作规范(试行)》,从责任指导组组建、指导工作内容、稿件审查流程、志鉴质量标准、遵守廉洁纪律等对指导工作进行明确。为进一步规范《四川省志》编纂工作,在总结前两轮《四川省志》编纂经验基础上,2023年10月25日,省地方志办印发《》,对《四川省志》从规划设计到编纂、审查、出版各个环节进行全覆盖流程梳理,并对具体涉及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操作模式、质量要求作出明确规定。部分省直部门(单位)也纷纷推进志鉴编纂规范化运行,针对志鉴编纂工作印发内部规范,交通运输厅史志总编室制定并不断修订《〈四川交通年鉴〉编纂规则》,财政厅制定《关于征集四川财政年度大事记、图片、音视频等史料有关工作的通知》,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年鉴、大事记、史志编纂要领》,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制定《西南油气田公司史志年鉴管理实施办法》、制作《西南油气田公司史志年鉴编纂手册》等。
上图从上至下分别为: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写规范的通知( 〔2020〕3号)、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指导省直部门志鉴编修工作规范(试行)》的函( 川志函〔2021〕104号)、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志〉质量体系建设纲要》的函( 川志函〔2023〕97号)。
树推精品志鉴品牌。2018年以来,为激发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工作积极性,省地方志办在指导工作中坚持树标杆、强推广,充分挖掘高度重视志鉴编纂、工作推进得力、成效显著的教育厅、公安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省监狱管理局、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等省直部门(单位)和中央驻川机构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鼓励部门(单位)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并积极推荐优秀成果参评全国、全省地方志成果奖以及精品年鉴申报等,推动全省部门(行业)年鉴编纂质量持续提升。2018年以来,省直部门(单位)编纂的52部志鉴等地方文献成果获全国、全省地方志成果奖。其中12部获全国地方志成果奖(特等奖年鉴1部、一等奖年鉴5部、二等奖年鉴3部、三等奖年鉴3部),40部获四川省地方志成果奖(志书类一等奖2部、二等奖1部、优秀奖1部,年鉴类一等奖7部、二等奖5部、三等奖6部、优秀奖4部,其他地方文献类一等奖4部、二等奖3部、三等奖2部、优秀奖5部)。
2021年3月24日,四川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肖雪岷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2021年12月,《四川油气田年鉴(2020)》获评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特等年鉴。
2023年12月,《四川文化和旅游年鉴(2021)》《四川交通年鉴(2022)》等9部年鉴获评第九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年鉴。
2025年1月21日,省教育厅教育融媒体中心教育志鉴编辑部总编辑陈智勇在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三、坚持服务为要,多措并举育人才
2018年以来,省地方志办以服务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需求为要,通过强化工作指导、开展业务培训等方式,帮助省直部门(单位)提升志鉴质量、培养专业人才。
强化工作指导。针对大部分省直部门(单位)无专职史志工作人员的实际,省地方志办通过经常性开展工作调研、业务指导、审稿反馈意见等方式切实履行指导职责。 一是开展工作调研。2018年以来,先后到省国资委、教育厅、财政厅、省委党校、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审计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等70余家单位开展调研,了解省直部门(单位)志鉴工作情况,总结第二轮修志经验,征求第三轮《四川省志》卷次设置意见建议,并提醒及时开展年度资料搜集、整理,为部门(行业、专业)志鉴编纂项目规划、实施提供意见建议。 二是开展业务指导。《四川扶贫志》《四川全面小康志》等编纂工作陆续启动后,为避免供稿工作“走弯路”,省地方志办主动加强对省直部门(单位)供稿工作业务指导,通过参加业务会议、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交流,帮助撰稿人理清思路、掌握要领,教授资料搜集方法并提供相关线索,努力提升省直部门(单位)供稿效率和稿件质量。此外,还就部门(单位)志鉴编纂出版各环节涉及的问题答疑解惑,助力工作推进。下属事业单位四川年鉴社依据年鉴编纂工作实际,对文化和旅游厅、退役军人事务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社科联、省河湖管理中心等部门(单位)进行年鉴组稿、编纂、审改等实操指导。 三是审查反馈意见。2018年以来,组织人员对省直部门(单位)编纂的30余部志鉴成果进行审查,反馈修改意见,帮助编纂人员理解、掌握志鉴编纂核心要义,明确质量要求。
2025年2月20日,省地方志办工作人员前往西南财经大学指导《西南财经大学百年大事记(1925-2025)》编纂工作。
建立培训机制。为满足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业务指导需求,2018年以来,省地方志办探索建立“组织年度培训+上门开展专项培训+网络视频培训”机制。 一是组织年度培训,明确工作重点。2018年、2019年,省地方志办根据《四川省志》编纂收尾、开展部门(单位)大事记编纂实际,连续两年举办以“大事记编写”为主题的年度培训会,邀请全国地方志专家讲授大事记编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后根据工作需求,又分别举办2023年度、2024年度、2025年度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写培训会,2023年度、2025年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编写培训会,以及2024年度、2025年度《四川年鉴》供稿人培训会。至2025年,集中培训省直部门(单位)撰稿人员近1200人次。 二是开展专项培训,量身定制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省地方志办先后选派业务骨干到省法院、省文联、都江堰管理局(2021年4月更名为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省监狱管理局、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省农科院、四川路桥集团、水电七局、财政厅、省地震局、省供销社、文化和旅游厅、省委外办、自然资源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40余家单位就大事记编写、志鉴编修、专题志供稿等开展专项业务培训,逾千人参加培训。三是开展网络培训,创新培训形式。2021年、2022年,省地方志办先后录制大事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培训视频。2023年,谋划启动制作系统化培训视频课件,以线上教学形式创新开展业务培训,邀请多名方志领域专家录制《年鉴编纂思路》等10期培训课件,完成《四川方志讲堂》培训视频课件出版、分发,满足省直部门(单位)志鉴编纂常态化培训需求。
2023年12月20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策划录制的《四川方志讲堂》培训视频(共11门课程)由重庆中电电子音像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2025年2月18日,省地方志办举办2025年度省直部门(单位)大事记编写培训会。
2025年2月18日,四川省地方志办举办《四川年鉴(2025)》供稿培训会(崔洋铭 摄)
2025年2月18日,四川省地方志办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编写培训会(崔洋铭 摄)
春唤生机开盛景,岁迎瑞气启新程。2月28日,省地方志办印发《》,明确提出“指导、推动行业系统、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等编纂部门(行业、专业)志鉴”要求。2025年,省地方志办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锚定《》确定的目标,践行“三个服务”和开放合作理念,深入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以服务省直部门志鉴编纂等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执笔:牛淼)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