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四川省地方志办听取成都市地方志办工作情况汇报
四川省地方志办
听取成都市地方志办工作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落实今年2月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主持召开的研究支持成都市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要求,推动成都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2025年3月28日,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马海军一行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汇报工作。省地方志办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出席汇报会并讲话。
工作汇报会现场
陈建春(前排中)、江红英(前排右)、邓瑜(前排左)听取工作汇报
马海军汇报了近年来成都市地方志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地方志办有力指导和关心支持下,笃行“领袖思想导航、法规制度护航、他山之石伴航”工作理念,坚持修志为用、开门修志、依法治志,在重大主题志书编纂、第三轮修志试点、精品年鉴创建、地情资源开发和方志文化弘扬等方面积极探索的主要情况。
一是先行先试求突破。全面小康志入选中国全面小康志丛书,成功入选全国第三轮修志试点,推动武侯、金牛、新津3个区和22个市直部门(单位)开展试点工作。5部年鉴先后入选全国、全省精品年鉴,建强“成都方志”政务新媒体矩阵。连续3年出版《成都市直部门大事记》,市本级和11个区(市)县史志成果走进两会,推动编修教育志鉴40余部、出版校志校史20余部。
二是服务中心大局见成效。出版《成都大运会图文志》《成都市博物馆简志》等重大专题志书,全市在编镇村志114部,23个区(市)县全部启动编修工作,实施成都名镇名村志编纂文化工程,3部镇志获评中国名镇志。拓宽优质文化直达基层的方志渠道,建成成都方志馆分馆、微方志馆163个。
三是强化自身建设固根基。实现办机关与下属事业单位集中办公,市地方志办、成都方志馆更名,成立首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在重大工作任务中培养干部、发现人才、锻炼队伍,全办干部自信心自豪感战斗力持续提升。
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马海军(中),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欣(右二),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林正(左二)参加汇报会
马海军恳请省地方志办支持成都当好四川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试验田”:
一是对成都更好发挥试点示范作用给予支持。希望省地方志办采取开展专题调研、召开现场会、建立联系点、推荐指导专家等方式,加强对成都三轮修志试点、全面小康志编纂的全过程指导。支持《平乐镇志》《宝山村志》等争创中国名镇、名村志,新都、简阳、彭州、崇州4部综合年鉴创建“四川省精品年鉴”,成都用三至四年时间实现全市24部综合年鉴“四川省精品年鉴”全覆盖。
二是对成都更好服务中心大局给予支持。在“深化川渝地方志工作合作”联席会议、川渝两地方志馆联合展览等重大活动中给成都交任务,指导成都办好第五次成德眉资地方志事业同城化发展联席会议,支持成都积极向中志办争取每年承办一次全国性会议。
三是对成都补齐发展短板给予支持。恳请省地方志办通过课题联合研究、期刊共建等方式,帮助成都解决专家资源不足、课题研究能力不够、期刊品质不高等问题,加快提高地方志理论研究、期刊建设等工作水平。
陈建春充分肯定近年来成都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成都市地方志系统始终践行“三个服务”理念,坚持“修志编鉴与开发利用、宣传弘扬同推进,留存历史与关注现实、服务当代相结合”两手抓,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措施有力,方法得当,“眼睛向外”抓改革,对照工作部署抓缺项,推动行业形象改观、事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把传承文脉、弘扬文化摆在重要位置,扎实做好存史修志编鉴工作,着力推进方志资源转化,不断扩大方志文化影响,在讲好成都故事、弘扬天府文化、服务成都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秉持强烈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学先进赶先进,聚焦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功能的充分发挥,精诚团结协作,以结构优化促功能提升,强化自身建设固牢发展根基,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向上向好发展。
陈建春表示,省地方志办将大力支持成都更好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更好服务中心大局、补齐发展短板,省市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江红英,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成都市地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欣、林正,省地方志办机关各处及四川年鉴社负责同志,成都市地方志办各处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会。
来源:成都方志(“方志四川”发布时有删改)
撰稿:冷一帅(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摄影:唐海灵(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