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⑦|汲取苏区精神营养 积极投身四川地方志事业
编者按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⑦
汲取苏区精神营养
积极投身四川地方志事业
潘认若
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作为新时代的方志人,感悟初心、担当使命,需要从苏区精神中汲取红色滋养,积极投身地方志事业。
用苏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斗争充满生死考验。1930年1月,针对党内和红军内部存在的对时局估计悲观情绪,特别是革命队伍中出现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言论,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坚定了苏区军民中国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们正是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激励着苏区军民为了追寻崇高的理想、光明的愿景,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奋勇向前,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地方志承担着“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崇高使命,更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苏区精神,不断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地方志部门是个“冷部门”,地方志工作是个“苦差事”,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更需我们坚守修志初心使命,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苦与乐、俭与奢的关系,不慕虚荣,不逐名利,甘坐修志冷板凳,留得青史给后人。
用苏区精神培育求实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和实行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一部分人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十分盛行,特别是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对苏区的革命战争和各项建设事业带来了严重干扰和危害。毛泽东对此深恶痛绝,坚决反对,进行“寻乌调查”后,写下了著名的《调查工作》即后来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并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真实是志书的生命。求实存真是修志人员的最高准则。作为新时代的方志人,要学习传承苏区精神,自觉向革命先辈看齐,在志鉴编纂中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准确分析,确保入志内容及资料真实可信,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秉笔著史的风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修志实践,实事求是记载,客观公正评述,朴实无华著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
用苏区精神激励担当作为。争创一流、创造一等工作,既是共产党人在苏区时期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广大群众对待工作的一种基本境界。在中央苏区的各项建设中,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言传身教带领下,广大苏区军民发扬争创一流的精神,以蓬勃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踊跃支前扩红、发展生产,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涌现出了许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优异成绩的模范县、乡,成为蜚声苏区的楷模。
地方志部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部门,更需践行苏区精神,在地方志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担当,自觉把坚持留存史实与服务现实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宣传弘扬齐推进,切实履行好“存史、育人、资政”三项主业主责;要自觉摒弃“闭门修志”观念,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创新推动,以“第一等工作”的标准,努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向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
END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①|弘扬红船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②|新四军精神
●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③|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④|弘扬五四精神 彰显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⑤|井冈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真理的高贵品质——古田会议精神形成过程中革命前辈的人格风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潘认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