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
广安区位于四川省东部,华蓥山中段西侧,长江二级支流渠江下游,介于东经106°32′—106°57′,北纬30°21′—30°50′之间,幅员面积1027.75平方千米。东邻前锋区、邻水县,南接华蓥市,西连岳池,北靠渠县、蓬安。南至重庆市区130千米,西距成都市280千米。
区域地势由西海拔208米向东逐渐升高到海拔749米,依次为浅丘带坝区、中丘中谷区、深丘窄谷区、低山区4个基本类型。林业和水资源丰富,交通比较发达,是全国效益型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区,其农业、林业、水电和旅游业在广安市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垂直性地貌。广安区地处华蓥山中段西侧,境内大部分属川中台拗的龙女寺穹窿旋转构造区域,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低(浅)丘宽谷带坝地貌,西部属川中台拗的龙女寺穹窿旋转构造的一系列弧形平缓褶皱的东南翼,形成高、中丘中窄谷地貌,东部华蓥山背斜和宝顶背斜褶皱断层地带,形成低、中山内槽峡谷地貌,在石灰岩出露的地方也形成有岩溶地貌,区境内就整体而言,地势由沿渠江河谷向东西两侧逐渐升高。最高处是蒲莲乡钟离寺,海拔749米。最低处是化龙乡沙湾河口,海拔208米,相对高差541米。
广安区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7种,其中,能源矿产有石油、天然气2种;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有岩盐、钾岩2种;建材原料矿产有页岩(砖瓦用)、膨润土、河道砂石3种;天然气(含岳池、武胜县)1000亿立方米以上;岩盐分布面积700平方千米,资源量1443亿吨,其中已开采1处(原大安盐矿),开采储量61.92亿吨;膨润土1.173吨;河道砂石230.84万立方米。
广安区地处丘陵地区,水资源主要由地表径流、地下水和外来水三部分组成,全区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长江二级支流—渠江,从区境内东北面向西南流经全区,在区境内长113千米,流经广安城区和12个乡(镇、街道),流域面积39220平方千米,年平均径流量237亿立方米。区境溪河从西岸注入渠江,流域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的有16条,其中20—5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8条,超过5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6条,流域面积1223.36平方千米。呈树枝状分布,形成天然水网。地下水0.56亿立方米,多储于山区岩溶貌地和丘陵区的岩层。全区水利、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当地地表水可利用的有4.02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199.358亿立方米,水能利用的总水量达203.378亿立方。人平692.779立方米,仅占全省人平水资源量3000立方米的1/5,占全国人平水资源占有量的1/4,约占世界人平占有量的1/16。
全区现有中型水库1座(七一水库),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41座;小型引水渠271条,渠系配套888.1千米;山平塘4365口;石河堰135处;固定提灌站95处;集中供水工程(20立方米及以上)42处,堤防24.2千米;蓄水池1555口,全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达到1.65亿立方米,有效蓄引提水能力1.15亿立方米,工程设计灌面37.71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有效灌溉面积27.6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4%。
广安区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植被区。植被类型,在自然植被中有次生形成的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灌丛等;人工植被中有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等。组成森林植被的植物主要有:柏木、巨桉、香椿、红椿、核桃、花椒、柚、桑树、柠檬、柑桔、梨、桃、李、枇杷、枳橙(枳壳)、刺槐、麻栎、青冈、槲栎、杨树、喜树、马尾松、香樟、桤木、刺桐、合欢、女贞、构树、枫杨、苦楝、乌桕、油桐、漆树;慈竹、麻竹、水竹、刺竹;白栎、八角枫、楤木、黄荆、马桑、火棘、酸枣、盐肤木、悬钩子、金樱子、金银花、葛藤;丝茅草、蕨类等。
广安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夏长春秋短,冬无严寒,少霜雪,春季气候回春早,多寒潮低温阴雨,四季宜耕。适宜多种森林植被和农作物生长及养殖业发展,但低温、寒潮对人畜及农作物有影响。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302天,年均降雨量1087.8毫米。日照为1123.4小时。
据广安市国土资源局统计,截至2017年末,广安区辖区面积102775.05公顷,其中,耕地54677.76公顷,园地2106.07公顷,林地13381.61公顷,草地42.4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936.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369.65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977.41公顷,其他土地9283.4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