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区
利州区位于广元市中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5°27'至106°04',北纬32°19'至32°37'之间。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三省交汇处,处于广元市腹心,为四川省北大门,是进出川咽喉重地,自古以来都是川陕甘三省六地(市)十八县(区)物资集散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中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诞生地,素有“蜀门锁钥”“秦蜀咽喉”“川北门户”“巴蜀金三角”“四集之国”“女皇故里”等众多称誉。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元建立地级市时设市中区,为市辖区之一。200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辖区面积1538.53平方千米,辖白朝、金洞、龙潭3个乡和宝轮、三堆、大石、荣山4个镇及嘉陵、东坝、河西、南河、雪峰、上西、万缘7个街道,2021年底常住人口62.9万人。
利州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区70%属山地类型。境内山峰属米仓山山脉西、岷山山脉东、龙门山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最高点西北部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1917米,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454米。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
利州区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日照时间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摄氏度,生长期平均310天,无霜期共263天,年日照时数1342小时。光热资源丰富,热量集中在4—9月,能满足多种农作物生产。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年内降雨量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形成冬干、春旱、夏洪、秋涝现象。利州区境内有植物4940种,其中灌木408种,经济林木17种,药材1500种(可收购318种)。
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豌豆、胡豆、土豆、芸豆、小豆、绿豆、香谷、油菜籽、花生等,高山区主要生产天麻、杜仲、川芎等名贵药材和香菌。名贵药材有天麻、麝香、熊胆等,杜仲、黄檗、厚朴质优量大;1998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杜仲之乡。
全区林草地面积广阔,林业用地8.73万公顷,森林5.7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3.98%。原始生态植被320平方千米,原始水青冈林7000公顷,是世界水青冈属植物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主要林产品有油桐、生漆、核桃、木耳、棕片、茶叶、水果等;草地8.33万公顷。
利州区境内有动物307种,具有开发价值的50种(野生兽类46种)。畜、禽主要有猪、牛、羊、鸡、鸭、兔等。野生动物熊、金猫、豹、云豹、林麝、猕猴、大灵猫、斑羚、大鲵、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14种属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光雾臭蛙是全国独有品种。
利州区矿藏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已探明的有煤炭、金、赤铁矿、硫铁矿、菱铁矿、耐水黏土、溶剂白云岩、溶剂石灰岩、水泥用石灰岩、水泥配料、水泥黏土、石英砂岩、方解石、高岭土等20个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0个矿产。其中,煤645亿千克,水泥灰岩972亿千克,玻璃用脉石英7.2亿千克,耐火黏土11亿千克,硅石19.4亿千克,重晶石1.1亿千克,玻璃石英砂15亿千克,顶岩96.1亿千克,石膏19.4亿千克,建筑用砂1803.15万立方米。水泥灰岩、耐火黏土储量居全省之首,煤炭是主要矿产资源之一,除国家煤炭开采外,其他可供开采储量108亿千克。全区有勘察矿山企业3家,油页岩勘察企业1家,矿山企业90家。
嘉陵江由北至南横贯利州区全境,流长90千米,形成以嘉陵江为主干,白龙江、清江河、南河为支流的江河水系。全区大小河流20条,总长400千米。全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100万千瓦。国家重点工程宝珠寺水电站在区境内白龙江下游,其中白龙湖水域面积75平方千米,库容70亿立方米,有岛屿20个。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