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宜宾市>筠连县>详细内容

筠连县地情

考古文化  筠连文明源远流长。1980年,政治乡(今镇舟镇)拱猪洞内发掘出“筠连智人”牙齿化石及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锛,表明五万年前筠连已是古人类生存繁衍的热土;还发掘出中国犀牛化石、灯杆洞东方剑齿象化石、灯杆洞华南巨貘化石。在巡司镇铁索桥(小地名)的东汉岩墓群出土有舞俑、楼殿、陶罐,在孔雀乡万历洞探得明万历钱法碑,在巡司场民间珍藏明代丁序本《元亨疗马牛经大全》。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核定,筠连调查登记有不可移动文物460处,其中省级4处、市级8处、县级5处;有可移动文物4107件(套),其中三级文物20件(套)。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8件,其中省级非遗3件:苗族大唢呐、苗族刺绣、筠连山歌;市级非遗5件:高台竹竿狮子、宜宾民歌《槐花几时开》、筠连苗族花山节、筠连红茶制作技艺、南广河船工号子;县级非遗10件:筠连民间故事、苗族情歌、苗族芦笙舞、武德乡农民书画、筠连根雕、苦丁茶制作技艺、筠连水粉制作技艺、糟黄瓜制作技艺、端阳场(又名娃娃场)、筠连土锅浇铸工艺。

红色文化  筠连是省级革命老区。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县境南部,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纵横大半个县境,同年8月29日攻入筠连县城,“震动川南”。1936年后,由殷禄才、陈华久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支队长期以大雪山为根据地,开展不屈不挠的武装斗争,坚持11年之久。二十世纪60年代,发现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曾流通的“红军布币”。2016年,争取中央资金430万元,在大雪山建立占地1.67公顷(25亩)的红军烈士纪念园,打造红色记忆小镇。2014年筠连先后被省政府批准为享受民族地区待遇县、扩权强县试点县。

民间文艺  筠连县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全省第六批文化先进县”、武德乡被表彰为“全省第六批民间艺术特色之乡”、筠连聋哑校编排的舞蹈《船工号子》获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中残联授予的创作奖和表演奖。《文化筠连》《槐花飘香》《岁月窖藏》《山川溢彩》《影像流光》5部筠连文化丛书,已全部付梓。

来源:筠连县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19-05-27 21:05:46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