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塔洛:一生追寻藏戏的脚步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11 15:28:52 浏览次数:450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塔 洛

一生追寻藏戏的脚步

塔洛:

全名班玛·塔洛仁波切,甘孜州色达县人,格萨尔藏戏的开创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色达藏戏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从事“格萨尔藏戏”修行、演出与传承,集格萨尔藏戏编、导、演于一身,是将《格萨尔王传》史诗搬上舞台的第一人,被誉为“格萨尔藏戏之父”,为藏戏的传播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格萨尔与藏戏梦

色达藏戏起源于安多拉卜楞寺藏戏,是北派藏戏的代表。色达县拥有深厚而独特的民俗,色达藏戏吸收当地各种民间歌谣、舞蹈与说唱艺术,并在寺庙乐舞基础上融合周边各地艺术文化,成为有别于西藏、青海及甘孜州境内其他地区的藏戏品种。此外,当地丰富的文化,格萨尔文化底蕴和藏戏艺术传统,也为格萨尔藏戏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塔洛,1937年出生于甘孜州色达县,父亲是有名的掘藏师。9岁那年,塔洛被智钦寺主持迎到寺庙,成为智钦寺的活佛。此后,他每天要高强度学习藏语,只有闲暇时听格萨尔王的故事,才能让他感到片刻放松。雄浑壮丽的《格萨尔王传》史诗、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深深震撼了年幼的塔洛,让他记住了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6年,智钦寺派僧人北上学习“南木特”藏戏,学成后南下回途一路传播。在寺庙里的藏戏排练中,塔洛第一次看到了藏戏,留下了深刻印象。1958年的一天,僧人们在表演中被突然叫停,而这一停就是22年。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吹进了塔洛的心里。一直对藏戏念念不忘的塔洛,觉得这是个恢复藏戏的好时机。

此时塔洛已经42岁,他找到色达文化馆馆长,表明自己想要恢复藏戏,成立一个藏戏团。馆长当即上报给县委书记,请求恢复演出传统藏戏。成立藏戏团,恢复传统藏戏演出的请求得到批准,塔洛兴奋不已,开始着手准备藏戏的恢复表演。

成立藏戏团

塔洛兴致勃勃地着手准备藏戏表演,但现实情况很快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没有资金、没有服装、没有道具、没有乐器、没有剧本,甚至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出演藏戏。他不死心,在当地挨家挨户地询问是否有人会演藏戏。但村里人大多连藏戏都没看过,更别说表演。只有塔洛一人早年间参加过藏戏演出,却没有担任过任何重要角色,只在演出中负责笛子伴奏和伴舞。

于是,塔洛动员牧民们学习藏戏。但受当时的环境影响,牧民们心有顾虑,怕惹上麻烦。塔洛坚定地表示,出了事他来担,与牧民们无关,并让自己的妻子儿女率先加入藏戏团。

除了演员的问题,演出还需要资金,启动资金从哪里来?幸运的是,当时的色达县委书记在得知塔洛的窘境后,立即让县财政局拨款5000元,给他作为启动资金。

见此,牧民们也消除顾虑,纷纷自愿加入藏戏团。与其他戏团不同,塔洛的藏戏团在招收学员时,打破性别、年龄、身份限制。在他看来,男演员和女演员均可表演不同的角色形象,不受性别束缚,才能呈现出更好的演出效果。

好的藏戏舞台呈现需要运用灯光、布景、服饰、道具。为节省经费,塔洛和团里的学员们把家里的家具、物品拿来当道具搭建场景。还有人拿出家里的布料、皮具来制作演出服装。塔洛担任排演藏戏的老师,白天教演员们演奏乐器、学习演唱和表演,晚上和儿子给演员们上文化课,以便他们能看懂剧本。学习藏戏虽然困难重重,但大家想尽办法克服,一点一滴地进步着。

闲暇时,塔洛还要创作剧本,很多别人无法分担的工作,都落在了他一个人身上。但塔洛乐此不疲,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塔洛悉心指导、编排与大家的不懈努力下,一场改编后的《智美更登》藏戏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出当天,观众反响极其热烈,甚至还有其他县的藏族同胞,徒步到色达县观看藏戏演出。这场人山人海、座无虚席的成功演出让塔洛喜极而泣。

在保护与创新中传承藏戏

《智美更登》的成功,激发了塔洛的创作热情,而幼时听到的格萨尔王故事给了他创作灵感。他开始思考,如何将《格萨尔王传》通过藏戏的形式来进行表达。

对于一个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戏剧的人来说,两者的融合是非常艰难的。为此,塔洛开始大量查找资料。在翻阅《格萨尔王传》时,他发现“赛马篇”故事十分有趣,于是开始着手创作《赛马称王》剧本,试图将藏戏从单人说唱形态转变为以歌舞演绎故事的戏剧形态。

剧本完成了,还有音乐创作、服装设计和道具的问题。在服装上,塔洛查阅历史资料,参照岭国和牧区女性服饰,从帽子到全身服装,包括人物手里拿的弓箭都要最大程度进行还原。曲子就在传统戏曲上进行修改和创新,加入新的乐器演奏。排练时,塔洛事事亲力亲为,每个表演动作都反复琢磨、精益求精,力求让每个观看色达藏戏的人都能获得最好的视听享受。

1981年,首部格萨尔藏戏《赛马称王》成功演出,好评如潮。演员们极具感染力的表演,甚至使一位活佛在观看完演出后,出现了“降神”的表现。此后,塔洛又陆续创作《取阿里金库》《地狱救妻》《岭国七勇将》等多部格萨尔藏戏,均取得巨大成功。

塔洛认为,藏戏创新不是某一方面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提升、整体的创新。在把唱腔、音乐、念白、动作、舞美创新做到极致后,塔洛提出要强调特技,在传统演出中增加特技来辅助藏戏表演。在他看来,藏戏大多由神话故事改编创作,借助现代技术,能够更好地呈现舞台效果。关于藏戏的创新,塔洛不曾停止,一直前行在路上。

色达藏戏走向世界

格萨尔藏戏的成功演出,吸引了众多藏族色达县格萨尔藏戏团红色轻骑队在“喜迎二十大听身边榜样的故事”专题文艺演出活动中演出经典剧目《赛马称王》(多吉泽绒/摄)同胞来向塔洛学习藏戏,塔洛感到十分高兴,热情地倾囊相授。

为更好地传播色达藏戏,塔洛决心带领他的藏戏团去各地演出。他和团员们自带干粮,用牛马拉着一车车的戏服和道具,行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小山村中,只为让牧民们能近距离感受到藏戏表演的独特魅力。

1992年,55岁的塔洛又开启了他的另一个计划——万里巡演。这一次,塔洛决定不再局限在四川省内表演,他想要走出去,让更多人观看并认识格萨尔藏戏。

外出巡演,塔洛的藏戏团经常遭遇大雪封山、雷电交加等极端恶劣天气,常常风餐露宿。但塔洛依旧没有放弃,他们行进10多万千米,演出上千场藏戏。塔洛等人就这样不知疲惫地坚持在色达藏戏的传播道路上,而这次巡演也足以载入藏戏史册。

2005年,塔洛率领藏戏团赴波兰参加第37届扎柯庞勒国际山丘民俗节,震撼人心的演出让藏戏团一举斩获金奖、银奖、优秀奖及两项特殊奖5项大奖,在国际上名声大噪。之后,塔洛又陆续收到其他国家的演出邀约,各国观众同样被藏戏独特的表演魅力所折服。就这样,在塔洛等人的努力下,色达藏戏一步步走出涉藏州县,走向世界。

2006年,为拓宽色达藏戏的传播渠道,塔洛产生一个大胆想法:想把藏戏改编成电影。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儿子,并放心地让儿子负责电影拍摄。这是因为,儿子从小跟随他学习藏戏,并在各地巡回演出,几十年的积累,使他俨然成为一个藏戏专家。通过两年努力,2008年,由藏戏《智美更登》改编的同名电影终于制作完成,为藏戏的传播添砖加瓦。

塔洛开创的格萨尔藏戏,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贡献,为藏戏传播起到重要作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将塔洛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色达藏戏的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色达藏戏团依旧演出不断,而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塔洛也依然活跃在藏戏表演中。他的愿望是将色达藏戏传承下去,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口述:塔 洛

整理:《巴蜀史志》编辑部 天下志鉴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