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茶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1:51

【川茶志音频】揭秘千年茶史 寻味蜀韵茶香——川茶志音频第18集:宋代蜀人唐庚笔下的《斗茶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成都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23-09-19 14:23:46 浏览次数:431 【字体:

b8bc0f98b474497bbfcb901dd15a3c5f.jpg

揭秘千年茶史 寻味蜀韵茶香

——川茶志音频

第18集:宋代蜀人唐庚笔下《斗茶记》

“斗茶”,又称“茗战”,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比赛茶叶品质和烹茶技艺的茶事活动。它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四川虽不是斗茶的发起地,却是全国接受“斗茶”风气洗礼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在两宋时,蜀中斗茶风气之盛,参与者之广,远非一般的茶区和城市可比。并且,我国茶史上第一篇记录斗茶的文章《斗茶记》,也出自蜀人之手。《四川省志川茶志》今天就要跟大家说一说蜀人唐庚和他笔下的斗茶活动。

唐庚,字子西,眉州丹棱人,北宋绍兴年间进士,曾入朝为官,后被贬,谪居惠州。因为与苏轼是小同乡,贬所又同为惠州,再加上文采风流,所以,唐庚在当时有“小东坡”之称。同苏轼一样,唐庚也精于茶学,并且非常热衷于斗茶活动,《斗茶记》这部茶事专论,就是唐庚在政和二年三月,在自己家与几位友人斗茶之后写下的。

唐庚在《斗茶记》中,仔细阐述了自己关于“斗茶”的观点,他认为,斗茶有两个点非常重要,一是斗茶所用的茶品要新,无论是龙团凤饼,还是散茶,都必须要使用最新的茶;其次,是斗茶的水,要以“活”为上,他特别强调“汲泉煮茗,取一时之适”,意思是说,要因地制宜,以新茶配活水,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宋代斗茶多选在清明期间,因为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斗茶的参与者一般都是饮茶爱好者的自由组合,多的十几人,少的两三人,每个参加斗茶的人,都要献出自己所藏的名茶,由大家轮流品尝,以决胜负。

宋人斗茶的第一道工序是碾茶、罗茶,也就是将饼茶捣碎碾细,再用茶罗筛出细末,取少量置入茶盏中备用。如果茶饼放置时间过长,还需设法将饼面一层油脂刮去后,用微火炙干,然后再捣碎碾细。斗茶的第二道工序是煎水候汤。第三道工序是调膏点茶,也就是将茶盏用沸水冲洗预热后,放入少量茶末,注入少量沸水搅拌调和成膏状,茶膏要像溶胶那样有一定浓度和黏度,然后再注入煎好的沸水就可以了。

斗茶的每一道工序都很严格,有许多讲究。对此,宋人有不少的经验之谈,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全凭斗茶者的经验来掌握。如煎水候汤,这是事关斗茶成败的最基础的一环,其技术要领一是掌握火候,要用活火煎茶,当时蜀中文豪苏轼所作的《汲江煎茶》诗中即有“活水还需活火烹”之句。二是注意辨别水温,及时取水,煎水不能太老,“过沸则水老而茶乏”也不能太嫩,“汤嫩则茶力不出。”因为煎水是用专门的汤瓶,水在瓶里有无“鱼目”“蟹眼”出现,煎水人是看不到的,全凭经验掌握。因此时人在总结斗茶经验时,大都认为“候汤最难”。

而“点茶”则是整个斗茶过程中最富个性化、创造性的工作,点茶的关键是在调好茶膏后,如何注入沸水。北宋蔡襄在他所著的《茶录》中对“点茶”的工序作了这样的记载:“钞茶一钱七,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但在实际操作中,具体放多少茶叶,要根据品茶人的数量以及茶盏的大小来定,注水也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分成几次注入,第一次要沿杯壁注水,不能过急过猛,不能面对茶膏直接冲注。第二次要急注急停,反复几次。第三次要围绕杯壁四周回旋注入,且要边注边用竹制的茶筅或银制的茶匙在盏中回环搅动,这就是所谓的“击拂”。最后一次注水主要是调节茶的清浊、稀稠,水量全凭斗茶者的经验控制。

宋代衡量斗茶胜负的标准有两个,一看汤色,二看汤花。所谓汤色,也就是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则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则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则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说明采摘不及时;色泛红,则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所谓汤花,则是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宋代主要饮用团饼茶,饮用前先要将茶团茶饼碾碎成粉末。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都恰到好处,汤花就会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就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斗茶以水痕早出者为负,晚出者为胜。

宋人斗茶时,对所用的茶盏也颇有讲究,茶盏釉色一般有黑、褐、青、青白等等,其中以黑釉盏最适合用来“斗茶”。因为黑色茶盏与白色茶汤恰可相映成趣,更具观赏性,因此两宋时黑釉茶盏随着斗茶之风的盛行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偏爱。在四川省的都江堰、广元等地,近年都先后发现有不少宋代生产的黑釉茶盏。

从蜀人唐庚《斗茶记》的诞生,到蜀地宋代大量黑釉茶盏的生产,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四川,斗茶之风盛行。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蜀地有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和茶事活动的氛围,更重要的是蜀地因为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长期保持着相对安宁的发展环境和经济的高度发展,这就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品茗,并留下了一众佳作,这些作品极大的丰富了我国茶文化的宝库!

c225932b2e504311a58f98cf48fc7d2a.jpg

本文参考书目:

《四川省志•川茶志》

《四川茶事考》

《四川茶叶史》

《中国茶文化》

《茶录》

《四川川茶志音频》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成都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感谢川藏茶马古道研究学者杨绍淮老师对本节目的特别指导!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成都广播电视台

文案编辑:杨 睿

录音制作:葵 葵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成都广播电视台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