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川酒志音频>详细内容
2023-01-20 10:20:11

《舌尖上的四川》第44集:酒香到底怕不怕巷子深?|川酒19

作者: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8-27 15:47:54 浏览次数:973 【字体:

请点击此处收听本期音频节目 

最近这几年,有一句话非常流行,那就是:“高手在民间”。那些身怀绝技的普通人,就像大隐于市的武林高手,一旦崭露才华,总是技惊四座,看得人是目瞪口呆。

跟这些民间高手一样,有些美味佳肴,虽然地处穷街陋巷之中,但是凭借着让食客们欲罢不能的独特滋味,让无数好吃嘴儿趋之若鹜,恰如其分地诠释了那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只要自身实力在,就不怕被埋没,“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你肯定也听过,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它的诞生与四川名酒泸州老窖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给你讲述这个有趣的故事,一起去品味一下“泸州老窖”这杯美酒,有着什么样的独特滋味。

上期节目,我们通过讲述“五粮液”这三个字背后的传奇故事,和你一起见证了一段关于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历史传承。

其实,对于那些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名酒来说,名字,往往是探寻他们品牌价值的一把钥匙。比如说五粮液,顾名思义,就是用五种粮食酿造的。

同样的道理,泸州老窖,就是指在泸州这个地方,用一口很老的窖池,酿造出来的酒。

这种说法靠谱吗?其实,还真没说错!泸州老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它那口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窖池。

在《佳酿如佳人,川酒的六朵金花》那期节目中,我们给大家介绍过,四川泸州地处亚热带,气候常年闷热潮湿,是全国白酒产地中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这样独特的环境十分适合微生物群落的生长繁殖,而酒,就是粮食经过微生物发酵得来的,环境的优势让泸州地区的酿酒产业,自秦汉以来就一直持续发展。

除了环境独特,在泸州五渡溪这个地方,还出产一种独特的黄色泥土,这种五渡溪黄泥,色泽金黄,绵软细腻,不含沙石杂土,粘性又好,用这种泥土建造的窖池,能够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绝佳的生存繁殖环境,有利于粮食发酵。

公元1573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元年,一个名叫舒承宗的当地人在泸州的营沟头,也就是今天泸州的国窖广场,开设了一个酿酒作坊。他采用当地以清洌甘甜出名的龙泉井水作为原料,使用五渡溪黄泥来修建窖池,酿造一种浓香型白酒。

酿酒业中流传着一句话:千年老窖万年糟。说的是年份古老的窖池对酿酒来说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微生物在窖池里生长繁殖代谢,会产生大量的微量香味成分,窖池使用越久,微生物就越多,它们赋予粮食的香气和味道也就越多。

而舒承宗所建造的这口窖池,从明代开始,一直使用到了今天,微生物种群的日积月累,香气和味道的不断叠加,让出产的美酒因为“醇香浓郁、清冽甘爽、饮后尤香、回味无穷”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老窖酿酒,格外生香,也正是因为这种酒跟这座明代老窖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人们就直接以“老窖”二字命名,称这种酒为——“泸州老窖”

了解了泸州老窖的来历,下面我就来说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跟它之间的关系?

据说,明清时期,泸州老窖的酿酒作坊所在地是一条很深很长的小巷,人们为了喝上好酒,都要到巷子深处去买。

清同治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73年,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管理全省的学校和考试,这一年的一天,他沿水路来到泸州,考察当地的教育情况,刚下船,就闻到了一股扑鼻的酒香。

张之洞马上吩咐仆人给他去打酒。谁知道仆人一去就是一个上午,张之洞等得是又饥又渴,眼看着就要到中午了,仆人才慌慌张张抱着一坛酒一阵小跑过来。

就在张之洞正要发怒之际,仆人打开了酒坛,顿时,酒香袭来,沁人心脾,张之洞闻到酒香,马上气就消了,连声说“好酒、好酒”,当他猛饮一口之后,更是发现酒味甘甜清爽,顿时心情大好。

张之洞问仆人为什么去了这么久?仆人连忙解释,他听说泸州有一家很有名的酒坊,酿出来的酒很好喝,但又不知道在哪里,只好四处打听,最后穿过一条长长的小巷,一直走到尽头才买到了酒。张之洞听完以后点头微笑说:“真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拜名人效应所赐,“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从此以后在民间流传开来,泸州老窖的浓香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熟知,甚至名扬海外。

1915年,泸州老窖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在那届博览会上,泸州老窖特曲酒荣获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952年,在新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泸州老窖被评为首届中国四大名酒,在接下来的几次评酒会上,“泸州老窖”又连续获得“中国名酒”称号,成为获此殊荣最多的浓香型白酒。

泸州老窖广受好评,也提升了泸州这座城市的知名度,民国时期,凭借着一位名人的一首诗,泸州还收获了“酒城”的美誉。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元帅

1915年底,29岁的朱德追随蔡锷将军起兵讨伐袁世凯,两人率领部队从云南进入四川,朱德因屡立战功,被晋升为护国军十三旅旅长兼泸州城防司令,前后在泸州驻军5年。

在泸州的这些年,朱德对泸州大曲酒情有独钟。不打仗的时候,他经常参与泸州的爱国诗社活动,喝酒赋诗,宣传革命思想。

有一年除夕,朱德思念多年没见的亲人,内心百感交集,于是一边喝着泸州老窖,一边作诗一首:“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

这首诗是说,如今起兵讨伐袁世凯称帝,战火硝烟不断,我有幸能在泸州这座酒城里保住了性命,接下来的一年要更加小心谨慎、韬光养晦。

在这首诗中,朱德元帅把泸州称为“酒城”,从此之后,泸州“酒城”的美名就传扬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1983年12月的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川南,车开到泸州时,胡耀邦摇下车窗。恰逢一阵风过,浓浓酒香扑鼻而来,他不由自主地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这个酒好香呀!”

当他得知,原来当时泸州老窖酒厂正在开窖出酒,所以香气特别浓郁,他感叹道: “风过泸州带酒香,泸州酒城,果然名不虚传!”此后,胡耀邦在泸州更是重点视察了泸州老窖酒厂。

前前后后440多年时间来,明代舒承宗建造的窖池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始终没有遭受损坏,直到现在依然发挥着作用,堪称中国酿酒史上的奇迹。

1996年,这座古窖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誉为“中国第一窖”。2013年3月,泸州老窖的百年窖池又入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载入吉尼斯记录,再次成为中国的骄傲。

如今的泸州老窖,早已凭借那一缕浓香,闻名天下,蜚声海外了,而在名酒荟萃的四川,其实还有另外一股独特的芬芳占领着人们的嗅觉和味蕾。

下一期节目,舌尖上的四川就带你一起去领略一下这种别具一格的芳香,为你讲述这个著名川酒背后,那些有趣的故事~

本节目取材于《四川省志•川酒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喜马拉雅FM联合打造。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彭家益 《舌尖上的四川》音频创作团队

主播:荣红红 邱 博

审稿:牛 淼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