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大熊猫音频>详细内容

【方志四川•大熊猫音频】方志四川 ‖ 熊猫篇 第20集 起死回生的那些大熊猫明星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4-14 11:22:03 浏览次数: 【字体:

音频: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播: 罗鹏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长达十余年的竹子开花的大灾荒中,大熊猫家族一些成员幸运死里逃生。

在20世纪70-80年代的大熊猫应急抢救工作中,有不少大熊猫幸运地得到了救护治疗,并从中诞生了不少明星大熊猫。它们死而再生,走出国门,让更多人见到了国宝大熊猫的尊容,也让更多人知晓了大熊猫之乡——四川。

1974年到1984年间,平武县先后救活病饿大熊猫33只。其中,20世纪70年代救回的一只受伤大熊猫,经治愈后送往了上海杂技团马戏队,被训练成了“超级马戏明星”。

“模拟:大家好,我是‘超级马戏明星’伟伟,马戏团里能够见到大熊猫可是少有哦。我真的很有名哦,我还去日本大阪、东京这些地方演出过呢。大家都很喜欢我。”

大熊猫明星还不止“伟伟”一个。1987年3月28号,原定出国展出的雌性大熊猫“苏苏”生命垂危,一度呼吸暂停3个半小时,休克25小时。成都军区总医院的5名专家临危受命,通宵达旦,连续抢救了25个小时,终于使“苏苏”起死回生。国内外专家认为,这么高难度的抢救,是动物抢救史上的创举和奇迹。

“苏苏”抢救成活后,1987年5月按期前往荷兰展出。5月21号,荷兰贝纳特亲王和前女王朱丽安娜乘专机前来出席了当时的活动,欣赏大熊猫的风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荷兰分会主席还当场宣布,荷兰发起为中国大熊猫募捐的活动。

应该说“苏苏”是个明星,不仅仅因为它历经25小时的高难度抢救后死里逃生,还因为它是一个英雄母亲。“苏苏”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熊猫“晶晶”的祖母,以及著名旅日大熊猫“梅梅”的母亲。“苏苏”一生共产下三胎五仔,成活三仔,分别是大熊猫科比、蜀兰和梅梅。全球最大海外熊猫家族、旅居日本和歌山县白浜动物园的“浜”系家族都是“苏苏”的后人。

2017年6月2号下午6点28分,“苏苏”因病抢救无效走完了她跌宕、辉煌的一生。享年34岁,相当于人类的百岁年纪,这对于幼年饱经苦难的“苏苏”也算是善终了。曾经照顾“苏苏”10年、陪伴它度过晚年时光的饲养员李瀚就曾谈到过他对于大熊猫“苏苏”的第一印象和它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晚年生活:

“我从2007年起在基地当饲养员,刚刚参加实习的时候第一天就照顾苏苏,也是跟着一位老师傅一起照顾它,对苏苏的第一印象就是眼睛,看着有点儿小问题,还觉得有点凶。慢慢与它相处以后就觉得它是慈祥的老奶奶,但毕竟是野生动物,不可能像人一样跟它近距离接触,还是会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它自己过得也很悠闲,很享受自己每天的时间,作息时间也比较固定,早上会稍微晚点起床,每天九、十点钟慢慢起床,吃一些竹子,然后会在运动场里逛一下,特别喜欢晒午后的太阳,会在太阳下打瞌睡的感觉,很享受它的这些休闲时间。”

用声音记录历史,用耳朵了解四川,沿着150年来科学发现大熊猫的足迹,共同寻访四川从发现大熊猫到科学保护大熊猫的点滴故事——方志四川熊猫篇   一起来听应急救灾中的大熊猫救治饲养。

 卧龙自然保护区一些地方大熊猫密度大,分布种群多。为了减轻这些区域大熊猫的食竹压力,保证安全度灾,保护区采取投放猪排、牛排、羊肉等措施,解决大熊猫食物欠缺的问题。同时设圈进行诱捕,将一些老、弱、病、幼大熊猫捕获之后,运往山下进行人工饲养。

 1983年11月20号晚上,在2650米处的5号圈,大熊猫“桦桦”被成功捕获,并安全转移到核桃坪大熊猫饲养场。这是开展大熊猫救灾工作以来捕获的第一只受饥饿威胁的大熊猫。

 1984年5月10号,天全县小河乡3个农民发现山岩脚下躺着一只受伤大熊猫,已经奄奄一息,立即向县上进行了报告。

 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发现,大熊猫头部正中破裂,伤口有11厘米长、6厘米深,生命垂危。估计是因为饥饿下山来找东西吃,不小心从陡岩上摔了下来。由于伤口已经发生感染,大熊猫出现脑水肿,已经失去知觉。为了避免震动使大熊猫伤情恶化,大家用手抬着大熊猫一直走到乡上,用拖拉机把大熊猫送到县城作急救处理后,派救护车连夜将受伤大熊猫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

 大熊猫到达成都时,已经深度昏迷。成都动物园马上召集兽医抢救,并向成都军区总医院求援。脑外科专家和心血管专家会诊后发现,大熊猫脑脊开放性迸裂。经过一周多的精心治疗,这只大熊猫才脱离生命危险。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这只大熊猫终于康复,取名“全全”,留在成都动物园饲养,后来成了一名英雄父亲。

 听众朋友,今天的“纪念科学发现大熊猫 150周年”《四川地方志熊猫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本节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本节目音频内容取材于自《四川省志•大熊猫志》

来源: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稿审核:张兆法

音频制作: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      播: 罗 鹏

来源: 四川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