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悦听四川>大熊猫音频>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1:04

【方志四川•大熊猫音频】方志四川 ‖ 熊猫篇 第21集 大熊猫的救护天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4-15 09:57:38 浏览次数:712 【字体:

 

音频: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播: 罗鹏

在20世纪70—80年代的两次大熊猫应急救灾中,除了官方积极救治救护病饿大熊猫的身影外,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救护大熊猫的行动中,四川各行各业自发为救助大熊猫捐款,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一些中小学生还纷纷捐除了自己的零花钱。在救助大熊猫着件大事上,一时间出现了官方主导、人人参与的局面。这其中,也发生过不少人与大熊猫的奇缘故事。

 家住成都市红墙巷10号的退休老人喻洁珍,被誉为大熊猫赈灾的“捐赠迷”。从1984年4月到1989年11月,她为抢救大熊猫共捐赠967.59元人民币和211斤粮票。喻洁珍退休后每月收入41.5元,但老人生活简朴,每月除吃穿用开支外,余下来的钱都捐给了大熊猫。

 1983年10月,青川县两个农民精心救护大熊猫的事迹一度被传为佳话。当时,在青川县孔溪公社姚林大队燕永坝生产队,一只幼体大熊猫因饥饿从海拔1800米的地方来到山脚下社员张正文的住处,10多只猎狗发现这位不速之客后,便凶猛地向它发起进攻。

 张正文发现大熊猫被猎狗包围,立即冲进去轰赶猎狗,护住大熊猫,并将大熊猫救进自己的住房,给它喂包谷馍、糖粥,还请来了兽医给它诊治。附近社员听闻后还纷纷赶来参观,张家就像办喜事儿一样,热闹非凡。

 很快,这只被救的大熊猫和张家建立了感情,家人可以随便和它接触、喂食、抚摸。四天以后,根据有关规定,张正文将这只大熊猫送入密林深处,让它回到了大自然。

 无独有偶,当年,一只中年大熊猫来到青川县乔庄公社茶树四队社员李洪志的房后,被猎狗撵上了一株松树,无法脱身。李洪志立即唤回猎狗,组织人员守候在树下。等待大熊猫安然下树,将大熊猫捉住的过程中,李洪志的右手小指被大熊猫咬断,但他仍强忍着痛,护送大熊猫到县林业局。经青川县林业局检查诊疗后,大熊猫被放回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村民自觉保护大熊猫的行动从未停止,近几年发生了多起村民发现受伤野生大熊猫,积极救护的事迹。2010年,北川县村民发现了遭遇狼群的受伤野生大熊猫,主动联系救护人员展开救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当年的受伤大熊猫已经成为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头号大美女,并以发现它的地方命名“北川”; 在2017年11月,眉山洪雅县村民也救护了一只前来家中“求助”的受伤野生大熊猫,当地村民自发联系专业救护人员,搭雨棚驱赶狗群,为大熊猫提供了贴心的保护。

 用声音记录历史,用耳朵了解四川,沿着150年来科学发现大熊猫的足迹,共同寻访四川从发现大熊猫到科学保护大熊猫的点滴故事——方志四川熊猫篇,一起来听明星大熊猫的坎坷生存路。

 在被群众救护的大熊猫中,也诞生了不少明星萌宠。

 1983年到1984年期间,宝兴县和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先后抢救病饿大熊猫32只,其中就包括明星大熊猫“尹尹”。

 1983年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宝兴县城关镇新宝大队党支部书记尹海成和弟弟尹海云,外侄刘小庆、刘小康四人,背上背篼、麻袋等上山到清水溪采野菜。突然,尹海成看到离他们40多米远的一株白杨树树杈上有一只大熊猫幼仔。大熊猫幼仔像是饿了,无精打采。他们就把自己带的干粮拿给这只熊猫宝宝吃。可等了半个多小时,都不见熊猫妈妈来,于是,四人便用麻袋装上熊猫宝宝抬回了家。尹海成让家人买来白糖,搅玉米面糊糊喂养熊猫宝宝。过了三天,他们又把熊猫宝宝装进竹筐,送到了蜂桶寨保护区管理所。

 这只被尹氏兄弟抢救的熊猫幼仔起名‘尹尹’,后来报纸上把‘尹尹’写成了‘永永’。1984年7月,在邓小平同志的过问下,‘永永’和平武县出生的‘迎迎’出席了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深受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地参会人员的欢迎。

 1983年10月,王朗保护区抢救了大熊猫幼崽“南南”,在平武县林业局的精心护理下,1984年,经林业部批准,被送到上海杂技团当“熊猫演员”,取名“娇娇”,除在国内登台表演、参与来华接待外国首脑,还出访新加坡、日本。1986年参与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娇娇小姐》,在国内公演,引起轰动。

 在被群众救助的大熊猫中,有一只名为“盼盼”的熊猫或许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都知道。它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吉祥物“盼盼”,手持金牌作奔跑状的熊猫“盼盼”形象深入人心;它也在1991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当年最受瞩目的动物明星,它更是跨越大西洋,让美国人为之疯狂。但大明星盼盼的另一个名字“巴斯”就很少有人知晓了。

 1984年2月2号下午,宝兴县永富公社巴斯沟女社员李兴玉和邻居13岁的儿子石家明从山上捡柴回家,路过巴斯桥时,看到西河上游的水流中有一只大熊猫幼仔在艰难地挣扎。

 两人赶忙放下柴禾,跑去抢救。当时,这只熊猫幼仔已经在冰冷的河水里浸泡得直打哆嗦,奄奄一息。李兴玉和石家明再河边徘徊半天,实在想不出该怎么捞取水中这只大熊猫的办法。无奈之下,少年石家明只好跑回家求助。很快,石家明叫来了他的母亲张天玉。简单商量之后,两个妇女和一个儿童,把捆柴禾的绳子结起来,一头拴在河边的树杈上,另一头拴在李兴玉的腰上。李兴玉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抱起大熊猫幼仔一步一步地走向岸边。

 上岸后,张天玉母子俩赶紧点燃柴火,让李兴玉和大熊猫幼仔烘烤取暖。随后,李兴玉跑回家找来红糖、玉米面和一口锅,在河边煮红糖面糊糊,并一勺一勺喂给大熊猫幼仔吃。

 晚上8点,得到石家明报信的宝兴县抢救大熊猫工作人员和公社负责人来到现场,把大熊猫幼仔送上了汽车。临开车时,保护区的人员问三个救助大熊猫的妇女和孩子:给大熊猫幼仔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李兴玉脱口而出,干脆就叫“巴斯”。

 后来,这只大熊猫被送到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养护,恢复了健康。

 1990年,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巴斯”更名为“盼盼”,当选亚运会吉祥物,成为当时在全世界最著名的大熊猫明星。

  听众朋友,今天的“纪念科学发现大熊猫 150周年”《四川地方志熊猫篇》到这里就结束了。本节目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本节目音频内容取材于自《四川省志•大熊猫志》


文稿审核:张兆法

音频制作:成都广播电视台

主      播: 罗 鹏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