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说四川>按类别>报刊图片>详细内容

20200522四川日报图片

来源:20200522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0-05-22 15:44:12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在主席台就座。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图为即将步入人民大会堂的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杜荣生摄

这是5月21日拍摄的捅山工作业现场(无人机照片)。在太行山深处的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月山工务段,有一群被称为捅山工的人。每年汛期来临前,他们要对山体进行检查、清理,在悬崖峭壁间“行走”,挥动着手中的钢钎,排除威胁铁路行车安全的危石。为确保火车安全行驶,月山工务段每年要对100多个山头进行检查,组织捅山30多次。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4月8日,多央娜姆委员(中)在成都调研非遗项目体验基地。

5月18日,多央娜姆委员(左)和罗春梅委员讨论进一步完善关于打造巴蜀文旅走廊的建议。  本报记者李向雨摄

5月21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采访。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大会发言人张业遂。  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5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全国政协委员达久木甲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记者刘金海摄

成都市郫都区菁蓉湖,260亩湖水碧波如镜。以菁蓉湖为中心,一个国际化公园城市示范区正在崛起。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21日,分别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和都江堰基地的大熊猫“阿灵”和“青城”,入住辽宁省鞍山市二一九动物园大熊猫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它们将正式与市民游客见面。图为,当天,大熊猫“青城”在二一九动物园大熊猫馆适应新环境。新华社记者 姚剑锋 摄

南江县通过狠抓交通扶贫,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在八庙、长赤、红光等乡镇贯穿城乡、直抵田间、通组达户,成为村民的致富路。图为5月13日,南江县八庙镇玉螺村贯穿田间、直达院户的水泥公路,与绿色的田野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肖定怀摄

阿坝州漂亮的藏式民居。 李刚摄(资料图片)

本报制图/朱濉

阿坝各族小朋友挥舞国旗,感恩祖国。阿坝州松潘县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片)

阿坝群众脱贫奔康,走向新生活。阿坝州黑水县委宣传部供图(资料图片)

大美的阿坝草原湿地。 李刚摄(资料图片)

2020年,对阿坝州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今年2月,省政府批准包括阿坝州壤塘、黑水、阿坝3县在内的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至此,阿坝州13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全州累计完成10.3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606个贫困村退出。 本报记者 雷倢 徐中成 程文雯

阿坝县青稞丰收。 李刚摄

草莓喜获丰收。 吴传明摄

藏羌儿女走进新生活。  伍排勇摄

阿坝藏族群众点赞新生活。  (黑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金川县曾达乡村民依托云顶花海,吃上“旅游饭”。  (金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国人民同步奔小康,任务艰巨、使命光荣。阿坝州委、州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带领94万藏羌回汉等干部群众,接力奋斗,顽强拼搏,坚决向贫困宣战。 易西

金川县4万亩梨花盛开。(金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九寨沟县群众在采摘高山雪菊。(九寨沟县委宣传部供图)

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在为来自义乌的订单加紧生产。 (阿坝州发改委供图)

若尔盖草原湿地的大天鹅。(若尔盖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国家和省连片扶贫开发地区,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屏障,是四川平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国家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好生态,发展生态经济是新时代党中央、省委赋予阿坝州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破解高原藏区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之策。 雨田

黑水县城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余阳摄

阿坝州干部与群众分享幸福的喜悦。(阿坝州委组织部供图)

茫茫草原,蕴藏着幸福的明天。 (壤塘县委宣传部供图)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高原农牧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阿坝州2019年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民生“账本”。成绩的背后,是阿坝州各级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触摸百姓冷暖,深入农村牧区扶危解困,扎实推进“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全覆盖。  登林

负重前行,风雨兼程。

“铲屎”结束,出山合影。

刘景怡狂拍大熊猫便便。

大熊猫便便。

大丰收!跟大熊猫粪便合个影。

大熊猫。本文图片由宋心强提供

四川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大相岭保护区)从事野保科研监测工作的负责人宋心强和他的队员们,年复一年,在野外寻找大熊猫粪便,记录各种考察数据。  本报记者 肖姗姗

宋元清在长漂油画前,油画中左二即是当年与长江搏斗中的他。

长漂纪念馆前尧茂书雕像。

冯春在尧茂书纪念碑前。

5月15日,建川博物馆长江漂流纪念馆展陈提升后重新开放。1000平方米展厅,1848件珍贵文物。当年漂流时的橡皮船和船桨已经老旧,各种老照片和书信也已泛黄,但它们所凝结的团结拼搏、坚韧不拔、英勇顽强的“长漂精神”,在30多年后依然绽放光芒。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舒增尧(图中绿衣者)展开长卷。   本报记者肖雨杨摄

疫期这几月,德阳七旬老人、画家舒增尧“宅家”实在闲不住,5月干成了一件在朋友圈引人点赞的“大工程”——手绘15米长的《柏社古镇墨踪》。画中葱葱郁郁热热闹闹的柏社古镇,位于如今德阳旌阳区的柏隆镇,南距德阳市中心约17公里,这幅画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德阳版”《清明上河图》。  本报记者 李婷 余如波

《绿野3号》(油画) 郭燕作

从《迷城》《乡逝》个展后,郭燕持续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的四季枯荣和生命的时光流逝。在《绿野3号》中,她的笔触细腻而果断,刻画出自己内心世界丰富的生命体验。她以细腻的女性视觉,用绿、黑两大主题色形成反差,以暗寓时光就像原野的风一样静默地摇曳流逝,让人们在浪漫诗意的色彩世界中,体味时光的质感和生命的温暖。 (边钰)

阿来与谢有顺。

《文学的日常》剧照。

麦家。

由优酷视频、海峡卫视联合出品的人文纪录片《文学的日常》正在优酷播出。这部纪录片,聚焦马原和吴啸海、麦家和史航以及阿来和谢有顺等5组、10位文学相关领域名人,以拜访和对谈的形式,展现作家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本报记者 吴梦琳

布面油画《乐观主义的逃亡》。受访者供图

5月16日,青年艺术家翟倞个展“想象的喜剧”在成都市千高原艺术空间开展,展出这位新锐艺术家2019年后创作的新品。这次归来,翟倞以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的超现实刻画为切入点,剖析喜剧背后的内核,以及不同的演员、艺术家、哲学家与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展览将持续到6月28日。 本报记者边钰

乐手们去东郊记忆表演《狮子王》插曲。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乐手们来到几何书店演奏。

疫情发生以来,四川交响乐团的日常线下演出按下“暂停键”,全国不少交响乐团开始把以往录制的现场音乐演奏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供乐迷重温音乐时光。5月19日一早,四川交响乐团的乐手们来到位于成都梵木创艺区的布鲁米咖啡,录制疫期室内乐vlog(视频博客)专栏《乐游记》。  本报记者 李婷

来源: 20200522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