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图说四川>按类别>报刊图片>详细内容

20210209四川日报图片

来源:20210209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1-02-09 10:48:15 浏览次数: 【字体:

图为2月5日,航拍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1和T2航站楼如一对金色的翅膀展现在眼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海洋摄

1月29日航拍战旗村村民生态小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衡昌辉摄

见证成都解放的红旗。 四川省档案馆供图

彝海结盟纪念馆及纪念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云摄

1月27日,三河村村民吉好也求(右)和家人在新房前留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云摄

2月4日,战旗村的小朋友展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衡昌辉摄

1月24日,映秀镇博爱新村饭店的阳台上挂满了年货。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向宇摄

1月24日,映秀镇茶祥子茶庄主人的全家福。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向宇摄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3年过去,又一个春节到来之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重访当年总书记来川考察地,与老乡们唠家常,与干部群众聊变化。

公园城市 宜居 2021年2月7日晚,入夜后的成都锦江廊桥华灯高悬,流光溢彩。公园城市的悠闲生活、音乐之都的神奇魅力、蓉城夜景的绚丽多姿在这里聚集。

2020年4月27日,夕阳下的成都交子公园商圈,这里实现了商业建筑空间与公园环境的无缝衔接,展现出国际时尚的公园商圈新形象。

2020年4月19日,入夜后的成都五岔子大桥在锦江之上散发出耀眼的光彩,与周围的城市景观和河面柔波融为一体,吸引无数游人前来“打卡”,令人流连忘返。

映秀生活 带劲 2021年1月26日,汶川县映秀镇新建的摩天轮成为镇上的新风景。

2021年1月26日,鸟瞰汶川县映秀镇中滩堡村新貌。近年来,映秀镇大力发展“庭院培训+食宿接待+旅游讲解”的经济新模式。

2021年1月26日,在汶川县映秀镇“茶祥子”制茶坊中店主蒋维明(右)与游客正在品茶。去年开始,蒋维明制定了“不高于8厘米,见嫩就采”的新收茶标准,加快茶农们的收茶效率,提高茶农收入。

2021年1月26日,汶川县映秀镇内喜气洋洋,随着来镇上培训和旅游的人多起来,镇上开设的餐馆和客栈越来越多。

凉山深处 温暖 2020年11月13日上午10时,美姑县洒库乡吾门村分红大会正式开始,入股村民喜领“第一桶金”。当日,全村178户村民,每家每户都领到了现金分红。

2020年12月26日,夕阳下的凉山州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崭新的乡间公路蜿蜒而上,白墙灰瓦的彝家新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2020年12月29日中午,在凉山州昭觉县第三小学宽敞明亮的新教室里,从高寒山区搬迁到县城集中安置点的孩子们吃着热乎可口的饭菜。

2020年1月24日,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新居前,村民带着各色“年货”走亲访友。

2020年5月10日,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迎来首批住户。该安置点位于昭觉县城附近的城北乡谷都村、普提村等村,是四川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3900余户18000余人。

美丽新村 火红 2019年6月13日,鸟瞰成都郫都区战旗村,战旗村入选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成为“乡村振兴样本”。

2020年3月14日,成都郫都区战旗村的村民和志愿者在清洁家园。村里常年设立卫生清洁队,并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常态化的清洁家园让乡村更美了。

2021年1月24日,成都郫都区战旗村,中延菌业成都公司的工作人员冯克平正在查看杏鲍菇生长状况。该公司带动了战旗村及周边村庄20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

2021年春节将至,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访大凉山深处、汶川县映秀镇、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等地,感受三年来我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推动天府大地发生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新变化。 本版摄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钢 何海洋 郝飞 华小峰 杨树

目前,成昆复线四川境内的峨眉至米易段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其中冕宁至米易段计划2021年年底开通运营,届时大凉山有望通动车。图为2月4日记者航拍的建设中的成昆复线凉山安宁河谷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云摄

近日,冕宁县健美乡倮居村境内发现两只在河滩地和农田里觅食的灰鹤。据介绍,灰鹤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鸟是杂食性动物,但以植物为主,其繁殖地主要在北方,四川若尔盖、雅江、理塘有发现,在冕宁是首次发现。 余祖静摄

1月20日,成都杜甫草堂茅屋迎来最大一次翻新。

1月23日,72岁的刘瑞寅上房换茅草。

77岁的刘明富在房顶铺草。

1月24日,周礼春(左一)和老伙计们在成都杜甫草堂茅屋修缮完工后合影,大家手中拿着的照片是他们6年前在草堂修缮茅屋时的场景照。

春节前,刘明富和刘瑞寅在镇上帮人盖房,趁着节前再接上两单活。现在茅屋少有市场需求,擅长修茅屋的盖匠大多接些别的活计,大多数时候辛劳而沉寂。除了每次到杜甫草堂修茅屋,这时会来许多背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围绕着他们拍照、提问。 华小峰/图

中国营造学社旧址。

梁思成、林徽因旧照。

旧址内的绘图室。

旧址小院菜地。

营造学社旧址位于宜宾市李庄镇上坝村月亮田,是两个相连的小院。上世纪4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抗战大背景下南迁至此工作和生活,为中国古建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营造学社的李庄经历,对研究中国建筑史和抗战文化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2006年,中国营造学社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文 向宇/图

排练节目。

获奖奖杯。

《心有所蜀》剧照。 本版图片均由威远县文化馆提供

“川江险,险滩激流,养了四川人家;蜀道难,难上青天,安却一盆天下……”这是由威远县文广旅局、威远县文化馆联袂推出的原创音乐作品《心有所蜀》中的一段歌词,该作品在前不久结束的2020年四川省乡村艺术节群众文艺作品比赛中斩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陈槐在国外考察湿地。

陈槐在贡嘎山红石滩。

陈槐(中)参加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

陈槐在国外考察湿地。本栏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一名科学家,陈槐研究的主要领域是湿地生态,特别是泥炭地碳循环等领域。2020年9月,陈槐因其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亚太经合组织(APEC)创新、研究与教育科学奖。亚太经合组织21个经济体均只能提名1名科学家,今年入围最终评选的共有12位科学家,由中国科技部提名的陈槐成为2020年度此奖项的唯一获奖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来源: 20210209四川日报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