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段雯 谭晓华 ‖ 从百年党史看四川党组织 对党员培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征文启事:四川省地方志办等五部门联合开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
投稿邮箱: 421551703@qq.com
截稿时间:2021年6月30日
主办单位将根据作品征集情况,组织省内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集中评审,分文字作品、影像故事2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川观新闻将为本次作品征集活动作宣传推广,搭建线上主题展区,面向全省千万用户展示优秀作品。《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将择优刊发征集作品,所有获奖作品将结集公开出版;川观新闻、四川机关党建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四川共青团”官方微博等平台将择优宣传推广获奖作品。
特别提示:征文应为原创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
从百年党史看四川党组织
对党员培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段 雯 谭晓华
一、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及早期四川党组织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
1919年,《国民公报》刊登的《近世社会主义鼻祖马克思之奋斗生涯》是四川报刊第一篇宣传马克思及其主义的文章,从此,在四川境内掀起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小高潮。从1919年到1922年,先后有《星期日》《川东学生周刊》《四川学生潮》《半月报》《新四川报》《新蜀报》《人声》等报刊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运动,介绍五四运动情况,抨击时政,挑战封建文化思想,反对军阀混战,批判封建礼教,呼吁学生运动、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
在四川党组织成立初期,对党员培养和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党成立初期比较弱小,掌握的资源和影响力较小,在党员培育中存在培养程序不规范,受上级党组织和短期革命任务影响较大,呈散发、短期集中、标准不统一等现象。但总的来说,四川各地党组织是非常重视党员培养和教育的,各地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均有其个性和特点。
从程序上讲,一般是在培养中加强教育,通过各种读书会、学联、妇联、救国会等进步组织和团体,接触群众,进一步筛选、甄别、分类、培养。比如王右木组织的马克思读书会在四川境内影响最大,先以高师及附中的学生为主,后吸引工业、外语、农业专门学校学生及中小学教师、工商从业者。1923年10月,王右木挑选以刘亚雄等为代表的部分优秀团员,先转为共产党员,并建立中共成都独立小组。当时党团员的工作没有严格区分,对党员的教育往往扩大辐射到青年团员、进步学生和人民群众。
从教育内容上,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宣传苏俄革命、列宁的主张,民主平等思想,国际国内形势,西方民主和自由运动等。
从方式上,主要采用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
从形式上,主要采用印发传单、编印报刊、撰写文章、开展宣讲等方式,如吴玉章、杨闇公等筹建的中国YC团,推出机关刊物《赤心评论》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发行,宣传马克思主义、动员人民起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这个时期,党员教育和培养对党的成长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运动实践中加强宣传教育。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后不久即投入四川教育经费独立运动中,还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和群众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斗争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工人群众觉悟,并将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消息传至全省,造成一定影响,展示了党团组织的革命勇气和锐气,增强了党(团)员的政治觉悟和斗争意识。
二是在发展党组织和党员的同时,加强自身整顿清理。进一步严明了党内组织纪律,明确党员要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学习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精神。四川党组织认识到党组织在四川的发展之所以迟缓,是由于国民党右派、国家主义派等一切反动分子百般阻扰所致。比如1926年《国民党四川临时省党部工作月报》(7月)指出,“现在四川处于军政各界高压之中”“故人民既苦于军,又困于团”“故本部训令党员以坚韧耐苦,努力工农运动”,并报告了1926年1月以来党员培养存在的问题:受国民党右派煽动、诱骗、叛变、观望的人有之;有不能证明原入党手续、重新入党的。面对严峻的形势,四川党组织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认识和扩大四川的民众力量,吸引民众加入革命,转变为真实的革命者;对反动分子应严厉去除,提出应严密党的组织,对党员不断加以政治训练等要求。
二、土地革命时期,四川党组织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
土地革命时期,为适应新的斗争需要,四川党组织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呈现阶段性的特征。
第一,学校成为党组织活动和培养干部的重要据点。继续建立各种外围组织,如在学生中建立新兴剧社、前卫社等进步组织,观察和培养进步青年学生,吸引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继续创办进步刊物,刊物种类和内容更加丰富,宣传覆盖面更广。如省委机关刊物《川潮》《四川通讯》《四川晓报》《转变》《川北穷人》《党内斗争》《黑幕旬刊》等,川陕省工委机关刊印机关报《斧头》,共青团省委刊印《青年战士》,各特委(支)刊印《新社会日报》,省委军委编印秘密刊物《兵士指南》《工人之路》等。
第三,组织党员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组织学习中共中央《政治任务与策略》《关于“左派国民党”及苏维埃口号问题》决议案,《最近农民斗争决议案》等,传达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省委会议等会议文件和精神,学习《社会进化史》《社会科学概论》《通俗资本论》《共产主义ABC》《唯物主义史观》等书籍。随着斗争形势变化,党组织调整党员学习内容,如从1933年开始学习《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大纲》等,还为培训班组织撰写政治提纲、党的工作、群众工作3种训练材料。
第四,按计划大力培养和发展党员,继续在斗争中发展和整顿组织,净化党员队伍。到1930年6月底,全川的共产党员人数达到3881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员人数最多的一年。四川党组织高度重视整理党团组织的必要性,提出加强党的质(量)等,加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坚决肃清右倾动摇分子出党,对犯倾向错误、阳奉阴违的消极分子进行“无情斗争”,坚决洗刷阶级异见分子。
第五,加强党的领导作用,抓紧培养和提拔党员干部。中共四川省委提出改造和健全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培养和教育训练工农,继续洗刷各级领导机关的阶级异见分子,纯洁党员队伍;要求各级党委会应该有训练新同志的经常工作计划,如什么是共产党,每个党员的知识与工作,党的小组、支部的经常生活,各种会议的进行,建立党报、各种文件、决议的讨论与解释,发挥各种会议最大限度的教育启发性,特别是在各种斗争、各项工作中,收集最有利于帮助同志了解问题的材料,进行教育工作。
第六,在白色恐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倡导党员与敌对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如1929年刘湘在川军21军军部下设特务委员会,各县、市也先后建立起“清共”组织,专门搜查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并成立“反省院”。对此,中共四川省委组织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30年初,成立特工队,对罪大恶极的叛徒、特务实行镇压,又派同志打入特委会侦缉队,分化不甘心附敌的人,组成“良心会”,按党的指示活动,减轻特委会对党组织造成的危害。
第七,在日趋严峻的斗争中提出党员军事化的需要和严密党的纪律的要求。结合1934—1935年期间四川各级党组织被破坏的实际状况,四川党组织提出认真总结教训、加强和严密组织纪律,强调党员对上级决议应绝对执行;党在苏区内,应实行纪律军事化,在苏区的每个党员对各方面工作要负严重的责任,如临阵脱逃、泄露秘密等,都要受到党严重的纪律制裁。
第八,逐渐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培养彝藏革命干部,夯实共产党的基础。1932年5月开始,中共四川省委进一步健全巡视制度,巩固地方党部,加强川、康、松、懋等地少数民族工作。1935年5月22日,红军先遣部队司令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头人小叶丹结盟,红军在小叶丹的支持下顺利通过彝区。同年10月,红四方面军帮助藏族人民在绥靖组建格勒得沙共和国中央革命政府。1936年1月,成立格勒得沙革命党,设立中央党部—省党部—县党部—党部—支部—分支党部,拥有4000余兵力的格勒得沙中央政府民族革命军,成为抗日反蒋联盟的中坚支柱。
1935年4月,因叛徒叛变,中共四川省委组织被破坏、党员被捕,至1937年12月,四川没有中共省级党组织,各级党组织也先后遭敌破坏,全省仅剩60多名党员分散隐蔽坚持斗争,党的活动进入低潮期。这个时期党员教育和培养对党的发展和壮大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是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怎样的人才可以当一个共产党员?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川陕省第四次全省党员代表大会对组织问题的决议》认为:真正敢于牺牲自己的人,真正能够领导群众的人,真正能够带头斗争的工农,经常出席支部活动、执行支部和上级党组织决议的人,才可以当一名共产党员。
二是明确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头脑,教育干部和人民群众。
三是明确提出开展自我批评,反对官僚主义、僵化主义的领导方式。
四是把严密党的纪律提到新的高度。
三、抗日战争时期,四川党组织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
1936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夕,上海党组织先后派党员回川开展情报统战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和党员,为四川党的恢复准备条件。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民族团结、共御外敌开展,党员的教育、培养也从这方面展开。由于大革命时期党的组织被破坏,党员数量锐减,1938年前后,党的工作主要是恢复党的组织和大量发展党员。为适应新的时代任务,四川党组织对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集中力量培养和发展党员。1938年1月,中共四川省工作委员会在成都正式建立。同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为担负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及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任务,大量地十百倍地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决议》指出,要打破两种倾向:一是打破发展党员中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反对把党的注意力限制在恢复和审查旧关系或旧线索的狭窄圈子里;二是在统一战线中忽视党的发展,以为党的扩大无足轻重,甚至取消党的发展的严重倾向。针对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四川党组织注意从3个层面发展党员。首先是加快恢复党员党籍,尤其对失掉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其次是在军政系统发展新党员。1938年3—11月,省工委及下属组织从有党员300余人发展至3258人。第三是实事求是地发展党员。中共四川省委提出“以大量发展党员来推动群众运动的发展,在群众运动中求大量发展党员”的策略。在发展党员数量上,采取尽可能大量发展的方针,能做到发展多少倍是多少倍,不强求10倍数量。从1939年3月开始,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着重把党员质量提高,实现“大而精”的发展计划。
二是继续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提出一切新旧同志均要接受训练。面对没有教材、无书可读的困境,中共四川省委请求长江局交学联代表带一部分书籍回川,并征订《解放》《群众》及《新华日报》等用以学习。1938年7月,中共四川省工委加强干部培训,以3个月时间加紧培训新干部,自行编写教材,包括统一战线提纲、青年工作大纲、工人运动大纲、农村工作提纲、妇女工作提纲、地方工作提纲,党的建设、支部工作、党员须知、马列主义、中共党史等内容。培训办法是采用把各地干部调回成都学习、讨论,然后回到原地工作,几次三番,使大多数新干部都得到锻炼,而能够独立工作。同年11月开始,省工委宣传部及成都市委有关同志组成教育委员会,分设高、中、初级训练班,对党员进行训练,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起学习日制度。党员教育由注意训练班教育转到注意支部的经常教育工作上,强调党员模范作用,加强党内纪律生活,日常开设的课程有党建、马列主义、政治常识、统一战线和领导技术等。
三是在党员教育中着重强调保密工作的重要性。1939年5月,中共南方局作出《关于秘密工作的决定》,针对国民党特务机关的破坏和党内不注意保密的情况作出18项规定,强调将一切干部名单、组织统计、会议记录等材料,上级所发党内秘密文件等阅后立即焚毁;各级领导机关及负责人对上对下均使用化名,任何同志不得以党的面目活动,不得暴露党员身份,注意党组织的秘密工作。同年11月开始,在训练班上作重强调了秘密工作的重要性。此后,川康特委采用缩小会议出席人数、改变地址、机关完全秘密、变更通信接头处、建立秘密交通网等方式,保守党的秘密,川东特委采用将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严格分开的方式开展党的工作。
四是继续创办各类刊物,拥护和宣传中共抗日主张。对党员教育的材料主要采用实用性强、与工作相关的具体材料,如《国难三日刊》《邛崃三日刊》等。在重庆设《新华日报》分社,以此分社及各地《新华日报》代派处为公开接洽中心,扩大影响。这个时期党组织把握的报纸有《四川日报》《蜀话报》《新民报》《时事新刊》《学生新闻》《华西日报》《万州日报》《复兴日报》《正确日报》等。
五是继续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做好上层统战工作。如在中共成都市委领导下组织的成都抗日救亡团体群力社、成都市妇女华北抗战后援会、四川省妇女界抗日军人家属救济会、重庆妇女救国会、重庆青年职业互助会等都是党开展上层统战工作的平台。
1940年3月至1945年抗战胜利,由于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出现新的极度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共南方局指示:大后方党的任务是建立秘密据点、保存力量。这一时期四川党组织主要围绕疏散红色分子、审查干部、党组织建立支部、党员独立活动等方面开展工作,充分贯彻“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方针。这一阶段党员教育保留了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广泛开展党的阶级教育、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秘密工作训练、纪律和气节教育,以训练班、支部讨论、个人学习、特别小组学习为基本构建的集体教育制度基本建立,同时推进有系统的自我学习,在学习中积极开展思想斗争,提倡自我批评。这一阶段工作,为党员培养、教育进入“快车道”发展阶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段雯,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综合科科长;谭晓华,绵阳市社科联秘书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