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9-27 11:48:43

【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李晓艳‖千吨级桥机女操作手李俊的“彪悍”人生

作者:李晓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30 10:55:52 浏览次数:377 【字体:

0881141cf7474ada94a18748add5157c.png

千吨级桥机女操作手李俊的“彪悍”人生

李晓艳

2020年2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生产型央企复工率超80%》为题,报道了疫情期间乌东德电站工程建设情况。

仿佛是为了应景,13日上午10点15分,左岸地下电站,经过1小时10分的紧张工作,5号机组转子吊装就位,乌东德电站首批机组发电施工节点再下一城。厂房稀稀拉拉的人群已不复第一批转子吊装时的盛况,在15米高的桥机操作室内,临危受命的女操作手李俊并不在意。

下午14:00,5个小时的连续操作,直到转子完成脱钩,李俊从驾驶位上直起身,擎着手机,拍下这一刻;作为这次的主操作手,起吊2067吨的“巨无霸”,是李俊吊装生涯的第一次。

黄色漆面的转子吊具被两台1300T桥机主钩稳稳吊着,蓝色工作服穿梭其间,同事冲李俊挥手致意。她并不知道,就在此时,设备物资公司姐妹群已经炸开了锅。

“李俊,好样的!”

“李俊,巾帼不让须眉!”

“俊姐,厉害!”

……

不断滚动的微信消息,点赞、加油、鼓劲,李俊无暇顾及,两天后的右岸地下厂房,2062吨的8号机组转子还在等着她。

30个小时车轮战:我的任务才完成了一半

13日晚20:00,QQ对话框弹出消息,刚补觉睡醒的李俊拒接了次日的电话采访,“明后天右岸地下厂房转子还得吊装,这几天车轮战,现在我的任务才完成了一半。”李俊无不抱歉地解释到。头天的转子试调忙至凌晨,灯火通明的地下厂房使李俊有片刻恍惚,她甚至不太清楚当时是凌晨几点,乌东德桥机分部主任刘勇拒绝了她留守通宵的请求,将她押上回宿舍的班。“刘勇说,再晚都得睡。”那夜,李俊睡了不到4个小时。

平衡梁挂接、转子试吊、安全技术交底会,30个小时连轴转,李俊坦言,右岸的吊装压力更大。

16日清晨,从营地到右岸地厂,30分钟的车程,油库、磅房、机电仓库、搅拌站,沿途的工程设施一一闪过,李俊稍微松了一口气。整整两天的监测、调试、配合,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剩下的只要做好我自己就可以了。”李俊笑得爽朗而笃定,颇有些轻装上阵的洒脱。

16日上午9点32分,右岸8号机组转子吊装就位,李俊和她所在的桥机分部顺利完成乌东德电站第4台转子吊装,距7月首台机组发电又近了一步。李俊如释重负,她多年积累的扎实功底终于可以睡个踏踏实实的囫囵觉。

10个460吨座环吊装:这么小的个儿能行?

“这么小的个儿能行?”第一次吊装460吨的机组埋件座环,李俊被兄弟单位同事质疑,她却并不在意,她用自己的专业水平给出了最响亮的回复:她不仅“能行”,而且这一吊还是10个。“12个机组座环,恰恰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这两个意义最重大的座环不是我吊的。”说起这事儿,李俊难掩遗憾。

李俊吊起的又岂止这10个座环。2019年,设备物资公司乌东德项目部运行管理的地下厂房6台桥机,吊装设备48854次,吊装总重达129473吨,作为分部主要的两名桥机操作手之一,李俊的工作量可见一斑。但她却并不想就此事多谈,“我们从不计算个人的工作数据,这是整个团队的成绩,离了谁都不行”。

成绩记载了辉煌,也承载了奋斗的艰辛。地厂的桥机运行管理难不难?难!入厕难,清洁难,休息更难!

在移动厕所尚未入驻前,偌大的地下厂房,转几个圈儿也找不到上厕所的地方。李俊急得不行,只能减少水分摄入,后来向领导反映,问题解决了,可是上上下下15米高的操作室,虽然厕所就在眼前,跑一趟也并不轻松。

更令人意外的是,相对于桥机操作,桥机清洁成了李俊的老大难,桥机上没有水,为严格落实6S管理制度,保障设备运行安全,她常常把操作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擦了一遍又一遍,而她自己被折腾得蓬头垢面。“自从进了桥机操作间就没穿过一身干净衣裳”,自嘲里是李俊心里的小小委屈。因此,下班后她总与同事保持距离,“怕身上的灰沾到他们衣服上”。

重大件吊装睡不踏实,三班倒的工作安排睡觉又不规律,休息难成为李俊的常态,“逮着工作空档可以灵活地补补觉”。为保证充足的休息,应对高强度工作,李俊也试着琢磨出一些小诀窍。

37年人生历程:乌东德是我生命的全部

乌东德对李俊意味着什么?被问及此,李俊的神情有片刻怔愣,这个问题对她而言太过宏大,“我想,乌东德应该就是我的生活”。

从小在这里长大,电站营地距家不过10分钟车程。作为土生土长的乌东德人,这里的山川、峡谷、急流、险滩,都是李俊的亲人,是她的梦与归宿。

2012年,乌东德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家里的土地被征用为移民安置点,父亲成为乌东德电站的一名保安,31岁的李俊从家庭主妇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乌东德加油站的一名加油员。可她不满足现状,学起了桥机操作,学理论、练技术、取证,乌东德电站的入驻俨然成为李俊新的人生起点。

这个坐落在乌东德峡谷、世界在建第二大水电站,联动起的蝴蝶效应,不仅仅是源源不断送往东部地区的清洁能源,它也悄然搭建起一座桥梁,让这个川云边界的小镇,与更大的世界相连,让更多的人有更广阔的施展舞台。

20年前的李俊曾有个“彪悍”的梦想,她想成为一名杀猪匠,这份胆量与魄力在20年后,将李俊送上了千吨级的桥机操作室,而这份能量还能焕发出何种光芒,我们不得而知。但37岁的女工李俊知道,她的路绝不仅限于此。

(作者单位:长江三峡设备物资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谢灵慧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