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家铉翁义救文天祥之妹

作者:古伯良 来源:眉山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17-12-26 17:33:0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有一个村名叫玄翁村,该村之所以名“玄翁”,据说是为了纪念南宋末年的爱国名士家铉翁。而家铉翁与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之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家铉翁,约1213—1297年,号则堂,四川眉山人。文天祥,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

1275年底,元朝伐宋最高统帅伯颜率领20万大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杭州),南宋朝廷大臣纷纷弃官出逃,这些大臣包括左丞相王爚(yuè)、右丞相章鉴、同知枢密院曾渊子、签书枢密院事文及翁、同签书枢密院事倪普等宰相、执政在内,真是树倒猢狲散。

为维持朝廷局面,南宋王朝只得紧急抓差,突击提拔干部。家铉翁和文天祥就是同时被突击提拔的重臣,也是难得的忠臣。文天祥当时因得罪奸相贾似道而被罢斥在老家江西,为响应朝廷募兵勤王的号召,立即在江西招募组建了一支一万多人的义军开赴临安,一到临安就被任命为临安知府,1276年2月19日又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家铉翁本来只是户部的副部长兼枢密院掌管内部事务的都承旨,在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的第二天,被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突击提拔为签书枢密院事。枢密院是宋朝的最高军事机构,一把手称枢密使,如果以他官主持枢密院,则称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是知枢密院事的副职(宰执大臣之一),也就是说,文天祥和家铉翁同时被任命为负责南宋军政的一、二把手。

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的第二天,被派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伯颜扣留。谢太后(南宋皇帝宋恭帝当时只有6岁,太皇太后谢太后垂帘听政)见大势已去,只好向元军投降。当时,南宋丞相吴坚、贾余庆就拿着通令全国向元军投降的通告来找家铉翁签字,家铉翁却义正词严地拒绝签字。文天祥听到这一消息后,感慨万分,题诗曰:山河西塞尽瓯金,艺祖高宗实鉴临。一日尽将输敌手,何人卖国独甘心。

南宋决定投降后,还怀着一丝求和的希望派出祈请使团到大都(北京)议和,家铉翁就是祈请使之一。他在与元朝的谈判中,据理力争,正气凛然。文天祥深为这位刚烈汉子感到骄傲,深感国家危难之时,这种忠臣太少了,于是赋诗赞道:廷诤堂堂负直声,飘零沙漠若为情。程婴存赵真公志,赖有忠良壮子行。

南宋祈请使团谈判结束后,元朝并没有让他们回到南方,而是将他们软禁在宾馆中。1276年三月,伯颜攻破临安,俘虏谢太后、宋恭帝等返回大都。当家铉翁听到临安陷落时悲痛万分,“旦夕哭泣不食饮者数月”。恭帝被解押到大都时,他又率领南宋故臣,前去迎驾,老泪纵横,长跪不起。

再说文天祥被伯颜扣留后,伯颜本来企图劝降文天祥,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可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解往北方。但到镇江时,文天祥设法脱逃,历经艰难险阻逃到福建继续抗元。1278年底,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遭元军突然袭击,兵败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杀未遂,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10月初到达。

刚开始,元朝一直希望能说服文天祥投降,安排他住在高档宾馆,美酒佳肴招待,还先后派了已经投降元朝的他的弟弟文壁、宋恭帝等来劝降,但文天祥丝毫不为所动。

元朝当局见软的不行,就将他投入大牢,酷刑伺候。并把他的妻子、妹妹和两个女儿降罪为奴,充为官婢。一天,文天祥在狱中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妹妹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心如刀割。但他深知女儿的来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团聚。因此,虽然“痛割肠胃”,却也决不丧失气节。他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

被软禁在大都的家铉翁,也拒绝了元朝的高官厚禄,“义不二君”。当他得知文天祥的妻妹女儿被降罪为奴后,痛心疾首。虽然自己也遭软禁,命悬元廷,但他义无反顾地“倾橐(tuó)中装”,拿出自己所有的珠宝财物,四方奔走,八方求情,以救英雄亲人于水火。由于倾囊救人,家铉翁自己的生活也变得十分穷困,他曾在《祭器之文》中自述困境说:“居无把茅,卧乏班荆,病无以药,寒无以衾。”虽然如此,他也无怨无悔。最后,虽没能将文天祥的亲人全部救出,但还是将文天祥的妹妹从官婢中赎了出来,并亲自将她送到文天祥的弟弟文壁家中,也算是对文天祥的一丝安慰。

文天祥在狱中被囚禁折磨了三年之后,一天,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说:“你如能像忠于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丞相”。文天祥强忍膝骨击伤的剧痛,昂首挺立,说:“一死之外,无可为者。”第二天(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到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之死,令家铉翁“流涕太息”。虽然元朝当局因为一直想劝降他而没有杀他,但他“义不二君”之心始终没有动摇。在朝廷“监视居住”下,他在大都、河间(今河北省沧州市下属的河间市)一呆就是18年。饱尝离乡之苦,倍受亡国之痛的他,魂牵梦绕的还是巴蜀故园和南方的故国。一天,他饱浸泪水,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小诗——《寄江南故人》:曾在钱塘住,闻鹃忆蜀乡。不知今夜梦,到蜀到钱墉(杭州)?

直到1294年元朝成宗皇帝(铁木耳)即位,朝廷才决定将他放还。应该说,元廷还是很敬重他的,当时朝廷给他赐号“处士”(指有才有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赏赐他很多金币,还赐给他衣服,以“遣还其家”,但他“皆辞不受”。这时的家铉翁,已经“年逾八十”了。数年之后,一代爱国名士家铉翁“以寿终”。

(作者:古伯良)

来源: 眉山市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