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诸城市长苏轼•密州四曲⑤:政绩赢得群众爱戴 ‖ 易旭东

作者:易旭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9-11 20:43:19 浏览次数:625 【字体:

编者按:目前,表现苏轼山东诸城(密州)的各类文章多以“密州三曲”为主,对“凡百劳心”既安邦抚民的政绩一笔带过,更是忽视“潍河文化带”对苏轼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本文作者易旭东采用现代传媒的平视眼光,将新闻手法、电影手段引入叙述结构,跨文体写作,真实再现苏轼在“齐鲁名地”的苦中取乐,勤政廉政,视密州似故乡,爱黎民如亲人,关注农事,兴修水利;重点表现“密州四曲”产生的来龙去脉;着重揭秘千古第一豪情词《密州出猎》,景妙论高的超然愁情词《超然台作》,“除却胶西不解歌”——“曲阜文化圈”“潍河文化带”对苏轼思想与创作的影响。

细心的读者,能“读出”对现实社会的借鉴、启迪。

作品展示四川儒家精英在山东,从急于舍身报国却壮志难酬,经过个性把握,到“嗟我本狂直”的“野性”觉醒,坚持人格和心志,逐渐走向“无所往而不乐”的精神解脱的转变过程。

诸城市长苏轼•密州四曲

易旭东

政绩赢得群众爱戴

第一次任知州,独挡一面。

到熙宁八年(1075年)十月,经过近一年努力,“蝗旱相仍”的灾情基本杜绝,“盗贼渐炽”的局面也大为改观,治理成果初现,正呈现出几年来少有的稳定富庶局面。

不久前,在“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较量中小胜,“变法副帅”、参知政事吕惠卿被罢相,重要的还有前杭州知州、现任知制诰(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主任)陈襄,向宋神宗再次举荐司马光、苏轼等33人。

又可能再回开封。

政治形势似乎沿着有利于“保守派”的方向发展,心情如乌云缝隙中透出的些许阳光。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得到朝廷的召唤,渴望在更高、更宽、更广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豪情又满怀于胸。

做知州的妙处,是能想更能做。

熙宁九年(1076年),在扶淇河的东坡上造超然台,亲自绘图,参与取材、施工。

对建筑颇有揣摩,早在陕西凤翔时就跃跃欲试。

诸城西北墙上有“废台”“增葺之”“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而成,“日与其僚,览其山川而乐之。”台成后,任洋州知州的文同、朋友李清臣、张耒,均作《超然台赋》,文彦博也作《寄题密州超然台》诗,司马光亦有《超然台寄子瞻学士》诗。

在四月,作《文与可字说》寄给文同。

希望能草书此赋,好刻于超然台的石台上。

文中采用孔子与弟子子张、子夏的对话,高度赞扬文同的人品,“与可之为人也,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与为不义,虽禄之千乘不顾也”。

苏辙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超然”,作《超然台赋》赞咏。超然,超脱尘世、乐天知命之意,意为人的精神,可以不依赖外物获得,才能名气出众之人,不为功名利禄等劳累,虽有荣观而身处,自然不违背人性之意。

弟弟深知兄长的豁达,引发哥哥《超然台记》横空出世。

“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他,在《超然台记》中赞美说:“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洋溢着快乐气氛。

兄弟俩以“超然”之意自宽,阐释道家的乐生哲学。

政治失意后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仕途的坎坷不平,开始产生归向老庄的倾向。超然之乐,含有政治失意的辛酸。既不能摆脱官场,又要寻求超然之乐,内心世界矛盾的体现。唯其矛盾,更使文章委宛多姿,意味深长。

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

“以苦为乐”,构成了苏轼以后生活创作的“素材”。

超然台成为会友之所。

政务之余,邀同僚,会朋友,欢聚台上,或诗、或词、或歌、或赋……

“超然”思想确定,应用到人生中。

超然台

面对密州的“庇采椽之居,行桑麻之野,岁比不登,盗戝满野,狱讼充斥”,人不堪其忧,却“乐其风俗之淳”;面对仕途的受挫,采取“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的达观态度;面对生活的艰苦,“作后杞菊赋以自嘲,且解之云”;面对人生的忧愁,“走马来寻铁沟水,有鱼无鱼何足道”,“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正值“不惑”之年,大踏步地走入人生的成熟期。

为政一方,明显地体现“民为邦本”执政理念;具体措施中,施行“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安”的黄老思想;文学创作中的“超然诗”、出猎词等,明显体现爱国、归隐、野性思想等。

登上超然台,西望,穆陵关,姜太公、齐桓公的遗迹,还可寻找。北望,潍水缓缓流过,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创下不朽业绩。“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气象不凡。

凭个吊古,抒发个人情怀。

“城东坡陇何所似?风吹海涛低复起”,“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眼观百里以外,心驰千载以上。

骑马打猎,与民同乐。

荒凉、茫荡。唤醒身上积存多年的“狂质”“野性”。

主张为政应顺应自然,“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在密州期间,还整治了州治西侧的荒废园亭,取名为“西园”“西斋”“西轩”;在署北正中,筑“盖公堂”,纪念汉初黄老门徒盖公,命画工摹写的陆探微名画,画中猛狮“奋髯吐舌”盘踞壁上;在城西北处的潍水之畔,筑“快哉亭”。

他,请求文同作快哉亭诗,告诉任期满后,打算带着苏辙回京师候命。

文同回作《寄题密州苏学士快哉亭》诗。

乐天知命,一生的精神支柱。

在密州写下的一些闻名于世的名篇中,每每提及超然台,都津津乐道。

如今的诸城市人民路口,就是苏轼当年建造的“超然台”。

北宋时,诸城的标志性建筑。

再现当年诸城千古豪情。

超然台原址,在超然台路以南、台下巷以西,复建在现址西南百米的位置。

整个工程依原有规模,按3倍的比例进行扩建,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余平方米。

超然台台高10.74米,北面紧靠城墙,台面略成梯形,前沿东西长约28米,南北宽25米,长160米。台上,分前后两院,前院中间有3间厅堂,明柱出厦,门悬横匾“慕贤亭”;后院有东西两庑,各3间,较前矮小,内置刻石。后堂3间,内有苏轼泥塑坐像,一手捧书,一手扶膝,神态文雅庄重,风度超然脱俗。

在文学史上,超然台可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媲美。

闻其声,见其行。

德政情怀,“欲把疮痍手摩抚,坐观不救亦何心”。

他,政绩上赢得群众爱戴,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把“为政”通向“道德”,提高了施政者的品位,“吏实不德,无以导迎顺气”;经常自疚自谴,责备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我衰临政多缪错”“民病何时休”?

第二年,气候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履职之余,有更多时间、精力,寄情于周遭的山山水水,常山、卢山、障日山、马耳山等,均留下过足迹、诗作。

他,经常登临诸城城南10公里处的常山。

常山,不甚高大,被视为神山。早先,以山形如猛虎在卧,名卧虎山;继后,因地近海滨多风,沟渎不留,常常苦旱,百姓祷雨于兹山,每每有应,百姓认为有“常德”,称为“常山”。

方圆五公里。古树参天,时有野兽出没。

除常山寺、广丽亭外,还筑有道士庙、姑子庵,终年香火很盛。

“哀我邦人,遭此凶旱”。

“知州”职责。两次按照当地风俗,亲率州、县官员来此祈雨救旱,先后写就六篇《祭常山(神)祝文》,旨在“以遗东武之民,使歌以神而勉吏”,上天有眼,果然得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纪实作家,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特聘资深研究员,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成都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做品450万字,近50篇做品获各种奖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易旭东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