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谁家花蕊谁家词

来源:方志金牛 发布时间:2022-05-10 20:41:38 浏览次数: 【字体:

谁家花蕊谁家词

女子如花,而美到要以“花蕊”来形容,足见其美堪比花中之花。五代十国,“花蕊夫人”似乎是一个形容女子才色俱美到极致的常用词。如今我们知道的以花蕊命名的美人就有三四位。考诸旧史,最早用花蕊来指称的女子应该是前蜀内枢密使潘炕的爱妾赵解愁。据《蜀梼杌》记载, “其母梦吞海棠花蕊而生,有国色,喜为新声及工小词”,王建曾想纳入宫中,结果被潘炕拒绝了,赵氏并未有夫人称号。王建的小徐妃因容颜出众而被喻为花蕊夫人,“花蕊夫人,蜀王建妾也,后号小徐妃者”。而孟昶的徐妃(另说姓费)应是第一位以“花蕊夫人”名世的。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徐匡璋纳女于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翾轻也。又升号慧妃,以之为号,言其性也。”至于还有说李煜的宫人中也有一位小花蕊,应已是当时对美貌女子的通称了。

张大千刻绘的花蕊夫人像

美貌女子生逢乱世、命运多舛而不能善终,几乎是注定的结局。前蜀徐氏和她的姐姐是成都人,同为王建妃子,姐妹皆受宠,一个淑妃,一个德妃。姐姐的儿子王衍即位成为前蜀后主。不过这姐妹俩既不淑也无德。史籍里说她们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致后主荒淫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孟昶的徐妃不仅貌美聪慧,而且性格温婉。在后蜀降宋后,被掳入宋宫,为宋太祖据有,终“以罪赐死”。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据说是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南唐灭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

这几位花蕊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擅写作,工诗词,留传后世的宫词究竟是出自哪位花蕊夫人之手呢?

宫词是文学史上以记叙宫中生活及宫人情感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的通称。最初用来表达宫怨,如汉班婕妤借团扇哀叹自己的见弃,这类诗大多借物喻情,深婉侧艳。大诗人王昌龄、白居易都写过宫词。“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著名的《行宫》让宫词的意境得到极大提升。被誉为宫词之祖的王建的《宫词》,在同类诗中最为著名,这个王建是中唐诗人,可不是前蜀皇帝王建。他受白居易《长恨歌》和元稹《连昌宫词》的影响,写过回忆天宝盛事的《霓裳词十首》,之后他更写出了著名的《宫词百首》,用工笔描绘的手法,着力展开宫廷生活全景式描写,不仅写帝王上下朝、祭祀、谒陵等大事,更写宫中节日、歌舞、游艺、宴乐等活动,内容生动真实。王建的宫词为后来花蕊夫人的宫词奠定了写作范式。不过,王建毕竟是从别的宫人口中得来的素材,不似花蕊夫人描写的都是自己的亲历事,所以,花蕊夫人的《宫词》基本可被后世当作史料进行研究。

花蕊夫人宫词诗意图

五代末期战乱中,各地文集、诗稿散落失传,花蕊夫人的《宫词》被发现颇为偶然,南宋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里记载了这个经过。

1072年(熙宁五年),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在崇文院主持审定蜀、楚、秦三地进献的图书时,偶然在两张简陋的纸上,发现了由花蕊夫人亲手缮写的诗稿,有诗词三十二首,殊为惊讶。王安国向王安石做了推荐,王安石又将诗作转给王珪与冯京共赏,这些当世的大学者、文学家都对诗作大加赞赏。《全唐诗》《宋诗钞》均收录。《宋诗钞》在《花蕊诗钞》的前面附有一个小传,对其诗评价甚高:“世传其宫词百首,清新艳丽,足夺王建、张籍之席,盖外间模写,自多泛设,终是看人富贵语。固不若内家本色,天然流丽也。”正所谓自家人言自家事,花蕊夫人的《宫词》在情感和内容的真实性上都得到后世肯定。但是,《宋诗钞》中收录的列为花蕊名下的宫词有近百首,远超过王安国当初看到的三十二首。正是这个数量上的扩充,使得后人对《宫词》的作者产生了疑问。

《宋诗钞初集》吴氏鉴古堂刻本 ,清·吕留良等辑

宋朝以来,《宫词》的作者一直被认为是后蜀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铁围山丛谈》记载:“及孟氏再有蜀,传至其子昶,则又有一花蕊夫人,作《宫词》者是也。”明人毛晋在编撰《三家宫词》时也力主此说。但近世学者浦江清在20世纪40年代初发表了《花蕊夫人宫词考证》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

浦江清依据《宫词》中“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降辰。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这首诗,考证出《宫词》作者应为前蜀的花蕊夫人小徐妃。因“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官家降诞日”就是皇帝生日。孟昶的生日所有史书均记载是在十一月,前蜀后主王衍的生日恰在七月十五。写这首诗的人肯定不可能是后蜀的花蕊夫人。另外,《宫词》所咏皆前蜀宣华苑事物,所提到的会真殿、龙跃池都是宣华苑中的建筑物,而且诗词中描述宫女为道士装束,头戴金莲花冠等,都与前蜀宫廷穿戴吻合。因此,这些宫词不可能是后蜀花蕊夫人的作品。浦江清还认为,这些宫词中或还杂有王衍、昭仪李舜弦、宫人李玉萧等人的词章,所以《宫词》应该正名为《宣华宫词》。

但传统的宋人意见并没有因浦先生的考证被推翻。因“法云寺”一诗并不在最初发现的那三十二首里面,而是在其后六十六首“逸诗”之中。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有云:“王平甫云,熙宁间奉诏定蜀楚秦三家所献书,得一弊纸所书花蕊夫人诗共三十二首,乃夫人亲笔。……花蕊又别有逸诗六十六首,乃近世好事者旋加搜索续之,篇次无伦,语意与前诗相类者积少成多,诚为乱真矣。”意思是说,王安国当时只看到三十二首亲笔诗,后来的六十六首都是当时好事者搜罗模仿而来,皆为后人赝作。所以,以此断定《宫词》为前蜀徐妃所作,也不尽然。

但是话又说回来,就算在这三十二首宋人认为是花蕊夫人真作的《宫词》作品中,仍然有证明其为前蜀作品的证据。如《宫词》第三首“龙池九曲远相通,杨柳丝牵两岸风。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来去碧波中”和第四首“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提到的“龙池”,即为“龙跃池”的简称。史书明确记载前蜀王建时期,将摩诃池改为龙跃池,而后王衍又改龙跃池为宣华池。到了后蜀时期,此池又复为旧名摩诃池。因此,此首宫词以“龙池”为名,作者当在前蜀时期。又如《宫词》第五首“殿名新立号重光,岛上亭台尽改张。但是一人行幸处,黄金阁子锁牙床”。提到了新修的重光殿,而《新五代史·前蜀世家》明确记载王衍的宣华苑中有重光、太清、延昌、会真之殿等。再如第十三首“旋移红树斫新苔,宣使龙池更凿开。展得绿波宽似海,水心楼殿胜蓬莱”提到的“宣使龙池更凿开”之事,也与《锦里耆旧传》记载的前蜀开宣华池,引郫江水入宫的事相符。通过这些例证,可知浦江清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此花蕊应是前蜀的花蕊夫人。

《三二家宫词》清·同治刻本

之所以宋人认为作《宫词》的为后蜀徐妃,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因为后蜀花蕊夫人的名气远大于前蜀小徐妃,入宋后又与宋太祖有一段故事,才名远播,自然就是她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前蜀小徐妃历史评价几乎负面,甚至担了一个“祸国殃民”的罪名,那些大文人们自然不愿意把溢美之词送给她了。前蜀被后唐灭亡后,后蜀又至。后蜀的花蕊夫人与前蜀小徐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人根据《蜀梼杌》和《能改斋漫录》的记载,仔细梳理,发现后蜀花蕊夫人与前蜀大小徐妃都属徐氏一族,大小徐妃可能是后蜀花蕊夫人的姑姑,红颜薄命的徐氏花蕊夫人又一次出现在乱纷纷的历史舞台上,令人喟叹。这位后蜀花蕊夫人最为著名的是那首《述亡国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除了这首《述亡国诗》,还有半阕《采桑子》也像那些宫词一样扑朔迷离:“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这首词见于《能改斋漫录》,词的上下阕风格完全不一致,能写出“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花蕊夫人怎可能写出如此邀宠鄙陋之语。而且《宋史》记载“昶乃举族与官属由峡江而下”,他们的入宋路线是从成都经眉州乘船下三峡入汴京,并没有经过蜀道。而只有前蜀的花蕊夫人作为俘虏,押解入洛阳要经过蜀道,且《十国春秋》又记大小徐妃随后主降唐,“行至天回驿,太妃与太后赋诗,凄婉不可听闻”。由此,这首词的上半阕有可能是前蜀花蕊夫人所作,下阕当为后人所续。

年年总到花时候,风雨成旬。不肯开晴,误却寻花梦里人。两个以花著称的女子,她们的故事就这样在世间流传,她们的名字借着那些清曼绯艳的诗句,活在了后人的追忆里。

(本文原载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著的《锦水花间——千年前的成都》一书)

来源:方志金牛

来源: 方志金牛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