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

史料之窗

  • 探寻斯盛桥坊 代学文 河流蜿蜒曲折、长桥卧波,两岸沃野田畴、林木错落,沿河由郭北出发,开启一段人文风光之旅。在内江,清流河也许最能激起泛舟游荡的念头。 一缌滩,这片河滩借清流之水漂洗麻布而得名。郭北镇就处在一缌滩上,得名缘起当地的郭...
  • 本文 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6 期 俊才彭遵泗:其人及其书 彭 华 刘文波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是中华文化大家园中重要的区域文化之一。在汉晋时期、两宋时期、晚清民国时期,巴蜀文化铸就三大高峰。 在三大高峰时期,巴蜀之地涌现出众多...
  • 邱志诚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14版) 【读史札记】 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历朝历代无不强调以农立国,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组织、推动。跟前代相比,宋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一般印象中宋代农学却并不突出。通过全面的考察和比...
  • 梁勇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14版) 公局是清中后期在州县普遍设置,由士绅或委员管理、协助政府完成特定行政事务或办理地方公共事务的机构。在州县地方治理中,既有的体制为以知县为中心,包括佐贰官、衙门“三班”“六房”吏役等在内的...
  • 张兴武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13版) 迄今为止,南唐文学为世人所重者唯有李璟、李煜和冯延巳的淡雅歌词,其实,在那个与中原政权南北对峙的偏安之邦,“四六”骈辞或许更能代表其兼收并蓄的文化气质。南唐“四六”作家众多,风采韵致各不...
  • 傅宇斌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13版) “正变”观是中国诗歌风格论的传统范畴,词学史上的“正变”也多用来指风格的正体与变体。晚清著名词人谭献的“正变”观不仅突破了传统“正变”观以“豪放”“婉约”二分词人风格的认识,也体现了...
  • 贾飞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5日 13版) “四大奇书”是小说领域中的一个常识性话题,指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它们是长篇通俗小说的代表性著作。从当下读者和学界的认知来看,大多持王世贞首先提出了“四大奇书”...
  • 众观苏海 宛 怀 读懂一个人,有时不一定非要从这个人自身出发。敌人、同僚、对手、上司……有时甚至是路人,都能给读者提供不同剖面的视角,从而还原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角色。苏轼恰恰就是一个这样的“箭垛式人物”。他漫长而丰富的一生,引发...
  • 本文 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6期 蜀湘共宗南轩学 ——张栻的历史贡献 杨世文 一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钦夫,号南轩,又号乐斋、葵轩,学者称南轩先生。宋宁宗时赐谥曰宣,故后世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省绵竹市)人,既是著名理学...
  • 大江、美酒、荔枝 美丽边城泸州留在唐宋诗歌中 诗圣杜甫经过泸州,给我们留下了三首诗。 第一首《解闷》:“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诗人感叹在京城中堪称稀世珍品,而且即使有已经不知道真颜色、真...
首页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尾页 共3603条信息/共361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