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2024-05-15 15:34:13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地方志工作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1-07-19 08:28:20 浏览次数:914 【字体:

王致修

 

    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的工作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工作。”20年左右续修一次,而且要在前志编纂完成后立即启动,在这个不算太短的时间里,启动后应该做些什么,特别是其间党政分管方志工作的领导和方志机构的专业人员可能已几易其人,懂行的老一代方志工作者可能已经过世,如何使地方志这项系统文化建设工程不因上述因素受挫,而能延绵不断,这就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统筹兼顾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各项任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整体推进。

    一、制订规划,确定目标任务

    为使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各项任务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在一轮修志结束后,要着手制订延续至完成下轮续志的规划,按照规划,循序完成短期的和中长期的目标任务。长规划中的目标任务主要有:

    (一)编纂新一轮续志

    按《条例》规定的年限,启动新一轮志书续修。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其一、理论准备。全面系统地总结上轮修志的基本经验,结合地方党政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中长期规划,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展望下轮修志断限的地方大势,在发凡起例的诸方面提出创新性的要求,使续志各个方面都有新的起点。

    其二、队伍准备。专兼职方志队伍,升迁病逝,及时递补;时殊人易,及时培训;坚持编辑年鉴,续志时驾轻就熟。

    其三、资料准备。按新一轮修志内容需要,在普遍搜集掌握地情资料的基础上,做定向性的搜集积累和整理,任务落实到各个基层。

    其四、凡例准备。在理论研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新一轮志书的编纂凡例,特别是对于记述重点、组织结构、分类原则及谋篇布局、体裁运用等要清楚明确,并有可操作性。

    其五、总纂准备。到新一轮续志下限时即进入总纂阶段,要做到“四到位”:总纂人员(主编、副主编)到位、续志篇目到位、志稿(包括图、表、述、录等各种体裁和前志补遗与勘误的材料)到位、补校资料的人员到位。

    (二)编辑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综合年鉴宜按年度编辑出版。上年年鉴出版,即启动下年年鉴编辑。工作任务是:

    其一、与时俱进,修订下年地方综合年鉴篇目,完善体例。

    其二、以会代训,总结上年年鉴编辑工作,研讨下年年鉴编辑方法和收纳资料重点,结合培训志、鉴相关业务。

    其三、政府行文,将新年度年鉴资料的搜集和撰稿任务分解到各个单位,要求在次年三四月间交齐。

    其四、组织编纂和发排,宜于年内8月底前出版上年年鉴。

    (三)资料工作

    资料工作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常规工作,要由专人负责,天天搜集来自各方面涉及地方的信息资料,突击收集定向需要的口碑资料,经常整理已收集的各类资料。具体任务为:

    其一、续志资料立卷归档。一轮志书一经出版,该志的原始资料按篇目立卷归档;修志期间形成的公文,按文书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立卷归档。

    其二、年鉴资料立卷归档。地方综合年鉴出版后,应于当年完成资料归档工作。年鉴资料按篇目立卷归档,以供续志使用。

    其三、地情资料搜集整理。涉及地方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文献、新闻报道、知名过世人物悼词、获奖科技成果和文艺作品的照片及凭证等相关资料,坚持天天搜集、剪辑。

    其四、专题资料征集。计划内的方志系列成果——行业志、山川志、名胜志、地情手册等所需资料的定向征集及用后的资料归档。

    (四)旧志圈点、校注重印

    抓住续志总纂前的时间空档,组织专门力量,将古代和近代的地方志书,分期分批地进行重新整理、考订,剔除讹误,标点注释,或译成通行语体。

    (五)建方志馆

    县及其以上政区宜建立方志馆。

    其一、把方志馆办成五个“中心”:

    ——地情资料储藏中心。馆藏地方志、近代和当代志书,省内辖市、县(区)志书,地方各类地情资料等,建立检索系统,随时提供使用。

    ——地情咨询服务中心。围绕发展第一要务,配合地方党政中心工作,编纂地情手册,或地方人文特色、地理环境优势等的专著,为决策提供服务;开展日常地情咨询服务。

    ——方志(年鉴)编撰队伍培训中心。负责培训地方综合年鉴资料员、部门志和行业志修撰人员、地方志的撰稿和编辑人员。

    ——方志系列著作承办中心。负责承办地方志、部门志、行业志、年鉴等的编纂工作或业务指导工作。

    ——方志理论研究中心。以方志学协会为主体,以方志学协会会刊为载体,推进专、兼职方志工作者的方志理论研究工作,并向上级方志刊物和社科联推荐方志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

    其二、方志馆的硬件建设。要有资料库和资料储藏、陈列的装具;要有办公房、资料查阅房、队伍培训房、方志撰稿房等;要有办公、检索资料和资料复制等现代化设备。

    其三、方志馆的工作队伍。以方志学协会为载体,集聚一批谙练方志业务的退休和在职人员,不占编制,按特长分工负责方志编纂、队伍培训、理论研究、咨询服务、办会刊等工作。

    其四、方志馆的管理。方志馆是地方志办公室下设的事业机构,方志办主任兼任馆长。方志馆实行有偿服务,查阅地情资料参照同级档案馆的标准收费,方志系列著述编撰参照出版社的标准收费。方志馆的收入用于不在编工作人员的报酬和办会刊以及方志馆建设的自我完善。

    (六)完成地方党政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在实施规划进程中,要及时制订年度计划,按长规划既定的目标任务适时制定完善各专项任务的计划或方案,以保证中长期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二、建立方志工作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要使规划、计划付诸实施,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建立方志工作可持续的长效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两轮修志实践,以下的基本经验可供借鉴:

(一)纳入法制轨道

    方志工作的规划和专题任务计划(方案),须经地方人民政府提交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作出相关决定,保证实施有抓手和执行的连续性。中长期规划在执行中途需更改、修订,仍应通过地方人民政府报经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并作出相关决定。如是承传。

    (二)有组织保障

    过去的惯例,主导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机构是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人和相关部门领导人组成。而该机构大凡在一轮修志工作结束后便自行消失。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关于每一轮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的规定,地方志工作的领导机构宜由临时机构改为常设机构,并要随着人事更迭不断进行充实调整,以保证对方志工作机构领导的连续性和经常性。

    (三)稳定方志队伍

    方志事业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兼职方志队伍的稳固性,这是方志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建设地方志的三支队伍:

    其一、群众业余修志队伍。以编辑地方综合年鉴为契机,把分布在各个单位、各个基层的年鉴撰稿人组织起来,每年在总结上年年鉴工作时训练一次,使老手精益求精成为“种子”,新手亦能迅速进入角色,递补前任,如此相袭,长年不散。常年编辑年鉴,续修志书时则举一反三,驾轻就熟,众手成志。

    其二、方志骨干队伍。以方志学会为平台,组织方志专业人员和热爱方志事业的非专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经常性地围绕地方志工作进程和专项任务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不断造就新的方志人才,成为各个时期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及其他地情专门著作编纂的中坚力量。

    其三、专业方志领导队伍。通过方志系统经常性地对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领导班子成员和总编室成员的集中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熟悉方志业务的、热爱地方志工作的专业队伍,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能熟练地、不断创新地主持方志机构各项业务工作。

    (四)实行目标管理

    地方志工作如同政府部门的其他工作,要通过考核加大监管力度。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监管:

    其一、年度目标考核。地方志办公室的长计划和年度计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系统,按规定进行考评。考评要与分管领导、志办主任的奖惩挂钩。考评要与干部年度述职、党员年度评处结合起来。

    其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督查。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要经常向同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请示汇报,编委会每年对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要有两三次例行督查,对年内的专项任务实行专题督查。

    其三、人大、政协监督。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协商和监督议程,除专委(组)对口协商、监督外,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委员会每年宜有一次视察或调研,督促做好地方志各项工作。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将表彰和奖励与目标管理联系起来,以调动各个单位和专兼职方志队伍对方志工作的积极性,并宜制度化。

    其一、定期表彰奖励。由地方政府表彰的,一届宜有一次;由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表彰的,每两年宜有一次。

    其二、定项表彰奖励。完成某项方志成果(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各类小志、各类地情专著),要根据成果的作用、影响力、质量等,宜分别由地方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社科联对作出贡献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

    其三、树立和组织学习方志楷模。要在方志系统宣传为方志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山西燕居谦的事迹,以及尚鲜为人知的已过世的其他优秀方志工作者的事迹,不断树立本行业的楷模,激励方志工作后来者安于本职、奋发有为。

    (六)落实方志专业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当代方志工作者中不少人认为地方志办公室是“三清观”——清贫、清寒、清苦。现实表明,愿意到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人不多,调进的年轻人想“跳槽”的不少。在这种情况下,落实方志专业人员的待遇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宜明确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性质。《地方志工作条例》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的地方志工作。”地方志工作机构,一方面要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属政府的事业部门,另一方面要“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即“主管本行政区的地方志工作”,说明是有一定行政职能的。由此可视地方志工作机构是政府序列的带有行政性的事业机构。

    其二、要配备与方志机构职责相适应的专业工作人员。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履行的五个方面的职责,每一项都是具体工作,除了编纂续志的“大忙季节”需要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工作外,其他大量的工作要靠在职的专业人员来完成,地方志工作机构如果长期处于“守家编制”状态,许多工作就会欠帐或敷衍。

    三、方志工作也要讲究“提前量”

    军事上有个术语叫“提前量”,指的是射击向前运动的物体,要计算目标运动速度、目标距离和弹速,进而在运动着的物体前方瞄准,以求中的。地方志工作中有许多事是需要“提前量”的,不能事到临头才打主意,那样就会贻误出方志成果的时机,或因临时凑合而降低成果质量。以下的工作要“提前量”:

    (一)方志理论准备要朝前

    方志理论,源于方志工作实践,实践经验即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与方志事业同步,是地方志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地方志工作也由此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在任何时候都能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要做到理论准备朝前,要经常做两件事:

    其一、学习和研讨。要及时地、不间断地学习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分析认识改革发展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事业的态势,进而与时俱进地调整地方志工作,使之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形势。

其二、总结工作。一轮修志结束,一年地方综合年鉴出版,要及时总结工作,理出基本经验,找准主要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整改方案。总结工作应是全面的,包括组织领导工作,也包括志、鉴的体例、结构、篇目、体裁诸方面,为志、鉴提高质量和培训方志队伍作好准备。

(二)队伍建设要朝前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地方志20年续修一次,修志的“兵”要用20年时间去“养”,编纂续志时就能一鼓作气,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新方志两轮编修工作比较,创修普遍用了十多年时间,续修一般只用了两三年时间,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而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有一支编辑地方综合年鉴并训练有素的专兼职方志队伍,他们一旦接手方志撰稿任务,便能迅速“众手成志”,为总纂赢得了时间,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志书的出版周期。

    (三)地情资料准备要朝前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秣先行。”地情资料是志书的基础,要仰仗日积月累,续修时限一到,不愁无米付炊。资料准备朝前,几件事要办:

    其一、日常搜集资料不间断。日常搜集的资料包括:地方党政的文献、各级报刊杂志刊载本地的文章和报道、网上涉及本地的信息、上级机关发出的涉及本地的文告、地方开展的重要活动或自然与社会的突发事件、地方出版的各类小志和其他专著等。

    其二、资料整理不间断。经过整理的资料才便于利用。整理的前提是资料按性质归类。自然地理方面的资料按学科归类;社会活动方面的资料按照党的十七大所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格局及对各自所规范的内涵归类。归类资料按年度立卷归档。

    对于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原始资料,要按篇目归类,整体立卷归档。

    其三、非直辖机构的活动资料协调征集不间断。不属于本级政府管辖而在本政区内工作和活动的单位,如驻军、铁路运输、上级主管的企业、上级设立的各种基地等,要通过地方政府与其建立提供需要记入志、鉴的非保密性资料的长期协作关系,要不间断地协调这种关系,使之持之以恒。

    其四、没有主管机关的地情资料主动搜集不间断。属于边缘学科的地情资料、跨行业或跨部门集中统一行动的资料、分配和消费具体行为的资料、中介服务中一时尚无主管部门的资料、地方习俗和特异现象方面的资料等,要靠方志机构确定工作人员不间断地专门搜集。

其五、图片资料的征集整理不间断。各类涉及地方要闻、要事的图片、影像资料要与文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同步。两轮修志都发生过本应采用图片记述的事物,因没有该图片的事前准备,而在总纂时改成了文字记述。

(四)宣传工作要靠前

    编修地方志书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建设工程,除专业人员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外,还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而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工作比较,地方志工作在社会上还不为许多人所知,有的人甚至认为调到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人是“喝酽茶”的闲职。这种情况是多年来地方志工作者只埋头写书,极少宣传自己造成的。地方志工作如同其他工作,也需要舆论导向,以构建“众手成志”的氛围和条件。宣传地方志工作,以下几个方面是必要的:

    其一、通过媒体宣传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功用,地方志成果、读志用志动态、地情咨询服务在“四个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专兼职先进方志工作者。

    其二、通过会议或书面向党政领导、部门领导宣传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中央、省有关领导人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争取党委、政府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

    其三、通过举办地方志首发式、方志成果展览、方志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等,宣传地方志事业成就。

    其四、通过举办地方志常识培训班、方志学会会刊、编发方志工作情况简报等方式,向专兼职方志工作者宣传国内各地地方志工作先进经验,推进开展点评方志作品、交流工作心得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