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续修地方志工作探索
向 庆 苏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延续不断。修志事业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不衰竭的光荣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编修地方志这一优良文化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随着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基本完成和方志事业的发展,续修地方志的任务已经客观地摆在了修志人员的面前,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一、首届修志工作回顾
成都市首届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于1982年开始,截止2002年已基本结束。这届修志工作是在历届市委的领导下,由市政府主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总编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的。市级各部门、委、局、办均建立了修志领导班子和修志工作班子(修志办),承担了相应志书的组织领导工作和编纂工作。全市先后建立各级修志机构百余个,投入专兼职人员2000余人,完成了记载鸦片战争至上世纪80年代这一较长历史时期成都市各行业的专业志68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填补了自民国以来我市没有一部完整的地方志的历史。
虽然首届新方志的编纂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当时修志工作缺乏法律保障,各级领导重视、支持的随意性较大,人员的稳定及必要的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加之方志理论界、业务指导部门在认识和业务指导方面的局限,修志人员在实际操作等方面的盲目性、随意性,造成首届新方志一些先天性不足。又由于当时是在各方面准备不足,仓促上马,边干边学,艰难摸索中完成志书编纂的,而且普遍存在前松后紧,前期若干年的马拉松,后期为了完成目标任务,抢时间、抢进度、抢出版,致使有些工作尚未做到位,就匆匆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志书的质量。在历时20年的修志工作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留下了不少遗憾和教训。突出的问题是:时间长,费用高,精品少。
时间长:从1982年开始修志至2002年志书出版,整整20年的时间。
费用高:在历时20年的时间内完成68部专业志,耗资近一个亿。
精品少:在68部专业志中,绝大部分仅达到出版要求,精品较少,能留下来的传世之作更少。
因此,只有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才能理出编修续志应该继承哪些经验,克服哪些不足,找到编修续志创新的方向、切入点,使续修地方志工作有新的起点。
二、续修地方志工作的思路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的“省、市、县三级志书一般每10年至15年续修一次”的规定,成都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7月全面启动了第二届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这不仅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方志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对我们当前的续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续修地方志工作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文化工程,必须有计划、有规则、有要求、有步骤地实施,最重要的是要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续志所要记述的内容是改革开放这段历史,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社会形态、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要求我们地方志工作者眼界要宽、眼光要远、视角要新,必须运用新的思想、新的资料、新的方法、新的结构、新的体例来反映新时代的特点。
实践证明,制定科学、合理、周密的编纂方案和易于操作的篇目,是保证志书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制订续修工作方案和进行篇目设计时,对于续志的编纂指导思想、编纂原则、编纂结构、编纂体例等都考虑了如何与时俱进,如何适应记述和反映新内容的需要,使续志真正成为伟大变革时期真实科学的记录。
1.续修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续修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真实地反映相应时限内成都市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重点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方志编修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好方志工作的根本保证。续志必须与时俱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开放为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大发展、大变化为主要内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使续志富有时代特色。在续志中必须系统完整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检验地方志编修工作的标准。只有全面整体地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方志编修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中,才能使续修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续修工作的领导体制
续修工作仍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地方志是地方百科全书,是一方之全史,是官修的地情书、国情书,编纂地方志是地方志机构的职责,更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责。仍然坚持“一纳入、五到位”,即要把续志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大议事程序,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当年市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工作条件到位。只有这样,续志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此外,还要坚持依法开展续志工作,贯彻实施《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充分了解《条例》的具体内容,深刻认识《条例》的重大意义,严格遵守《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保证地方志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3.续修工作的运作机制
续修地方志工作,既要继续坚持首轮修志的正确做法,吸取好的经验,也要实事求是地检查和认识其缺点和不足。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以新的操作方式来适应新形势下续修工作的需要。本届续修工作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的领导体制下,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咨询机构、审查验收机构。设立了成都市第二届市志总编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审查验收委员会。在编委会内部设立的地方志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全市地方志行政管理工作;市志总编室负责市志编纂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全市地方志科学决策和咨询;审查验收委员会负责志书质量把关。
续修的《成都市志(2005年本)》分7大卷,按卷组成7个编辑部,承担续志的编写任务。市级各承编单位,均有领导分管续志工作,负责本单位、本系统入志资料的搜集和志稿条目的撰写。条目撰写完成后,按类别交编辑部进行合纂,然后交市志总编室进行总纂,最后交市志审查验收委员会终审。这种组织机制使地方志的各项工作分工明确、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把握志书质量。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修志时间(预计6年左右可编纂完成),节约修志经费(粗略估算,上届修志经费近一个亿,续修经费约一千万元),可以早出成果。也是逐步由过去的“众手修志”转向“行家和专家修志”的一种尝试。
4.续修志书的结构
第一届《成都市志》的总体结构是由一部总志和68部专业志组成的。总志勾划轮廓,标举特点,突出个性;专志详记各业,条分缕析,反映全貌。总志和专志既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浑然一体,采用的是总志加专志的框架,章、节体结构。续修的《成都市志(2005年本)》为多卷本,“纲目体”,大编结构。按门类分为:地理、政治、城建、经济、文化、人民生活、人物,这样分类概念稳定、层次分明、内容统分结合,整体效果较强。另外,则是依据事物类别分设类目,以事分类,类为一目,类目与类目之间体现并列关系,类目与条目、条目与子目之间体现统属关系。这种体式,符合志书横排事类,以类系事的特点,又便于分工合作编纂与修改;记事单位缩小,一条一事,一目一个标题,能全部进入检索系统。在快速生活方式的今天,让读者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简便的方法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料,是续志工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5.续修志书的篇目和体例
在确定了续志的框架结构后,设计好篇目则是志书编纂工作的关键一环,又是志书编纂的首要任务。续志篇目既要作到科学分类,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又要考虑到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求实创新。在设计续志的篇目(讨论稿)时,完全从成都的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当代成都改革开放进程;城乡一体化进程;经济结构变迁;生态建设与保护;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等重要内容。突出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商业大都会、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区域特色,以及成都各业的行业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
续志的篇目(讨论稿),一是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比如,前志记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设的门类按历史的常规排列,本届续志记述的是市场经济体制,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如对外开放、开发园区建设、信息产业,房地产开发业、中介服务等。二是反映了地方特色。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有许多具有地方特点的举措和动作,比如,城乡一体化建设、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生存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等,在续志篇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是体现了人们的新思维。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观念的变化,前志未能记述或未能展开记述的诸如人才市场、劳务市场、证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保险市场、消费生活、旅游资源利用等都已成为续志中的重要篇目。在续志的篇目(讨论稿)中基本反映了续志与前志的继承与创新的变化,整个篇目(初稿)时代气息较强,增加的内容几乎都是涌现的新事物。
续修志书仍然遵循地方志编纂的基本体例,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以志为主,灵活运用,形式服从内容。
三、续志中解决续、补、纠的问题
1.本届续志上限为1990年,下限为2005年。续志重在“续”,既是续志,续当为首。在篇目设计时注意了与前志时间的衔接,史实的衔接,以续统篇,前志的下限就是续志的上限,前志的史实就是续志的线索,门类相接,记述相衔,力求做到史不断线。“续”是要体现被记事物的延续,却不可事事因循前志记事的框架模式,续志是续事,而不是续前志的结构篇目。《成都市志》续志基本继承了前志的主要事项,保持了连续性,在结构和体式上做了变革,有所创新。
2.续志对前志的拾遗补缺,不仅是本届续志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续志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今后续志的永恒课题。前志创修时由于认识的局限或篇目结构设计的缺陷、对资料考证的不足以及疏漏等原因,使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未能入志,一些惠世史料难以承传。因此,本届续志不仅要对上届志书的缺项专志进行补修外,还要对上届志书的一些重大遗漏进行补遗。如,补充了大事记、建置沿革、人口、人物、附录、备考等,使续志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和完整,更富有时代特征。
3.“纠”,是对前志的记述勘误纠误。由于种种原因,地方志存在讹误是难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志中的讹误逐渐显现,续志应当订正,以免以讹传讹。纠前志错误,是续志的任务之一。成都市地方志总编室非常重视对上届志书的勘误问题,在上届志书完成后,立即对各专业志进行了统一的校勘。
续修地方志工作,必须遵循一般的修志原则和特殊的编纂要求。一是做好对前志的承接工作,续志是以承接前志为基本特征的,做好承接工作是关键,应当做到“续、补、纠”相结合,以续为主。即续前志所有,创前志所无,补前志所漏,正前志之误。二是着重反映前志下限以后的新情况,重点记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与伟大实践。三是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续志所反映的时段就是改革开放,这是续志的主旋律,将把它作为主线贯穿全志。在续修地方志工作中只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开创新局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