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理论成果>方志研究>详细内容

旧志整理中的电子化运用

作者:张华 发布时间:2011-07-22 08:28:20 浏览次数: 【字体: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旧志整理工作提供了利器。近年来,笔者在编辑实践中享受到了旧志资源电子化带来的巨大便利,同时也深切地感到,旧志电子化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种类少、价格贵等缺憾,这一利器远未发挥出应有的威力,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下面主要从旧志资源电子化产品普遍使用者(消费者)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软件载体和网络载体

    目前在学术文化领域,尤其是在旧志资源数据的利用上,网络媒体在技术和内容服务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局限,软件媒体以其方便快捷的实用特性仍被广大用户所认可,开发商的产品也多以软件载体为主。美中不足的是,目前一些软件产品以其高定价,给更“广大”的用户设置了门槛。如爱如生开发的高质量软件产品《中国分省地方志》,网络版最低(三个并发用户)售价数万元,单机版售价上万元。从开发方来讲,要收回投入的大量开发成本,完全合情合理;但面对这样的价格,不要说普通个人用户,许多单位用户也会望而却步,“徒有羡鱼情”了。

    有人会说,和纸质的地方志相比,这个价格已经算很便宜了,物超所值。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建立在原本准备购买纸质书的假设之上,但有多少人是原本准备购买几百上千册纸质的地方志呢?我们使用某种地方志,目的是查检有关资料,而不是逐本全文阅读,“但求为我所用,不求为我所有”。就像外出旅行投宿,是要有一个临时的住处,而不是为了购置房产。现在购买电子化产品,却只能做一揽子买卖,不能单独零买,无异于为了住一两个晚上而不得不买下(虽然是廉价购买)整个酒店。这种销售方式能否加以改进,从而使高质量的软件产品走近广大普通消费者?

    在软件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之下,开发“薄利多销”型的网络载体旧志电子化产品,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当前高质量的网络载体产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虽然乍一看网络古籍资源到处开花,但实际上大多是转相复制,“合并同类项”之后,数量并不多;质量更是让人摇头,个别比较认真的网站,也未能解决诸如缺字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影响使用。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网站提供的都是“免费午餐”,而未实行市场化经营模式。要提高网络电子化产品的档次,形成良性循环、保证开发资金是关键。在这方面,超星图书馆的模式值得借鉴推广:采用会员制,每年缴纳使用费或者按下载次数付费,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用户数量,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消除电子资源的获取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开发方和广大用户共赢的目的。非常盼望有关方面能建立一两家旧志资源电子化专业网站,为广大需求者提供有高质量的有偿服务。也许起步阶段会员不多,但是,只要持续努力,不断充实改进,在丰富、准确、方便上下功夫,一定会具有强大吸引力。

    二、扫描版和数据版

    扫描版和数据版电子旧志各有短长。扫描版的优点是存真,就此而言,今后它完全可以取代单纯资料性用途的影印旧志;其缺点是检索不便,功能有限。数据版方便检索,有的还开发了多种功能,但目前的产品大多数据质量低下,其可信度和权威性远不能和纸质书相比,只是过渡性产品,不可能长久生存。爱如生开发的《中国分省地方志》,将扫描版和数据版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既可靠又方便,因而深受使用者好评。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点校注释,合底本、整理本、索引于一体,将为旧志整理工作开辟全新的格局。

    但是,要达到这一理想目标,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尤其是专业人员),绝非短期内所能实现,必须从长计议,循序渐进。有人曾提出,电子旧志资料库应分为版本库、专题库和普及库三个层次。版本库主要为了保存现有的旧志文本,以免善本志书的日渐损坏及增进旧志资料流通的便利度;专题库则根据各种专门研究的需要来制作,开发各种检索功能,可以加入版本库的资料,有与原书核对的页码设计;普及库主要为一般读者了解传统文化提供读本。这一提法完全符合旧志整理、研究和普及的需要,应成为旧志电子化的发展方向。其中,以扫描版的形式建立专题库,是旧志电子化的基础,技术上已无障碍,投入成本也相对较小,现阶段应以此为重点。具体操作中,如能注意和传统出版业的错位经营,选择一些学术价值较高、但尚未影印出版的旧志善本、珍本、孤本,制成扫描版电子化产品先行推出,相信会有良好的市场反应。同时,各研制单位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合理分工,以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

    三、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

    电子出版与传统出版,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载体不同,制作工序及所用技术不尽相同;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不管电子书还是纸质书,都是有一定质量要求的图书,都要受出版规律和出版规范的制约,需要专业知识、严谨作风、敬业精神。市面上那些古籍电子化产品之所以讹误百出,就是因为开发商只见其“异”,不见其“同”,不把电子书当“书”做。传统出版业需要借助高科技手段,电子产品的开发也要继承传统出版积累的经验,既要有电脑技术专家,也要有出版专业人员的参与,在编辑加工、审读、校对等各个环节加强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出精品、创品牌。

    旧志电子化产品开发与传统出版业之间合作空间很大。传统出版业如果善于利用电子化产品,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而传统出版业的专业优势,对电子化产品开发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且不说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光是已出版的各类图书,就是很值得开发利用的宝贵资源。全国专业旧志出版机构年出版新书数十种,加上其他出版社出的旧志类图书,数量相当可观,其中相当一部分编校质量较高,凝聚着广大旧志整理研究工作者和编辑校对人员的心血;这些图书基本上采用电脑排版。如果有合适的单位出面牵头整合这些资源,对于旧志电子化工作实在是事半功倍。

    旧志资源电子化,是旧志整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景十分看好。作为一名电子化产品的热心使用者,我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出现一两个权威的旧志资源专业网站,若干旧志资源电子化产品开发研制品牌机构,一大批质量高、使用方便的电子化产品,推动旧志整理和研究工作早日驶上信息高速公路。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