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1 12:50:20

1960年四川大事记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发布时间:2019-10-06 10:48:49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前,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联合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四川大事记》(以下简称《四川 大事记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四川大事记》正文70余万字、图片300余幅,客观记述了1949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四川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领域的大事、要事、特事、新事,充分反映了四川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伟征程中,艰苦探索、锐意进取的辉煌历程和发展成就,系统回顾了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凝结的经验和启示,大力弘扬了四川人民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勤劳朴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永不停息的精神面貌和奋争气质,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文化支撑。

自2019年9月24日起, “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搜狐号及四川省情网逐年发布《四川大事记 》全书内容 。

如蒙垂爱转载,请标注“来源: 方志四川” 。





1960年四川大事记

1月15日 省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发展公社经济,为逐步过渡到基本上公社所有制创造条件。初步规划是,1960年公社一级经济的比重,由1959年15%左右上升到25%左右,三年达到40%左右,五年达到60%左右。通知预计,过渡到基本社有制约需5年—10年时间。在2月召开的省一届三次党代会上,又把这个时间改为“五年左右”。

1月24日 省委对1960年铁路建设作出安排:成昆、川豫两条干线,在当年或今冬明春全面动工,要求于1962年通车;成都至汶川、广元至旺苍、成都至大邑三条支线,要求当年底修通;桃花矿区专用线,要求当年内施工。由于经济严重困难,这些线路开工后不久即陆续停工缓建。

1月 省委工业部在宜宾专区召开迅速、全面提高和发展“小洋群”现场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兴文五星铁厂、珙县钢铁厂和白皎铁厂等,讨论提高和改造“小洋群”的方针。会议决定加速“小洋群”的技术改造,尽快实现炼铁、矿山、煤焦“三群成套,运输成网”。3月16日,又在乐山钢铁厂召开四川省炼铁“小洋群”现场会,介绍和推广该厂经验。会议要求树立持久大跃进思想,突击提高“小洋群”,把炼铁工业推向一个新阶段。各地区、各厂矿在会上进行“打擂比武”,开展竞赛。

2月8日 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成立。该所是在当时农业“大跃进”和农业生产急需农业机械支持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是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农业工程研究设计机构。3月,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校,第一届招生开设两个本科专业: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各招收学生180名和120名。

2月25日—3月2日 中共四川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制定了1960年—1962年工农业生产发展目标,提出“再战三年,为把四川建设成为国家的后方基地打下基础”“力争二三年内,为国家建立一个粮食储备基地打下基础”。

3月4日—18日 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在四川视察。在重庆、成都、南充等地视察了工厂和学校,听取四川省和当地负责人的汇报,建议四川重视发展黄连、松香、小煤窑和茶叶“川红”。9日—11日,朱德回到故乡仪陇县,在旧居指示地方负责人说:“不要办我的展览,把这个地方办成一所学校好不好!现在就改。”

3月6日—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到成都、重庆、南充、乐至等地视察。视察中,对一些重点工程追求“跃进”不顾质量的问题,提出了严肃批评。

3月12日 由四川省投资和建设的第一条地方标准轨铁路——德汉(德阳—汉旺)铁路通车。



1960年3月12日,德汉(德阳—汉旺)铁路通车。图为德汉线开出的第一列货车(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3月22日 省委就内江、富顺、威远及华阳等地生产落后情况发出通报:这些地方农作物长势极坏;有的地方小春基本无收成,社员营养不良,不少人患水肿病,非正常死亡严重,群众情绪消沉,出工人数少。

3月25日 省委发出《关于立即掀起工农业生产新高潮的紧急指示》。该指示提出1960年钢、铁、煤等主要生产指标力求超过国家计划指标的10%—20%,保证超额完成当年农业增产计划,要求各级党委机关大部分干部要下乡、下厂、下车间,深入群众领导生产,除老弱外,各级干部一律参加生产劳动,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开好掀起生产新高潮的动员誓师大会,开展巡回检查。

3月26日—4月1日 省委在南充和重庆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讨论改变落后县、区、社的面貌问题,决定开展工农业生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公共食堂普遍化等六大群众运动。会后,各县根据部署,召开了三级或四级干部会议贯彻执行。

3月28日 省委在中共江津地委关于整顿农村基层组织问题的报告批示中指出:全省各地都还有一部分公社、管理区和生产队(占总数10%左右)的生产处于落后状态,社员生活安排不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组织的领导干部有问题。此后,各地在“整顿落后”的工作中,撤换了一批基层干部。

3月 成都市东城区、西城区试办城市人民公社,月底,建社工作在全市展开。至7月上旬,全市15个城市人民公社先后建立,办起公共食堂400余家、托儿所300余所、敬老院2所,公社医院、门诊部79个,社办中小学50所,有3万余名闲散劳动力参加了工作。

3月 第二届省人委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四川省志编辑委员会,负责编纂《四川省志》。6月1日,省志编委会正式成立,李大章任主任委员。在省级各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近200人,开展大规模的地方志编修工作。《四川省志》尚未成稿,即逢“文化大革命”(“文革”),全省地方志工作从此中断。1972年1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省志编委会,工作人员大部分被遣散。

4月3日 省委决定成立城市人民公社领导小组,省委书记赵苍璧任组长;随后发出《关于建立城市人民公社的意见》。至8月底,全省共建城市人民公社93个,纳入公社人口238.9万人。

4月5日—11日 省委除害灭病小组召开地、市、州委和县委文教书记会议,提出“限期消灭肿病”任务。1960年春季以来,全省140个县的人口中发生的“肿病”及妇女子宫脱垂等症,致使人口非正常死亡加剧,以雅安、乐山、涪陵、江津四个专区最为严重。

4月8日 省委发出《关于集中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紧急规定》,要求把分散的劳动力迅速集中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以确保农业生产全面丰收。要求暂停县、区、社基建工程,集中农村70%—80%的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30日,省委再发通知,规定农业中学、大中学校及农村小学、机关干部、工矿企事业单位人员及城镇居民,都要在农村大忙季节参加支农劳动。至9月,共有400余万人回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突击秋收和轮种晚秋作物。

4月11日 省委批发资中县《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事业的布告》,指示各县仿照执行。布告规定:把公社、管理区的大部分生猪下放到生产队所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应该以生产队、公共食堂养猪为主,公社和管理区不得从生产队大量地抽调猪只、更不允许无偿地抽调猪只。

4月14日—26日 四川省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六级干部大会在重庆召开,1万余人参加大会。省委领导就大办钢、铁、煤、运,大力支援农业,大搞技术革命,把工业生产新高潮推向更高峰作报告,号召再一次开展1958年那样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要求全省100余个有铁、煤资源的县都建立起小高炉和小煤窑,没有资源的则采取划“飞地”的办法,跨县办铁、煤“小洋(土)群”。

4月28日 省委发出《关于粮食由管理区(生产大队)统一管理的十项规定》,要求各县以人委会名义张贴布告。规定从1960年小春粮食收获时起,凡属管理区所有制范围内的各种粮食(包括薯类),一律由管理区实行统一验收产量、统一管理、统一分配,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4月 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厂开始建设,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西方技术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尿素的企业。1964年8月,2000吨合成氨生产装置建成投产。1968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扩建,分别从英国和荷兰引进年产10万吨合成氨装置和年产16万吨尿素装置。

4月 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到四川视察。在川期间,刘少奇听取了省委关于工业、农业和交通等情况汇报,到成都、德阳等市、县的基层单位听取干部和群众意见,了解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基本建设、节约用地、群众生活等方面情况。

5月1日 成都电视台建成并试播,这是四川建成的第一个电视台。1971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电视广播实行中央和省两级覆盖,该台划归省广播事业局领导。1973年10月1日,播出彩色电视信号成功,以黑白和彩色电视信号兼容播出节目。1978年7月,更名为四川电视台。



1960年5月1日,成都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前身)试播成功。图为工作人员在录制电视节目(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1960年5月1日,成都电视台建成并试播。图为当时的成都电视台台标(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5月17日 省委一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研究了当时全省工农业生产形势问题,通过关于大力支援少数落后地区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的补充指示,要求想尽一切办法帮助落后地区解决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问题,进一步安排好群众生活,认真治好群众疾病,大大减低人口死亡率,力争杜绝一切非正常死亡。

5月25日 中国登山队首创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纪录。登顶三人中,有四川林业工人屈银华。

6月8日 根据中央相关指示,四川省委制定关于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11日—21日,省委在重庆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对农村开展“三反”运动作出部署。此后,除三个州外,在15个专(市)、148个县(市)相继开展农村基层的“三反”运动。7月14日,省委发出补充指示,强调继续发动群众,把清算粮食和猪只账目作为“三反”的主要内容。

7月14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泸州专署,所辖市、县划归宜宾专署管辖。

7月16日 省委发出紧急指示,布置各市、地委从工业企业、基本建设、城镇人口、社办工业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抽调15万强壮劳动力,充实到钢铁、煤矿和短途运输战线上去,扭转自5月份以来钢铁产量连续下降的趋势。17日,省委又召开电话会议,布置开展“夺钢大会战”,号召再次掀起工业生产新高潮。



1960年7月,省委号召再次掀起工业生产新高潮。图为群众大炼钢铁游行的情景(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7月中旬 四川盆地东部重庆、江津、涪陵、万县、达县及南充、宜宾等市、地出现严重伏旱,46个县受灾,是距1959年发生伏旱后,又一次遭遇自然灾害。旱象至9月中旬解除。

7月29日—8月2日 川西34个县持续五天遭受阻塞型大暴雨,暴雨中心在安县、绵竹、什邡一带,降雨量均达300毫米以上,其中安县为368毫米,大渡河出现特大洪水,乐山低洼地区受淹。

7月31日 省委在成都召开地、市、州委书记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北戴河工作会议精神,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8月2日 中共中央批转四川省委关于“五多”情况的检查报告。要求各地在机关反官僚主义运动和农村“三反”运动中,参照四川省的办法,在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建立一些必要的制度。

8月5日 省委发出《关于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指示》,决定在全省掀起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和储粮备荒的运动。要求所有机关、团体的干部和厂矿企业职工(不包括高空、高温、井下、矿山等特重体力工人)、学校员工、大中学生,每月节约0.5公斤粮食,18岁以上成年居民每月节约0.25公斤粮食。

8月12日—9月14日 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8月10日结束的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全省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和粮食问题。会议针对当时各地公共食堂陷于瘫痪问题,继续提出“反对右倾畏难情绪”口号,决定农村公共食堂“不能散伙”。

9月1日 经省人委批准,粮食厅发布关于发行新的四川省地方粮票、油票和废除旧的地方粮票、油票的通告。四川省原有地方粮票开始发行于1955年11月1日,至作废时止,还有4800万公斤粮票在居民手中。作废粮票的规定,实际上否定了粮食“节余归己”的政策。



1960年9月1日,《四川日报》刊登粮票作废的通告(图片来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9月6日 省委发出紧急指示,决定降低农村口粮标准,由原来人均10个月150公斤原粮降为125公斤左右,灾区和特困地区人均100公斤。16日,决定城镇人口粮食供应按原规定标准人均每月降低1公斤。

同日 省委发出《关于全党全民动员大抓粮食增产节约战胜灾荒保障城乡人民生活的紧急指示》。该指示提出:当年四川省有40余个县受灾,受灾面积达2000万—3000万亩,受灾达1500万人以上,要求大抓粮食增产节约,生活安排要按低标准考虑;要求动员一切力量把空田空地种满,没有空田空地的地方,要大搞间种套种,大种秋红苕、秋洋芋、荞子、晚玉米、胡萝卜等作物,从大种晚秋作物中,每人多收一个月的口粮。

9月13日 省委制发克服“一平二调”错误和官僚主义作风的布告,要求以各县人委会名义发给每个公社和公共食堂普遍张贴。

9月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共中央西南局在成都成立,李井泉任第一书记。书记处书记李大章、廖志高、阎红彦、张经武、周林、于江震、阎秀峰。1963年8月—1965年11月,陈刚、程子华、张国华、贾启允、刘植岩、任白戈、曾希圣任书记处书记。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取消。

10月 南充炼油厂竣工投产。该厂是当时四川乃至西南地区仅有的一家生产燃料油和润滑油的炼油厂,年加工能力十万吨。

10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被增列为全国重点高校。



1960年10月,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和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被增列为全国重点高校。图为四川大学东校门(张继 摄)

11月9日 18时43分42秒,松潘县漳腊发生6.75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大于9度,震源深5千米。极震区面积约50平方千米,房屋倒塌50%以上。

11月24日—12月5日 省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学习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检查和揭发“共产风”的错误。会议以刮“共产风”的程度等为标准,重新对公社进行分类排队,认为占22.5%的三类社,“共产风”不仅刮的次数多、时间长,“有的还夹杂有右倾倒退问题,甚至公社领导权已被敌对分子所掌握”。会议对贯彻执行中央紧急指示信作出部署,决定今冬明春在农村进行整风整社工作,以县(市)为单位召开生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再组织力量检查公社账目,落实一件,退赔一件。

12月1日—7日 省委财贸部分别在成都、重庆召开了有346人参加的代食品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都实行“低标准”和“瓜菜代”的方针,千方百计开发食品来源,以缓解粮荒。

12月11日 省委发出通知,县级以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在运动中,要结合彻底检查纠正从农村人民公社平调物资、土地、劳动力等刮“共产风”的错误。

1960年 四川遭受大面积螟虫灾害,江津地区50%以上面积受灾,宜宾、温江地区分别达40%和60%左右。受灾的46.7万公顷迟中稻、33万公顷双季晚稻、1667公顷一季晚稻,成灾面积均达50%,损失稻谷26.9万吨。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编,2019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大事记》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