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地情>市县地情>乐山市>沙湾区>详细内容

沙湾区地情

民风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风民俗也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社会民风民俗,包括:生产、生活、礼仪、节日和习俗等。沙湾的民风民俗颇多,大多与全国各地雷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了以下一些值得纪念、传承和发扬的民风民俗。

(一)开秧门、开桶 。 旧时,哪一个村组或哪一家,一个村、组,谁抢在第一天第一个下水破田栽秧,请好秧师先栽插第一排水稻秧苗,即在第一天栽秧的叫称开秧门。如果栽的直,行、窝距匀称,有钱人还会挂红设宴以此庆贺。哪家第一天打谷子称开桶。主人家都要为帮工饭餐上增备酒菜,吃栽秧粑、咸鸭蛋。俗话说:“栽秧子的蛋,打谷子的饭”,促成热闹。

(二)薅秧、薅草。  旧时农村水稻田用人工薅秧,一般要薅三道,叫头道薅秧,主要是匀苗补苗;二道薅除草,三道除稗,用脚薅。高坑秧水田,用铁制薅秧耙薅草。旧时农村玉米地人工头道薅草和二道追肥。薅秧薅草时有人唱歌相伴,通称劳动号子和山歌儿,是人们在劳动时,由一人领唱大家应和,使之能同心用力,步调一致,边薅边唱,一唱百和,四邻两岸,此起彼落。唱的内容是互诉苦情、男女调笑、情歌情、民间传说、曲调高亢激昂、舒缓自如。沙湾片区流行的有铜河山歌和铜河号子。

铜河山歌(摘录):

《小小船儿十八舱》

小小船儿十八舱        半船萝卜半船姜

萝卜哪有姜辣口        家花哪有野花香

家花香来是墙上瓦      野花得来是瓦上霜

瓦上霜 瓦上霜         太阳出来化成汤

长江水 滚滚流         露水夫妻不到头

《情妹落在我怀中》

太阳出来红彤彤       燕儿出来捉蚊虫

蚊虫落到燕子口       情妹落在我怀中

《月儿弯弯一把梳》

月儿弯弯一把梳       妈妈生我们三个女

大姐儿找个好婆屋     二姐儿找个好丈夫

我这  妹儿生得乖     嫁个男人像条猪

立起来像根桫椤树     仆起像个鬼灯哥

怪那媒婆嘴巴滑       吃了三杯来说媒

她说公婆很贤惠       又说丈夫很能为

牛栏头有几头翘角牯   猪圈头有几条大肥猪

大门前一根梅子树     枝更比圆桌粗

油嘴媒婆太可恨       害得我一辈子苦来向谁诉

铜河号子(摘录):

哟嗬,哟嗬,呀!嗨——嗨——!

脚蹬石头手抓沙

四股麻绳肩上拉

打霜下雪天下雨

一年四季滩上爬

嗨嗨——!

周身骨头拉散架

爬岩翻坡眼睛花

拉船的人如牛马

不够吃来难养家

嗨嗨——!

凶滩恶水船打烂

船工淹死喂鱼虾

丢下父母妻儿女

受饥挨饿泪如麻

嗨嗨——!

铜河水急险滩多

淹死船工是无数

时代逼我跑江河

下世不再当船工

嗨嗨——!

……

(民间金钱版传人:季洪宽 供)

在60年代学大寨时流传着一首歌:

“大渡河水、天上来哟,奔腾千里、归大海哟,铜河号子声声唱哟,运粮船队出山来,浪花朵朵开  毛主席号召学大寨,金黄的稻谷满呀满船载”。

(三)划蔑纠索。旧时在冬天,立春前,一般农家就为来年生产准备竹制用具,据说立春以后砍竹子制的竹具容易蛀虫,二来冬天较闲。就砍竹子花“腊蔑”,纠鼻索、牵索等,备足下年之需。

(四)冬坑倒板。立冬前后,除种小春用地外,对所剩未用土,进行冬翻冬炕。对收获水稻后的冬水板田,进行耖、耙,称起板。现今因牛少,一般用机耕替代,或免耕栽培。

(五)调工换活。农村中,在生产季节或修建房屋时,农户之间互相约定,以工换工或互换工种,即你来人给我栽秧,你家栽秧时我以同等劳动力还你栽秧。或你帮我栽秧,我给你用牛耕田等。也有帮工不还工的,称“帮干忙”或“干白活”。婚丧喜事,地邻全帮忙,不付工钱,叫“有事大家帮”,不能万事不求人。

(六)嫁娶婚礼。男婚女嫁,旧时都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受封建礼教束缚,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之说。成婚一般要通过说媒、过庚(应允)合八字、相亲(看人)、下聘(订婚)、报期(送年月)、结婚(讨酒)等程序。

【说媒】当青年男女年龄在十五、六、七岁时,媒人先进行撮合,认为基本上是“门当户对”,就向双方父母提谈,经双方父母察访,认可后即行下一步。

【过庚】先由女方将出生年、月、日、时(称八字),写在红纸上,由媒人送到男家,将八字放在堂屋神龛香炉下,放存三天,在这三天中,如家中没有出现什么异事(如死猪、鸡、鸭、狗或碗、碟等用具损坏),就认为“八字”干净、吉利,否则,认为不利。

【合婚】若“八字”吉利,就将男女双方“八字”,请算命先生推算,看天干地支是否“相生”或“相克”,若“相生”即合,反之,则不合。

【定聘(订婚)】若“八字”相生,视为婚姻可行,由媒人将男方礼物(红头绳、布料等)送给女方,女方也回送男方纸扇子、鞋垫等,即为订聘。但男女双方一直不正面见面。

【报期(送年月)】当男女双方在十八、九岁时,男方请懂易经的老师择选吉利日子(称择日)送到女方。双方同意日期,即准备举办结婚婚礼之事。男方准备酒席礼物,女方准备陪奁(嫁妆),陪奁有被盖、枕头、箱柜、鞋、袜、帽子等。报期时,媒人要问女方需要多少被盖里布(被盖统),通知男方准备,有多少被盖里布,女方的陪奁中就有多少床被盖。

【嫁娶】婚前一日,男方送礼到女方称为“过礼”,礼物除被盖里布外,一般为猪肉、肘子、衣物、鞋袜等。同日,男家要举办簪花宵夜酒席,请好“水烟师”“乐师”“吹鼓手”。在院坝内搭敞棚(男家搭拱棚、女家搭平棚),贴婚联,张灯结彩,红烛高照。亲戚朋友送贺礼。礼物有木制的横匾竖对、挂屏、花红火炮、鞋、袜、帽子、七尺红绫等。请亲戚邻朋要在前几天用大红请帖去请,口头相请视为不礼貌、不郑重。傍晚,乐师动响(敲锣鼓响器),吹鼓手吹响,水烟师鸣炮三响,标志着宵夜典礼开始。地邻及外祖母家的舅舅老表等前来“沾花挂红”。新郎头带“博士帽”或“瓜皮帽”,帽檐两边插一对金花。身穿长衫、脚穿鞋袜。前来簪花的先生祝词、拜天地、祖宗、父母。簪花词有荤有素,视簪花送礼者的辈分而定。

正婚早晨,男到女家娶亲,要备大花轿,乐队打锣敲鼓,吹鼓手、水烟师同行到女方接人。

女方办“出门酒”席,配备“送亲嫂”“交礼先生”(要求人才好、福气好的人担任)。并要有福气好的人为新娘梳头打扮。早餐出门宴后,由舅子背新人上轿。送亲嫂要轿子抬,交礼先生坐轿子或滑竿,走在新人轿前。娘家抬陪奁送亲的人,紧跟后。到了男家时,鸣炮,有“接亲嫂”和新郎在门外迎接。新娘花轿暂停在外,等陪 搬进厂棚,由水烟师主持,由女方交礼先生请男女主人接礼(陪奁)完毕后,陪奁才能搬进洞房。这时厂棚外(或门外)摆一张方桌,点燃九品香烛,再鸣炮,新娘花轿抬起在方桌前不走,等待“回车马”后,才抬进大堂。回车马毕,将花轿抬进堂屋的大门坎上,由婆婆娘家拿着红包,“送亲嫂”牵新人下轿,轿前放一米筛,新娘第一步要踩着米筛而过(意思是:媳妇要到男家来,要经得起男方家规的考验),下轿后,新郎新娘一同,由水烟师指挥:一拜天、二拜地、三拜祖宗、四拜父母、夫妻对拜后,水烟师按男方的外婆家、本家族长辈一一拜礼,这些亲戚拜礼时都要向新郎新娘送红包。礼毕,新娘才进洞房。门外午宴即开始,女方送亲的舅子、老表、兄妹等先入席,男方任何人不得怠慢。

正婚当晚,男方要摆新人酒,由新郎新娘分别与亲戚、朋友敬酒,介绍认识。在这过程中,俚语很多,动作低俗,如猜谜、新郎新娘对口同含一个花生米等。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新娘腼腆难堪。礼毕,新娘回到洞房,老表亲友们“闹洞房”,有“三天不分老少”之说,称“涨新人”。俚语更多,直至深夜结束。

【返门】正婚日的第二天,女方新娘的舅子等人,前去男方接姐姐、姐夫或妹妹、妹弟回娘家酬客。女方办“返门酒”。宴席后,新郎、新娘回婆家。(现今一般不讲究了)

【打露水】婚后第三天,娘家(包括丈母娘)邀请亲友、婆婆大娘等,挑着粮食、果品、挂面、粽子、叶儿耙、猪肉、猪肝、青菜、白菜、芹菜、红海椒等,到婆家耍一天,称“打露水”。往往要往上一夜,第二天早餐后返回。(现今一般不讲究了)

【打三朝】“打三朝”是新婚夫妇生了小孩子七天后逢农历的“三”或“九”进行。由男方备酒席,招待各方送礼的亲友。女方娘家备办小孩衣物、鸡、蛋、米等挑到男方家。进门时放鞭炮,以表祝贺,餐桌摆上每人二个煮好的红鸡蛋,称为吃“红蛋”。此风俗沿袭至今。

(七)水木工、船运

【水木工】钉船用材料:一般用楠木钉船,船底板用青杠树,桡片用思栗树等杂木制作,不易变形。当时大渡河行船最大的100余吨货船(划子),小到渔船。四五十吨大船居多,平均每村2艘。30吨船一般用木料7—8方,耗时100多个工。

大渡河水木工所造木船主要构件有:桅杆(桅子)、甲板、船舱(30吨船有11个仓,前后几个仓不装载)、桡片、舵等,30吨大船一般长6丈左右,宽5尺多(长宽比为1丈:1尺)。

仪式:开工及升河时要由掌墨师杀鸡敬菩萨。

开工,由老板请阴阳选出吉利日期,准备香蜡纸钱和鸡公,敬祖师爷和菩萨,掌墨师在木板上砍几刀之后停工,改天正式开始。钉船都由集体劳动完成,无明确分工。

升河,即新船只下水,老板请阴阳选出吉利日期,也由掌墨师主持,并用香蜡纸钱和红鸡公祭拜,仪式中后领桨(后驾)、前领桨(前驾)、管理员(组长)、三桡工(领号人)、号工(普通船工)全部到位,升河后在建钉仓板。

防水:石灰、桐油、竹绒(竹青)为原料。一般用筛选好的石灰加桐油在对窝里面舂,一次15斤左右。以竹绒加舂好的石灰簪船板缝隙,趁石灰未干之时抹桐油,除仓板之外,内外都抹到。

水木工行会:大渡河航运社(简称大航社),主管造船、船员考核及交通运输安全、船只吨位监督(核实划定吃水线)等,也即港监所,现在的海事局。

工资待遇:后领桨(后驾)、前领桨(前驾)、管理员(组长)、三桡工(领号人)、号工(普通船工)依次降低。

(注:水木工资料收集于谭坝乡谭坝村,时任区文广局肖卫东副局长(川师大教授下派兼职)收集、编纂、整理供稿;谭子模,原谭坝乡社办企业——谭坝乡造船厂工人,小学四年级辍学后跑船,18岁向季碧祥(原沫江村人)学艺,取得大渡河航运社颁发船员证书。

【船运】新船在下水之前,要杀鸡,将鸡血滴在船头、船身和船尾,并点烛、烧香,这叫“升河”。大船要运航的前一天晚上要点灯、烧香祭船上供的王爷菩萨以保佑一路平安,要观察灯花的好坏,来决定第二天早晨是否可开航。船在航行途中,若有异常现象(如河中的鱼跳上了船等)就要停航,烧香悔愿后再行船以保平安。

(八)敬山神。一些企业矿山业主,或煤矿坑井口,每逢春节后开始上班前,要备办香蜡、纸钱,大红鸡公去敬山神土地,以保一年安全平安开采。

(九)起会。旧时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缺乏资金时,亲友邻里立约,共同集资互助,称作“起会”,又名“摇会”。一月轮流称“月月会”,一年轮流称“年会”。不计利息,10人20人一月或一年轮流转(接会)。如太平寺曾有钱会、米会、谷会等,居民按自己缺乏什么而起什么会。其中,钱会、米会占绝大多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方便农户借贷,此种习俗基本消失。

(十)拜师学艺。新中国成立前学徒拜师时,徒弟要向老师(师傅)磕头,奉送“拜师”礼物,确立师徒关系,徒弟一边学手艺,一边干活。一般学三年出师,这三年里,头一年是没有工钱的,跟师傅管有饭吃,逢年过节有草鞋钱或剃头钱,二、三年内有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工钱,徒弟跟师三年要服侍、侍候师傅三年。手艺学成后,徒弟出师时,师傅要为徒弟制送一套工具,有的还要送一套新衣裳,表示师徒有亲密的情谊。徒弟可以单独开业行艺的或开店的,也可同师傅一齐干手艺帮衬师傅,可得全天的工钱。徒弟对师傅十分孝敬,逢节日、过年要给师傅兴“提篮子”(肉、烟、酒、茶食)等送礼拜年。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如父”。新中国成立后拜师学艺礼仪与旧时大同小异,而今学艺者,都与师傅一同干活,至今不同点是徒弟拜师学艺,有的要缴学费,缴多少学多长时间,根据工种,由师傅定。如今在公安系统有跟师的,还有一些精细工种行列也存在拜师学艺的现象。

(十一)商业手语和暗语。商业分行商和座商两类,讲生意时常用行话讨价还价,有时双方打手语,伸出食指表示一,加上中指表示二,再加上无名指表示三,再加上小指表示四、五指全伸表示五,拇指上翘表示六,小指屈伸表示七,拇指、食指分开伸表示八,食指屈伸表示九。行业不同,行话也不同。以前,贩卖猪、牛的市场上,说行人,从中拉生意,在长衣、围腰、袖筒中,打手语,相互讲价还价。旧时在贩违禁商品的行业,行语更为复杂。新中国成立后,提倡公买公卖,按质轮价,手势暗语基本消失。

来源:乐山市沙湾区地方志办公室 更新时间:2023-12-19 11:22:56 浏览次数:
终审:何谐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