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
四川非遗

四川非遗

  • 民族民俗——羌族口弦 羌族口弦音乐 口弦流传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青片乡,是羌民族在长期生产劳动、劳作歇气时扯弹演奏的一种民间乐器。口弦也是羌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媒介,小伙子往往做一个好口弦送给女方,作为爱情的信物。诗曰:“小小...
  • 羌 年 千百年来,北川羌族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封闭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羌年(羌历年)起源于羌族牛王会,逐步发展为羌族一年中感恩、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 羌年整个活动仪式由“许”...
  • 兴文县苗族芦笙舞 兴文县苗族芦笙舞,是川南山区兴文县苗族最有代表性、最大众化的芦笙舞形式,兼具体育性质,包括挤芦笙、山羊打架、龙钻洞三种具体舞蹈,参加者至少3人,一人吹笙(亦常有牛角号与皮鼓伴奏)确定步调,二人随之起舞。若场...
  • 四川传统历史文化瑰宝:梓潼被单戏 潘 丽 王远金 被单戏,一种古老的民间戏曲,又称戏木偶、手掌木偶或单人木偶戏,是四川梓潼传统文化剧目难得一见的瑰宝。 因用一张形同被单的布围住位于桌子四角的四根竹杆搭成木偶戏台,演员用食指顶住内...
  • 雅江情侣锅庄-跺体卓 雅江木雅锅庄——跺体卓 雅江木雅锅庄(跺体卓),意为鞋子舞,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跺体卓(图片来自网络) 该舞早在民间是劳动人民在辛勤的劳作之余,男女青年携手起舞,舞间拾脚出掌以展示鞋底的补丁为荣...
  • 豆豉生产工艺是客家人的拿手,它没在发源地江西出彩,被带到四川后,却在2008年国家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原因简单,四川地处偏远,免受战乱等影响,四川客家人300多年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这个传统的手工艺。 制作潼川豆豉的古...
  • 近日,绵阳市平武县首届耍水龙文化旅游节暨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在大桥镇举行。 活动在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耍水龙”表演中拉开帷幕。耍水龙活动是带有祭祀特色的游艺活动,每条龙长度为五节、七节或九节。表演中,舞龙队员举着“水龙”在广场上...
  • 天全县牛儿灯表演,主要分布在天全县思经镇,是一种民间生产习俗舞蹈。2007年,牛儿灯在天全县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亮相。2009年,天全县牛儿灯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牛儿灯表演通常由3人表演,1人扮牛倌,2人扮牛,其余...
  • 雅安荥经砂器烧制技艺已有2000多年历史,一直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全部采用纯天然原料,分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等几道程序,其工艺要求环环紧扣,一丝不苟,其中尤以制胚造型和烧制是砂器工...
  • 桥头堡凉拌鸡肉店坐落在雅安市天全县老城区西禁桥头,其凉拌鸡肉味道麻辣香甜十分独特,远近闻名,该项目已进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全县桥头堡凉拌鸡以农家土鸡作原料,通常一半浇上佐料,一半白切蘸佐料。桥头堡鸡肉之所以...
首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尾页 共161条信息/共17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