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详细内容

【红色记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这些“英雄儿女”扛着的却不是枪

作者:俞富江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4-07-27 15:30:18 浏览次数:472 【字体: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这些“英雄儿女”扛着的却不是枪

俞富江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要想拍下这些真正表现战斗的镜头,就要深入前线。我拍摄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个小战士被敌人的机关枪打中了头,壮烈牺牲。这就是战争,很残酷,但你也要记录。

——徐肖冰

2024年7月27日,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1周年!

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中国军人用生命,为中国、为朝鲜,赢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还有一批人,他们虽不是战士,却是“英雄儿女”中的一员,穿过枪林弹雨,用镜头真实记录下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和人民志愿军的英勇无畏。

徐肖冰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徐肖冰是著名新闻电影艺术家、革命摄影家。1949年10月下旬,徐肖冰率首批战地摄影队入朝,虽未编入志愿军序列,他却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堪称“英雄儿女”中的一员。

革命摄影家徐肖冰

徐肖冰1916年出生于浙江省桐乡县梧桐镇庙桥街财神弄,15岁到上海电影公司当学徒。1942年,徐肖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与著名摄影家侯波结为伉俪。这对摄影夫妻并肩共同走过60多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他们的镜头里留下了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音容笑貌,记录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史料,从各个不同侧面,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央领导人到达西苑机场时,与各民主党派人士会面。徐肖冰正在现场拍摄,毛泽东一眼就认出了他,并向大家亲切地介绍说:“这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摄影师,是吃小米饭成长起来的。”

1949年,毛泽东与徐肖冰(左一)、侯波(中)夫妇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徐肖冰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参与拍摄《毛主席朱总司令莅平阅兵》《新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等纪录片。1950年10月上旬,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此时,徐肖冰住在中南海,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消息比较早。他对妻子侯波说:“我得赶紧回厂,争取早日入朝。”

徐肖冰还第一时间把他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的获奖资金,捐给了抗美援朝部队。10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首批抗美援朝摄影队成员接到了厂领导的秘密通知,奉命立即回厂领黑口袋(暗房)、35mm苏联M机器和片包,做好开赴朝鲜前线的一切准备。

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宣传画

10月25日,徐肖冰奉命率领摄影师刘德源、石益民、牟森,摄影助理苏中义、赵化、孙树相、李刚等11人,按计划离开北京。11月3日晚,他们在沈阳军区后勤部换上朝鲜人民军的军装后,从图们江坐火车出发,沿朝鲜东海岸南驶,途经平壤上前线。徐肖冰率领的摄影队,比一般参战部队出发得早,他们一路拍摄,实地了解朝鲜情况。

1950年10月20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11位摄影记者,接到秘密赴朝的命令,由徐肖冰领队,踏上寻找主力部队的征程。

在朝鲜战场上,摄影队承担着战地摄影记者任务。徐肖冰说:“带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两家发给我们的证件,到战场上去寻找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当时,敌方拥有优良的武器装备,战机不停地飞越朝鲜上空,有时炸弹落得满地都是;敌炮兵阵地也隐蔽得非常巧妙,炮弹经常在我军阵地爆炸。摄影师们扛着摄像机,紧随前线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奔跑,想方设法把那些震撼人心的战争场景,都一一拍摄下来。

镜头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后来,中朝军队开始发起反攻,摄影师们利用镜头记录志愿军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前线战士勇敢战斗的一个个画面。徐肖冰说:“我们的摄影机就跟在志愿军的身后……像王海等人,都是当时很有名的英雄人物。我们把这些场面全都拍下来了,尤其是我们的飞机向敌人射击时,有好多镜头,看了以后真是振奋人心!”战地拍摄,既异常紧张又十分艰险,但摄影师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摄影记者近距离拍摄战斗现场

战地摄影师还拍摄了朝中重要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在指挥部指挥作战时的镜头。有一次,徐肖冰拍摄彭德怀与金日成在司令部作战室商量作战部署的场景,拍完一节后,彭德怀一抬头就认出了徐肖冰,说:“哟,徐肖冰你也来了,仗打得很凶,你可要注意安全呀。我们刚打了第一次战役,歼灭所谓联合国军一万五千多人,把敌人打到清川江以南,最重要的是把麦克阿瑟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阴谋打得粉碎,先给他一个下马威。今后要打的仗还多着呢,你们会拍到好东西的。”

其间,徐肖冰带着已拍摄的前期资料回国,并向领导作了一次汇报。1950年11月,北京电影制片厂组织李振羽、杨序忠、陈一帆、王永振、刘鸿铭等人为第二批入朝摄影队成员,仍由徐肖冰率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冒死投入战地拍摄实战场面。

在抗美援朝的战斗中,他们先后拍了近两万米长的胶卷图片素材。1951年5月12日,摄影师杨序忠在拍摄完“长津湖战役”影片素材后,随部队行动至桦川以北地区时,遭遇美军突袭牺牲,年仅23岁。后来,徐肖冰回顾说:“我参加了很多次拍摄,其中包括一些战斗场面很激烈的拍摄,我没有丧命,甚至没负伤,所以我很幸运。”

20世纪50年代初,当抗美援朝战争还在进行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的一部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已在全国上演了。当时由徐肖冰编导的这部作品在全国激起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可以说成为20世纪中国影视艺术创作历史的重要记忆。该片获文化部颁发的纪录片一等奖,并于1952年荣获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

文献纪录片《抗美援朝》海报

此外,徐肖冰在朝鲜战场上还拍摄了《英雄赞》《最可爱的人回来了》等片子,当年放映后都曾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期,有一次,摄影队为拍摄打扫战场而单独行动,遇上掉队的3个美国兵,正背着枪偷偷摸摸想逃跑。徐肖冰带领队员立刻冲上前去,用英语大声喝道:“举起手来!”一听见喊声,美国大兵一个个举起了双手。后来,徐肖冰自豪地说:“我们不光能拍电影,还能抓俘虏呢!”

在板门店停战谈判期间,徐肖冰担任中方新闻团副团长。这段时间内,他这只“带翅膀的摄影机”,恪尽职守。鉴于徐肖冰在朝鲜战场上的突出表现,回国前他荣获了朝鲜政府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徐肖冰虽说是受之无愧的,但他却真诚地说:“其实真正该得勋章的是那些在战场最前线,尤其是牺牲了生命的英雄们。”

谨以此文

向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向当年参与拍摄及制作的

新闻工作者致敬!

向为抗美援朝战争

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致敬!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俞富江

来源: 党史镜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