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从毛泽东长征诗词中品读中国精神

作者:罗 雄 发布时间:2016-11-10 15:15:00 浏览次数: 【字体:

      19351227日,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用生动形象的诗词语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演讲,对长征作了精辟总结:“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从毛泽东的讲话中,我们领会到了长征的真正意义,这就是我们要大力弘扬的长征精神。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阅读《毛泽东诗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对长征精神理解更加深刻。

 

    快马加鞭未下鞍

    ———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浪。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

 

《十六字令·三首》描写的是193411月中央红军主力越过江西境内雷岭,广东境内苗山、大王山、小王山、大盈山;12月越过广西境内猛虎岗、花林隘口;19356-8月越过四川境内大相岭、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六盘山的情形。因为中央苏区地处闽赣边界,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起步时的路线群山起伏、山势险峻、环境恶劣,作者借用熟悉的:“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湖南民谣,形容长征路程的艰险。毛泽东笔下的山,既是有形的山、也是无形的山、更是必须跨越的困难之山,山之“高”、山之“险”、山之“奇”尽在诗中,让人望而却步、望而生畏。但再高的山、再陡的岭、再险的路、再恶劣的条件,也阻挡不住红军前进的脚步,彰显了“山高人为峰”的英雄气慨和迎难而上的开拓精神。

1935115日至17日,召开了中共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为代表的新的中央军委领导集体。面对高山峡谷,毛泽东诗兴大发,三首十六字令如一轮红日,在崇山峻岭之间喷薄而出、光芒四射,与红军的红星、红旗、红领章交相辉映,凝固成永远精彩的诗画意境和文化符号。

 

      而今逐步从头越

———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是贵州省遵义县大娄山山脉中的最高山峰,是红军由川入黔的要隘。此处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119日,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轻装上阵、机动作战,率部离开遵义至泗渡,20日经板桥翻越娄山关至桐梓,21日至九坝,26日抵土城。因为“左”倾路线的干扰,土城之战失利。毛泽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亲自指挥反围剿,反败为胜,创造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军事奇迹。

1935129日,红军化被动为主动,一渡赤水之后进入四川南部,拟于川南横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因蒋介石急调40万大军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率军回师贵州,再取遵义。23日抵达四川叙永县石厢子,5日至川、黔、滇边界的鸡鸣三省之地,6日至云南威信县石坎子,9日到达扎西镇,18日到达走马坝;18-21日,中央红军避实击虚,由古蔺县太平渡、二郎渡二渡赤水。123日毛泽东到达后滩坝,25日挥师娄山关。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突遇国民党重兵把守,只好原路返回遵义,在途中经过半天激战,打败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俘敌3千人,赢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红军士气,再次占领遵义城。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写的就是娄山关战役,可谓悲壮苍凉,声情激越,意象精美,语言凝炼,气势非凡。前阕描写拂晓时分红军向娄山关进军“迎来日出”的黎明场景;后阕描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娄山关天险时,太阳即将落山,“送走晚霞”的夕阳画面,抒发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艰难处境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信念。

 

万水千山只等闲

———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途经11个省,越过18座高山,横渡24条河流,歼灭击溃敌军400多个团。经过一次又一次生死考验,行军总里程达二万五千里,在神州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燎原火种。《七律·长征》是记录长征艰难、庆贺长征胜利、抒发革命豪情的扛鼎之作,也是毛泽东写作的第一首“七律”诗,堪称中华诗词典范。

“五岭逶迤腾细浪”指绵延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之间的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1934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从福建长汀、江西瑞金出发长征,沿着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蜿蜒曲折的五岭山道艰难攀登,越过敌人重重封锁线向西进军。险象环生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眼中,只不过是平静的水面上泛起的细小波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指乌蒙山绵延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尽管险峰高耸云天,让人望而却步,但在红军战士看来,也只是茫茫原野上滚动着的渺小泥丸而已。“金沙水拍云崖暖”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的金沙江,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云崖暖”指19355月,中央红军在云南省禄劝县西北的绞车渡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正值春暖花开、柳暗花明的阳春时节。“大渡桥横铁索寒”指源出青海、四川两省交界处果洛山的大渡河,两岸崇山峻岭,水流陡急,瀑布高悬,曲曲折折地从险峰峡谷之间流向四川乐山汇入岷江。“桥横”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地势险要,桥长约30丈左右,用13根铁索组成,上铺厚实的木板作桥面。19355月,中央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桥上木板全部被国民党军拆除,切断了红军的去路。红军先头部队英雄战士冒着对岸敌人猛烈的炮火攀缘过桥,用鲜血和生命重新铺设大渡桥,使大部队顺利过江、走向坦途。“岷山”指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的南支和北支山脉,有几十座海拔超过4500米、山顶终年积雪不化、高耸云天的雪山。“三军”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因为红军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积极向上乐观精神,才有长征“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旷世奇迹。

 

安得倚天抽宝剑

———敢于碰硬的亮剑精神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56月,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梦笔山等大雪山。据毛泽东原注:“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他后来又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融,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念奴娇·昆仑》一词,情系华夏,思接古今,立足昆仑,放眼世界,是难得的诗词佳作。

“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既是对红军的自信,也是对民族的自信,更是对自我的自信;既是对困难的藐视,也是对追兵的藐视,更是对帝国主义的藐视;同时也充满对“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美好期待。面对困难从不低头、面对强敌敢于亮剑、面对挑衅敢于说不,这就是毛泽东的文韬武略,与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一脉相承。

 

不到长城非好汉

———坚定不移的执着精神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9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过岷山后,进入甘肃南部。918日,毛泽东到达甘南哈达铺时,他从一张废弃的旧报纸上获悉,陕北仍保存有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队伍并建立了根据地,立即在定西通渭县榜罗镇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决定将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地区。会后,红一方面军主力分三路北上,10月初突破国民党部队在六盘山一带设置的封锁线。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经过宁夏固原县青石嘴时,发现一股尾随而来的敌骑兵正在当地村庄歇息,决定立即围歼。经过3个多小时激战,歼灭敌骑兵两个连,缴获敌战马百余匹,使蒋介石堵截红军北上的计谋彻底破产。当日下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在经过半山腰一道山卡时,转身挥手招呼行进中的部队:“同志们休息一下吧!”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左手取下军帽,右手搭起凉棚眺望远方,大声即兴吟唱起了《长征谣》:“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呼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长征谣》即《清平乐·六盘山》初稿。毛泽东作诗填词长于借景抒情,视野开阔,画面宏大,意境优美,感情浓郁,情景交融,该词是一首代表作,具有以景抒情、以情表意、以意成象的典型性。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以文化人的人文精神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3510月,彭德怀从二、三纵队驻地到吴起镇与毛泽东商议红军行动计划时忽得急报,一路尾随而来的马家军———马鸿宾、马鸿逵部和东北军的一支骑兵进犯红军驻地。毛泽东发话:“我们要打退敌人,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奋起出击,首先将马家军35师骑兵团打得落花流水,随后将东北军白凤翔来犯的骑兵团打得溃不成军。彭德怀得胜回营,见到毛泽东手书六言诗,阅后遂将“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退给毛泽东。毛泽东显然在借《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形象赞誉彭德怀的英雄气慨。

此诗以豪迈欢快的笔调,勾勒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击溃马家军骑兵部队的战斗场景,刻画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险、勇敢善战的气势与魄力。此诗既表达了毛泽东对彭德怀的战友情怀,又表彰了彭德怀的卓越战功,更展示了毛泽东以诗传情、以墨赠友、以文化人的人文精神。

毛泽东的长征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化遗产和红色基因,其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勇往直前、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值得好好品味和吸收。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