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李后强 ‖ 颛顼和嫦娥在四川的传说研究

作者:李后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12-21 14:56:45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8年第2期

颛顼和嫦娥在四川的传说研究

李后强

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最早进入四川盆地活动。“五帝”之首的黄帝,诞生在四川汶川茂县一带。三星堆可能是黄帝之国,纵目人就是黄帝造型,四川盆地可能是中华文明的真正发源地。黄帝居轩辕之丘,实际是在四川盆地(轩辕)的瓦屋山(丘)。颛顼(高阳氏)出生若水之野,实际是在安宁河谷(若水)平原(之野)。凉山大石墓是古人对先贤的怀念。帝喾(高辛氏)在岷江流域活动,也到了安宁河谷。彝族“诺苏”实际上就是“若水”。高阳氏与高辛氏分别代表高原阳光普照、高原原始森林之地。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颛顼改革宗教后,随人类迁徙传播到世界各地。埃及金字塔建造可能受到青藏高原金字塔山形的启示。《圣经》故事中的诺亚方舟可能就是喜马拉雅或四川盆地。凉山冕宁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成为航天器最佳天然发射场。嫦娥奔月发生在冕宁县,古有传说遗迹,今有发射中心。

我们在田野调研和自然科学研究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来讲述颛顼和嫦娥在四川的故事,并阐述四川盆地可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

亚洲是全球陆地最高点,全世界所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在亚洲。青藏高原地理界线为昆仑山、喜马拉雅山脉等,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是地理第一阶梯,被称为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呈巨大金字塔形态,最高的珠峰达8844米。过去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于6500万年前。但最新研究显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最少有4.5亿年。

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201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等人证明:类人猿起源于约55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早于人类诞生。大量事实表明,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因为这是地球上最早的一块陆地,其他地方当时还是海洋。人类来自海洋,但只能生活在陆地,并且需要淡水。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最大的淡水塔。所以,珠峰两边有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喜马拉雅山脉现在海拔很高,平均每年升高1厘米,但过去没有这么高,也不太缺氧,适合人类生存。喜马拉雅山上有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的确在海洋之中。《圣经》故事中的诺亚方舟可能就是喜马拉雅。从卫星看地球,四川盆地就像是一艘停靠在青藏高原东岸的“诺亚方舟”,因此四川被称为青藏高原东大门。西藏阿里地区18000年前的象雄文化也是证据。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于青藏高原,颛顼改革宗教后,随着人类迁徙传播到世界各地。西藏到处是金字塔形的巨大山脉,埃及人造金字塔是否受到青藏高原山形的启示和影响,值得探讨。阿里的冈仁波齐山至今还被认为是世界多种宗教的中心。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所有生物,在喜马拉雅山脉都可以找到原型,即野生的原始标本,只是与现在人工驯化的或自然进化的生物有较大差异。在喜马拉雅还有夏尔巴人和藏族,甚至发现了雪人的足迹。

黄帝在四川盆地的活动

四川盆地位于中国地理第二阶梯,约20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地理界线为云贵高原、巫山、大巴山。四川盆地号称千河之盆,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400多条,不同规模的河流有5000多条,又是紫色(红色)盆地,属于世界唯一,具有内陆海洋性气候,物产丰富,最适合人类生存。四川盆地在远古时代也是海洋,巴蜀图语的著名符号“S”(或者“鱼”),就是指海洋和水波。人类从喜马拉雅迁徙到昆仑山再到四川盆地,在盆地创造了许多辉煌,如“资阳人”、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资阳人”是中国发现的第三个古人类头骨化石,也是新中国发现的首枚古人类头骨化石。随其出土的,还有大批石器、骨器,特别是骨针、穿孔石珠、麂鹿角等文物。“资阳人”被鉴定为约4万年前的古人类,和现代的人类有直接关系,是古蜀人祖先。“资阳人”的发掘说明,在此之前,古人早在四川盆地活动,顺着安宁河谷慢慢向南方扩散,直至东南亚、南亚。今天在安宁河谷发现的巨大石墓就是证据。五帝之首的黄帝,主要在四川盆地活动。四川学者向胤道根据若干历史资料和四川发掘的物证及现场考证发现,黄帝诞生在四川,不仅确认嫘祖故乡西陵氏朝云之国在古蜀川西川北一带,更重要的是印证黄帝出生地在岷山汶川布瓦村附近一带。因为有岷江、雅砻江、金沙江等,黄河、长江都在阿坝流过,黄帝出生在汶川、茂县附近应该可信,黄帝后人大禹也出生在北川、汶川和茂县一带。黄帝的“黄”可能与西部黄色土地有关,本意为“黄地”。四川盆地就是典型的紫色土地,过去认为是红色盆地、黄色盆地,黄帝之名应该取自四川盆地的土色。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据考证,嫘祖是四川盐亭人,带领人们养蚕纺丝。这里的“轩辕”就是四川盆地,“丘”就是瓦屋山。《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现在学界的基本观点,《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怪书,记载了550座山,300多条河流,由战国中后期到汉代中期的楚国人或巴蜀人所作,作者很熟悉四川情况。八百岁,可能是指眉山市彭山区的先秦道家人物彭祖,他是黄帝的后人、颛顼的玄孙。“女子国”可能是“雅女国”“东女国”,即洪雅、雅安和丹巴美女群。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袁珂先生在注《楚辞·天问》说道,“穷”即“穷山”,就是“岷山”。三星堆可能是上古黄帝之国,纵目人就是黄帝,四川盆地可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山海经·海内西经》还指出,黄帝居住的轩辕之丘,呈方形,“青丘国,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九尾”。古代丝帛只有四川产,蜀是丝帛原产地。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就是三层九枝,各有凤鸟,似为狐九尾。晋代郭璞说,青丘国在岷山之南。我们认为,“穷山”可能是邛崃之山,“青丘国”可能是青神洪雅,瓦屋山就是黄帝居住之丘。因为四川只有瓦屋山是方形,且有三星洞,与三星堆一致。此外,瓦屋山地区有蚕丛传说,认为青衣神就是蚕丛,青神县就是纪念青衣神。因此,黄帝居住在瓦屋山,蚕丛、老子、张道陵、张三丰、苏轼等都寻踪而去。瓦屋山脚下有“五斗观”和其他文物古迹,特别是木雕老君像,栩栩如生。黄帝把青阳降居江水(岷江),昌意降居若水(雅砻江),一是因为四川河流众多,二是黄帝是四川人,三是希望他们学习水的品格。我们认为,帝喾的前辈在四川岷江、雅砻江,也算祖籍在蜀。高阳氏(颛顼)与高辛氏(帝喾)都在四川盆地生活、工作过,对治水、农业发展贡献很大,嫦娥出生在四川也是可能的。

大石墓与颛顼出生在安宁河谷

安宁河谷是大裂谷,有钒钛矿物,是四川第二大平原、第二大粮仓,适合人类生存繁衍。上古黄帝、昌意、颛顼、帝喾、嫦娥、大禹在安宁河谷的活动,有远古遗址和古代大石墓为证。大石墓是后人对先人的纪念,也是远古遗风。黄帝、颛顼、帝喾及其后人都与巨人有关。比如,帝喾因为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有一个老婆叫姜原,在野外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由此感孕生了个男孩,给他取名为“弃”,也就是后来建立了周朝的周人始祖——稷(亦称后稷)。在《山海经》中,有关巨人族的明确记载,最著名的就是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名曰夔。黄帝杀之,取皮以冒鼓,声闻五百里。”

大石墓,与埃及金字塔同等神秘,是安宁河流域原住民独特的墓葬形式,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安宁河流域约7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在冕宁、喜德、西昌、德昌、米易皆有分布。大石墓的主要特点:墓室为长条形,墓顶用数块巨石依次覆盖,盖顶石重达数吨,甚至把20多吨的天然巨石作为墓壁和墓顶石,长度大多在10米以上,在全球绝无仅有。大石墓中出土了许多文物,主要分为陶器、铜器、铁器、骨、牙、金、玛瑙、绿松石等质料的各类装饰品,有些墓室内还发现过稻谷的痕迹。可见,这是不同时代的遗存,不是一次埋葬 。

从现存200余座大石墓分析,如按每座墓葬入八九十人计算,入葬人数可能在两万人左右,说明古邛人是这一地区最大的民族。有人说,这是女娲补天的巨石,因为女娲补天的地方雅安就在旁边。

关于颛顼出生四川的记载很多。《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帝系》云:“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帝王世纪》载:“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昌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女枢生颛顼于若水……”《水经·若水注》:“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

前面说到,黄帝出生在汶川茂县附近,经常居住在四川盆地,特别是洪雅瓦屋山一带。这里“若水”应该在四川,雅砻江古称若水,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古代彝族有几十种称呼,十分复杂,其中最大的一支叫“诺苏”,实际上就是“若水”。过去,彝族是蛮夷的“夷”即“夷族”,1956年毛泽东主席改为“彝族”,说有米有丝,有吃有穿。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说,“西南夷君长以计数,邛都最大,此皆锥结、耕田,有邑聚”。书中还说,在云南北、四川南,酋长有几十个,邛都国最大。邛国实际上就在安宁河谷,今天“邛海”就由邛国而来。若水就是安宁河谷。大石墓就是邛国遗产。史料记载,黄帝次子昌意,被降职到若水做诸侯,娶当地土著蜀山氏酋长之女昌仆为妻,在若水之野生下颛顼。《大戴礼 帝系》和《帝王世纪》还记载,昌意之妻昌仆,某晚看到天空有“瑶光之星贯月如虹”的异象,因此心有所感而怀了身孕,后来便生下颛顼。这说明,颛顼出生地有“土著”民族,有满天繁星,月光明亮。只有攀枝花——西昌区域才有彝族和这种天气。西昌被称为“月城”。

关于颛顼与冕宁(古称台登)的文献也很多。比如,中华书局影印,〔宋〕乐史、王文楚等点校,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太平寰宇记》第三集第1618页,“台登县,属邛都国,黑水之间,若水出其下,即皇帝子昌意降居若水,即是此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1586页,“若水出蜀郡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南过邛都县西,直南至会无县。若水又迳会无县,县有骏马河,又有孙水焉,水出台高县即登台县也”。会无县就是今天的会理县。中华书局影印,〔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第一册第810页,“九州要记曰台登县有奴诺川、鹦鹉山,黑水之间,若水出其下,即黄帝子昌意降居若水是此”“汉志曰耄牛属蜀郡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耄牛即今台登县”。更有意思的是,清光绪《冕宁县志》记载,“冕宁县古鄀国,黄帝封其子昌意于此,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若水即城外南河也,故冕邑为帝子之都,高阳氏故里。汉初属邛都国。汉武帝时置西部都尉,治牦牛主外羌。元鼎六年置大笮、台登二县。后汉省大笮入台登。”清咸丰元年知县洪瞻陛建县城南关门,其上石刻“高阳氏降生之墟”七字。明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藏名为“措曲”,是“生铁之水”之意。黑水河属岷江上游支流。黑水县古为冉马龙地域,秦、汉为蚕陵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蜀山在四川,若水就是安宁河,“之野”的“野”,实际就是安宁河谷平原。因此,颛顼出生四川,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应该可信。

原始宗教应该产生在青藏高原周围。在颛顼以前,神人不分,生产和生活笼罩在对鬼神的祭祀之中,社会秩序严重失衡,颛顼的主要功德是对原始宗教进行了“绝地天通”大胆的改革。据说他在位78年,98岁逝世;去世后,由黄帝曾孙、玄嚣之孙高辛(帝喾)继位。在颛顼的后代子孙中最长寿要算彭祖了,他是颛顼的玄孙,一共活了八百多岁。颛顼的子孙后代非常繁盛,他们中的一支后来发展为南方的楚国,屈原就曾为自己是高阳氏颛顼的后代而倍感自豪。

据学者研究,蜀山氏是一个部落。若水,经青海流入四川,于攀枝花市三堆子入金沙江。四川的河流基本上是从北向南流,北高南低,因此叫“降居”。雅砻江有众多支流,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290条,其中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51条,大于或接近一万平方公里的主要支流有鲜水河、理塘河、安宁河等。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写到:“上善若水”。老子在这里颂扬水的精神,是在宣扬一种处世哲学。黄帝把昌意放到若水,是否与此有关?这是我们今人的思考。

米易学者论证颛顼出生在米易何家坝,此地是若水和若木的发源地,若木就是“攀枝花树。”也有人说在荥经。1987年在米易何家坝考古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物,推测是远古时代人类遗迹,与颛顼时代相关联。2013年冯广宏在《文史》杂志发表《颛顼出自安宁河谷考》,引《汉书·地理志》载:“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绳,过郡二,行千六百里。”邱述学在《颛顼故里考》中认为,颛顼时代属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落后,农耕较为低下,主要生存方式是打猎捕鱼、依山傍水、迁徙无常,颛顼部落群体活动在荥经、米易相距千里之遥是事实。但米易与荥经之间正好是冕宁。洪雅与荥经接壤,瓦屋山就在洪雅与荥经之间。

帝喾与嫦娥奔月在冕宁

凉山位于四川盆地、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之间的节点和边缘,处于藏羌彝走廊的核心,在这里有着强烈的文化传播特征。上古人类没有定居,游走范围很大。帝喾在凉山也有活动,大石墓就是后人的记录,还有横栏山遗址、董家坡遗址、高坡遗址、沙坪站遗址等,说明安宁河流域及金沙江中游地区有新石器时代文化。《后汉书·南蛮传》记录了帝喾执政时,华夏族四周都是一些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现在西南的许多少数民族都是帝喾后人。

冕宁是四川往来于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之一,古称台登县。最近几年,考古专家在安宁河谷发现四川第二大先秦时期聚落群,说明距今4000多年前在四川的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有人类活动。成昆铁路施工所涉及的20余处先秦时期遗址沿安宁河谷平原分布,绵延百余公里,这为探讨聚落形态、聚落群之间的地理空间分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嫦娥奔月的故事传播很广,不过有文献记载和有遗迹的地方几乎没有找到。但在彝族、藏族的诗歌里最多,比如《月亮的女儿》。据史料,嫦娥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大羿)之妻,美貌非凡,本称姮娥,因西汉时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据说嫦娥与后羿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在神话传说中,嫦娥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中。在东汉之前,无任何资料显示嫦娥与羿是夫妻关系,直到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来道教在其神话中,将嫦娥与月神太阴星君合并为一人,作女神像。嫦娥是帝喾之女,帝喾是颛顼侄子,帝喾是黄帝的曾孙,是共识。据史料,帝喾有五位妻子和多个儿女。《山海经》记载,第四位妻子常羲(又称常仪)与帝喾生了十二个月亮,而且“常羲”就有生月亮之意,表明帝喾和常仪的女儿就是月亮之神嫦娥。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嫦娥奔月之地,必须同时满足十个条件。一是诗歌故乡(有丰富现象力);二是有适合奔月的经纬度(地理位置优越);三是有帝喾活动;四是有蛮夷(古代少数民族、奇异服装);五是有药材种植(不死药);六是有奔月传说或文献记载或遗迹;七是有洁净空气便于观月;八是有古战场;九是有兔子、神犬;十是有美丽的池水(西王母瑶池)。从古到今,只有冕宁最符合这十个条件,有颛顼、帝喾、战场、月城、彝族药、彝海、邛海、嫦娥传说等。冕宁是诗歌与舞蹈的天堂,是英雄与美女的故乡,是火把与火箭的工场。西昌经常日月同辉。西王母的不死药可能就是石斛,四川是石斛的故乡,冕宁很多。传说中的西王母住在昆仑山,但其瑶池有多处。因为“西王母虽以昆仑为宫,亦自有离宫别窟,游息之处,不专住一山也”(《山海经校注》),住在西昌邛海、冕宁彝海的可能性很大。邛海有180万年了,西王母在西昌旅居时间应该较多、较长。嫦娥因为偷吃了西王母的石斛才被迫飞往月球。

西昌(冕宁)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在冕宁发射嫦娥号,最容易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为7.9 km/s)和第二宇宙速度(为11.2 km/s)。

自古以来,人们在西昌能经常看到地球卫星——月亮,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西昌又以发射嫦娥号而声震寰宇。据航天专家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以上),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离赤道很近,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海拔1857米,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我国的探月工程,在西昌(冕宁)发射了嫦娥一号、二号、三号,2018年将发射嫦娥四号,实现了古人的梦想。古人的想象与今人的科学判断完全一致。因此,冕宁是嫦娥奔月之地,不容置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