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两江环抱老成都:府河和南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5-23 22:44:36 浏览次数:2818 【字体:

两江环抱老成都府河和南河

位于都江堰水系中心的成都是一座因河而兴、因河而盛的城市。早在成都建城之初,其周围就有着大小不同的河流。在著名的李冰治水的系统工程中,作为都江堰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城外的两条河流也经过了治理,这就是在《史记·河渠书》中所记载的:“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这里所说的二江,就是著名的郫江和流江(又称检江)。郫江在成都的西面,从北向南流来,沿着城南向东流去。而流江则是从西面流来,沿着城南向东流去。两条江在成都南边大体并行,因为郫江的位置在内,所以又叫内江,流江位置靠外,所以又叫外江。内江和外江的江水都是从都江堰而来,在成都东南角汇合,又重新回到岷江中去。都江堰水的哺育使得成都既有航运之便,又有灌溉之利,成为中外闻名的天府之国的首府。

先秦时代蜀都迁徙略图(1936年思纯绘制)

内江和外江分别从成都的西面和南面而来,并在城南并行的格局一直保持到唐代。唐代的成都虽然在经济与文化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繁荣,获得了“扬一益二”的美誉,但却在军事上防御能力不强,一直成为唐代的软肋。云南地区的地方政权南诏曾经几次举兵攻入四川,围困成都。当时成都城墙长度不到10里,并且没有护城河,在南诏军队被围困之时不仅城外居民涌入城内导致城中拥挤、水资源紧张,而且城外的房屋被焚毁之后也难以恢复。一来二去,成都军民苦不堪言。

在经历几次围城之后,新上任的西川节度使高骈请奏朝廷重新修建成都城池,很快获得批准。

高骈画像

为提高城池的防御能力,高骈主持修建城池时进行了全面的规划,挖掘了人工河道,将原来二江并流于城南的河道进行了流向改变,在城外的东南角即如今的合江亭位置两江汇流,这就是今天府河和南河的流向。也就是说因为流向的改变,成都变成了如今两江抱城的格局。在工程完工之后,成都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其他军队俘虏去当苦力。当时的诗人顾云在《筑城篇》中有这样的几句:“散花楼晚挂残虹,濯锦秋江澄倒碧。西川父老贺子孙,从兹始是中国人!”

这座在唐代建立的城池一直到近代也是成都城的基础形状,而青羊区作为成都老皇城的所在地更是和这两条河息息相关。府河和南河都有部分经过了青羊区,一部分甚至成为了青羊区与其他区的分界。

唐宋时代成都略图(1936年李思纯绘制)

府河因成都府而得名。在唐至德二年(757年)因以蜀郡为唐玄宗幸蜀驻跸之地,升为成都府。而南河因为地处城南而得名,就是古代的外江,成都人又称之为锦江。今天的南河起自送仙桥附近清水河与磨底河的汇合处,在合江亭与府河汇合。又因为古代成都是重要的丝织业城市,人们常在江中濯锦,在晋朝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记载“贝锦斐成,濯锦江波。”这不仅仅是对成都当时劳动生活的细致描写,也能看见成都在江中濯锦的工艺早已形成。由此看来,成都的河流体系都可以用锦江命名,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代指的府河与南河。

杜甫曾经在自己的草堂中留下过这样的千古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如今的目光看,这两句诗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因为人们不曾看过锦江中的航船,更不知道锦江往昔繁忙的航运盛况了。从李冰治水都江堰以来,锦江作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航运的作用。在《华阳国志·蜀志》中李冰提到过都江堰工程的三个主要目的,一是“行舟船”,二是“坐致木材”三是“灌溉三郡”。据文献记载,当时的锦江江面很可能宽至百米,水深3-5米左右。从今天的江苏一带沿着长江一路北上来到青羊区并不是诗人的幻想,而是在当时真真切切的主要交通方式。直到1933年成渝公路建成前,成都人走出盆地的方式还是需要这条水道。

民国时期的锦江

甚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还有能够从载货通行至乐山的商船。之后由于河道日益堵塞,河水流量减少,并且1952年成渝铁路通车,成都也再也不见江中的帆影了。

作为成都的母亲河,锦江曾经是成都繁荣商业的见证者,也是成都能够成为四川经济中心之一的重要原因。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锦江河道淤塞、河堤垮塌、沿河的民居破旧,变成了成都发展的严重障碍。1992年开始,成都市集中财力人力,全面整治府河以及南河,而曾经在古代战火中被毁的散花楼也是在此时重建。

位于青羊区南河岸边的散花楼(周洁 摄)

在经历了近30年的治理之后,府河南河的河水也逐渐清澈。虽然无法回到“桃花落尽春水生,锦水忽作鲲雷鹏”那样河水汤汤,但依旧可以漫步河边看水波荡漾,点一杯盖碗茶,享受微风吹拂。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青羊区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