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巴蜀记忆

巴蜀记忆

  • 八角遗址话兴衰 甘元俊 九龙场镇位于四川省邻水县南边陲,其规模在邻水诸乡镇中首屈一指,街道之平整宽敝,也堪与邻水城镇媲美。离城镇不远,有一个几十幢房屋的大村落,名叫八角。相传,九龙场镇兴起之先,八角本是一个拥有三百六十间店铺...
  • 距今60多年前,四川军政界风云人物潘文华的公馆位于春熙路辖区永兴巷,八字门庭,宽敞轩朗。1938年夏,中共代表陈绍禹(王明)、林伯渠、董必武等人由陕北去汉口参加首届国民参政会,途经成都,下榻于潘公馆毗邻的纯阳观街“静安别墅”,与...
  • 母亲的猪油罐 邹永忠 二哥的新居经历了近半年修建,准备乔迁新居。早些日子,母亲就急切地想搬过去住,原因是在我这里有些不习惯,楼层高,成天灰蒙蒙的水泥楼房遮挡了视线。街上都是如织行走的陌生行人,快速如梭的车流扬起的灰尘有些呛鼻...
  • 金沙江畔起高炉 ——记攀枝花市三线建设者梁才章 口述/梁才章整理/林道鹏 梁才章 人物资料 梁才章,男,汉族,1940年11月生,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乐兴乡人。1959年入伍参军,1964年退伍,1966年10月支援三线建设来到攀枝花,1990年7月退休。 ...
  • 大熊猫:因为有你,翡翠天全更酷 梁志友 当今动物世界,像大熊猫一样成为全球共同喜爱的动物寥寥可数。若提到它的出处,许多外国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OK”。国人的答案也会毫无二致地给出四川、陕西、甘肃、宝兴、卧龙等关联地名。...
  • 父亲的手工面 邹永忠 非常清楚地记得我6岁那年,也就是1981年初春,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吹进了西南山区偏远的乡村,吹动了我家的柴禾门。那年惊蛰午后,山坳处出现3辆载着货物的黄牛架车缓慢而艰难地径直来到我家用石块、泥巴砌的院落内停...
  • 在今年8月成都图书馆推出的《老成都影像馆数据库》,这些横跨于河、渠之上的桥梁,身姿妙曼,精致的廊桥、小巧的拱桥、平阔的直桥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有趣的是,其中不少桥,都和成都美食有着关联。
  • 三请半黎老 雷仕忠 半黎老是谁?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李半黎,我常叫他李老。上世纪80年代,我曾三次请他老来崇庆县(现为“崇州市”)献艺,至今难以忘怀。 1973年起,我开始在《四川日报》陆续发表新闻稿、论文和...
  • 毛泽东周恩来都曾对他的菜品赞不绝口 “川菜圣手”罗国荣的传奇人生 罗楷经 一个甲子前的庚子年——1960年,新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服务业,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党和政府第一次给厨师、摄影人员以及理发师等72位表现优异的服务人员授予技...
  • 成都花会由来已久。唐人萧遘在《成都》一诗中写到“月晓已开花市合”,说明当时成都就已经有花会。到清代,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成都人纷纷前往青羊宫与二仙庵一带踏青赏花、购物,逐渐形成著名的青羊宫花会。
首页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尾页 共926条信息/共93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